張勳復辟被段祺瑞圍攻,為何不調老巢徐州的辮子軍主力去北京幫忙

“張勳復辟”(10)

上一篇文章,咱們說到段祺瑞組織大軍討伐張勳,而張勳帶到北京的辮子軍只有5000人(辮子軍留在了老巢徐州),根本不是對手。對此,老張絞盡腦汁想出一個自認為靠譜的辦法。

有人可能感到奇怪:張勳為啥不把辮子軍都帶到北京呢?否則也不至於現在這麼被動。

他有兩個考慮。要麼在北京扛不住了,就退回去,起碼還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麼到了復辟的關鍵時候,可以調動這支大軍北上,打別人一個措手不及。所以,他出發前和留守大將張文生約好,為防止被別人通過電報看出他要調動這支大軍,兩人之間用暗語聯繫:如果需要調動張文生的大軍,張勳就在電報裡說要張文生送40盆花到北京,張文生接到這樣的電報後,就立刻率領40個營的辮子軍北上支援張勳。

那麼,張勳現在的辦法就是把徐州辮子軍主力北調。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圍攻,為何不調老巢徐州的辮子軍主力去北京幫忙

張勳墓地

問題是,從徐州到北京要經過兩個省:一是山東,二是直隸(今河北),這兩個省讓不讓借道呢?

張勳認為不會。山東督軍是張懷芝,對復辟問題態度比較曖昧,估計也不會做太多幹涉。直隸督軍曹錕雖然堅決反對復辟,但他的軍隊大多集中在北京討伐辮子軍,後方正好空虛。這個時候,如果張文生率幾萬大軍北上,就能在討逆軍背後捅上一刀,一舉改變整個戰爭局面。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圍攻,為何不調老巢徐州的辮子軍主力去北京幫忙

張文生

張勳興沖沖給張文生髮出了電報,然後就等著張文生整軍北上的消息。可是沒幾天以後,老張傻眼了,因為他真的收到了張文生送來的40盆花,辮子軍卻沒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張勳能想到的,段祺瑞和馮國璋早就考慮到了。首鼠兩端的安徽督軍倪嗣沖收了段祺瑞的指令,早就派人去拉攏張文生。張文生也不傻,明白復辟不得人心,經過再三考慮,他答應先中立,不率兵北上,等張勳失敗以後,願意接受倪嗣沖招降,這樣也給張勳留最後一個面子。就這樣,張勳事先留下的一路伏兵,就這麼完蛋了。

這回真沒招了,張勳知道只靠5000辮子軍,根本無法抵抗幾萬如狼似虎的討逆軍。他考慮再三,只有調動原來北京的駐軍一起抵抗討逆軍。

1917年7月7日,他下令京畿第2旅吳長植部和田有望團增援豐臺的辮子軍,並派出兩個營的辮子軍壓陣。結果還沒到達目的地,吳、田兩部就倒戈了,把槍口對準了壓陣的辮子軍。與此同時,駐紮在南苑的京城駐軍第11師劉奎元旅和第12師劉佩蘭旅也雙雙倒戈,歸附討逆軍,攻擊辮子軍。

就這樣,東西兩路討逆軍在京師駐軍的配合下,順利在豐臺會師。見到這種情況,本來還在猶豫的京城駐軍第12師師長陳光遠立刻舉起白旗,戰前倒戈,歸順討逆軍,並在當天率兵從南苑趕到豐臺,會合討逆軍,共同討伐張勳。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圍攻,為何不調老巢徐州的辮子軍主力去北京幫忙

陳光元臨戰反正

討逆軍第一個回合就大獲全勝,不僅拿下了辮子軍的豐臺陣地,實現了東西兩路的會師,而且還意外得到了京師駐軍的支持。此消彼長之下,辮子軍則感到末日即將來臨,惶惶不可終日。

8日上午,原來駐紮在北京城外的第1師第1旅張錫元部攻進了朝陽門。由於這有可能造成北京城內的巷戰,所以北京警察總監吳炳湘立刻要求會見張錫元旅長,告訴他北京各城門已經被中立的步兵統領接管,希望張錫元旅長能撤出去,不要引發巷戰。張錫元請示了段祺瑞以後,於當天中午率兵撤出朝陽門。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張勳自知力量單薄,就把辮子軍主力集中在天壇,紫禁城和南河沿張勳府邸三個地方。城門沒有辦法守衛,只能交給步兵統領。步兵統領第一時間宣佈中立,不介入這場戰爭。

那邊廂,段祺瑞宣佈,為了保護北京古城,也為了保護北京人民的安全,討逆軍暫時不進攻北京,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因此,這才有了步兵統領勸退張錫元旅的狀況。

段祺瑞派出外交人員汪大文和劉崇傑入城,與各國公使洽談,希望通過他們轉達給張勳四項停戰條件:一、取消帝制;二、解除辮子軍武裝;三、保證張勳人身安全;四、維持清室優待條件。

各國公使公推荷蘭公使作為代表,將討逆軍的條件轉交給張勳,並表示各國公使承認張勳是因為國事犯法,願意提供保護。到了這個時候,張勳自然知道復辟大勢已去,但他還想通過外交途徑,讓自己率領剩下的辮子軍撤出北京,回到徐州老巢。於是,他向荷蘭公使提出了這個要求。

同一天,張勳、雷震春、張鎮芳這些復辟鐵桿們,都向溥儀提出總辭職。溥儀批准了他們的辭呈,並提出徐世昌來北京組閣,徐世昌沒到以前,由德高望重的王士珍暫代職務。

都到這個時候了,張勳還很樂觀,以為北洋諸大佬其實內心並不反對復辟,只是反對他張某人獨攬復辟大權,因此只要自己把主導權交出來,請王士珍和徐世昌兩位北洋元老來輔政,把實際掌控權還給段祺瑞和馮國璋,那麼他們就會放過自己,讓自己回到徐州老巢去繼續稱王稱霸,而只要自己能回到徐州,那麼一切就還有轉機。

從7月9日起,北京城就被討逆軍和京城駐軍四面包圍。第1師在安定門,廣渠門和朝陽門外;第13師在西直門和永定門外;第3師和第12師一個旅在彰儀門外;第11師和第12師另一個旅在南苑。這時候,復辟派骨幹都知道大勢已去,紛紛開始想辦法出逃,但多數落網。奉天第28師師長馮德麟(張作霖過去的兄弟、現在的對頭)在天津東車站被捕;張鎮芳和雷震春在豐臺車站被捕。要說還是南海康聖人最厲害,他再一次化裝城鄉下老農的樣子,躲過了沿途軍警的搜捕,順利逃了出去。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圍攻,為何不調老巢徐州的辮子軍主力去北京幫忙

康有為會跑

7月10日,有了京城駐軍支持的王士珍和江朝宗再也不怕張勳了,他們聯名通電,要求張勳儘快解除武裝。張勳勃然大怒,發電報痛斥北洋諸大佬背信棄義,出賣朋友。他在接見外國記者的時候說:復辟舉動是執行北方各省督軍的共同意見,馮國璋有親筆信,段芝貴和徐樹錚多次來徐州開會,段祺瑞怎麼可能毫不知情,我還有他們的親筆簽名奏摺在手裡,我決不向他們投降……

張勳已經窮途末路,居然還如此強橫,不願意交出軍隊,解除武裝,為啥?

他考慮到北京城內有外國公使,有老百姓,有千年名勝古蹟,討逆軍投鼠忌器,不敢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更不敢使用炮火。而且,討逆軍中有一大批將領本來也是支持復辟的,他們做賊心虛,不敢逼張勳太緊。

所以,從7月9日到11日,儘管王士珍和荷蘭公使多次規勸,但張勳最終用18個字來回答:我不離兵,兵不離械,我從何處來,還回何處去。他始終要求領兵回到徐州,這樣一來,談判就徹底陷入了僵局。

那麼,面對張勳這樣無賴行為,國務總理兼討逆軍總司令段祺瑞又該如何應對呢?下一期,筆者會在“張勳復辟”的大結局中,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答。

1.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2.徐海:《段祺瑞傳》

3.彭秀良:《馮國璋傳》

4.潘榮:《張勳真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