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才恍然大悟,項羽在烏江邊寧死不逃的原因所在

在所有的歷史人物中,我比較欣賞就是項羽,可能有很多人不敢苟同,成王敗寇,但是項羽身上那種狹義氣息是劉邦沒有的,大家都是知道的,項羽是自刎的,但是他本可以逃回江東的,但是他卻放棄了,為什麼呢?因為項羽從小養成的性格,就註定了他不會逃。劉邦也是直到臨死前,才明白了項羽為何不逃。

劉邦臨死前才恍然大悟,項羽在烏江邊寧死不逃的原因所在

漢高祖:劉邦

劉邦與項羽的性格本就是兩個極端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個人在亂世中都是英雄,項羽的英雄體現在他的人格魅力,俠義心腸。而劉邦的英雄在於不感情用事,建立大漢王朝。

但是兩人卻都是那個亂世中的英雄。尤其是劉邦,其實他是一個心胸大度的人。他本人固然沒有太多才能,但是這個人的悟性極高,往往都是別人一點撥,他就通。反觀項羽,此人的本事很大,幾乎可以力敵萬人。但是正是由於他的本事太大,所以才從小養成了他自負或者說剛愎自用的性格。但是他們兩個人的身上也不是沒有相同之處,這個相同之處也是所有英雄身上的相同之處。

項羽這個人是具有俠士快意恩仇的性格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江湖氣息,這一點伴隨了項羽一生,在司馬欣和鄭昌封王上足以呈現。劉邦還定三秦的情況下,司馬欣迫不得已降漢,但是以後又再度返回楚軍勢力,項羽也並沒有懲罰他,全因當時司馬欣有恩於項梁,但是最終成皋對決中司馬欣兵敗自盡。


劉邦臨死前才恍然大悟,項羽在烏江邊寧死不逃的原因所在

項羽

還有就是在分封諸侯國的時候,十八路諸侯居然沒有一路是項羽的自己人,基本上都是外人,沒有一個自己的親族,而反觀劉邦了,在建立大漢後,為他立下赫赫戰功的英布、韓信、彭越等將領,最後都被劉備卸磨殺驢的殺掉了,都不得善終,還說出了"非劉氏而王,天地進攻之"。

在這一點上,他比項羽狠,項羽也就是缺少了一股狠勁,他常常把俠義放在嘴邊,對自己人的真誠對待,也正是因為這樣,項羽註定成不了帝王,帝王之術憑藉俠義心腸是不可能成功的,快意恩仇中也有一點就是說"仇",這點兒上項羽也徹底不遑多讓,有恩必報,有仇必報,這也是被後人詬病最多的。

劉邦臨死前才恍然大悟,項羽在烏江邊寧死不逃的原因所在

項羽

劉邦最後說過,項羽本來是能活下去的,但是他卻選擇了自刎,劉邦一直想不通,直到自己臨死前,才終於明白了當年項羽為何不逃,為何選擇自刎,劉邦駕崩前身患重病,但是他拒絕了大夫的治療。

其實歷代皇帝都會有這個心情,想要長命百歲,秦始皇就是苦苦尋求長生不老藥,而劉邦也是這樣,不敢直面死亡。

劉邦臨死前才恍然大悟,項羽在烏江邊寧死不逃的原因所在

項羽

項羽之所以選擇自殺,正是因為他的俠義性格,如此自傲的一個人,怎麼會選擇苟且偷生?不是不敢逃,而是不能逃,就算逃走了,從此也只會一蹶不振,項羽他那驕傲的性格決不允許他做逃兵,註定以悲劇結尾,這也就導致他在有活路的時候,仍然選擇了自刎江邊。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