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一)

一、背景

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一)


隋朝末年以來,突厥復興,其強大國勢盛極一時。當時中國北方各勢力無不引以為援。至太宗即位之初八年(公元619~626年),突厥大舉入侵中國有八次之多。第一次於武德二年始畢可汗援助劉武周梁師都大舉南侵。第二次於武德三年處羅可汗大舉南侵。第三次於武德四年頡利可汗奉楊政道以伐唐。第四次武德五年,頡利又大舉侵略太原。第五次於武德六年突厥為爭馬邑與苑君璋入寇。

第六次入寇在武德六年夏,時江南全定,唐之統一大業已基本完成。因此,唐之內外開始發生兩大鉅變。一為突厥大舉南侵。一位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帝位之爭。其兄弟之間的爭鬥實際上由來已久。建成雖然頗有才能但性仁厚。世民也天姿神武,雄心勃勃。太原起兵前,世民已經摺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唐之左右兩軍分別由二人統領,建成備禦強大之突厥,而世民專征黃河流域之各路群雄。由此,在李淵之下形成兩大派別。建成任太子以後,以儲君之尊常隨父親李淵居長安,一切秉命於淵。世民則因為專事征戰,人事上有權宜任用之權,因此,自渡龍門徇渭北時,世民即收納英俊以備僚列,遠近聞著鹹自託鄢。於是謀臣猛將幾皆集於世民之麾下。等到王世充,竇建德被平定,世民因功被拜為天策上將,位於諸王公之上。於是世民又銳意經籍,開文學館於宮西,延四方文學之士。由於世民總攬謀臣猛將,又延引文學之士,引起了朝廷注意,因此,朝廷將世民的僚屬多補外官以散其勢。不多久,王珪與魏徵勸建成親自征討劉黑闥,以取功名鞏固太子之位。建成又與四弟元吉共謀,各自招募勢力。於是,朝廷中太子的命令與秦王,齊王的命令並行,下面的官員不知該如何聽命,只能按照先後順序來聽命。這就是已經出現了政出多門的亂象。而作為父親的李淵在中間也十分為難。幸好此時突厥與高開道大舉入寇並、朔、原、渭等州(今河北大興、山西太原、朔縣、甘肅固原、隴西)。而建成征討劉黑闥商未還京,輔公袥又反於江左,世民屯幷州以御突厥。在這種外患急迫的情形下,大唐內部的爭鬥得以稍微緩解,等到外患平定,內爭又開始。

到了武德七年六月,太子建成為了加強自身勢力,募集四方驍勇之士兩千多人為東宮衛率分別駐紮於東宮左右長林門,稱作長林兵並由慶州都督楊文斡招募壯士送往長安,然後又秘密讓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羅藝處徵精銳騎兵三百人來拱衛東宮。但是不就因有人告密,建成被李淵責罰,可達志、王珪、韋挺、杜淹等人也被流放,以此來遏制建成。

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一)


同年七月開始,突厥乘著楊文斡叛亂又一次大規模入侵。以苑君璋侵犯朔、並、忻三州,頡利、突利二可汗進寇原州、隴州、綏州,而指向幽州,陰盤,有南下進攻長安之徵兆。此時,吐谷渾,党項也受突厥的驅使分別侵略岷州,鄯州,松州,於是唐庭有人建議遷都來躲避戰禍。同時,派遣李世民帶領軍隊在幽州,恰逢關中長時間下雨,糧草運輸阻絕,軍械頓嗶,朝廷深以為憂慮,而突厥兵已經到達城西,於是世民騎馬入突厥陣中商談和親之事,突厥認為自己獲得了一定的好處於是退兵。不久後又派遣左僕射裴寂出使突厥。

同年九月,突厥再次入侵綏州,甘州,吐谷渾,羌人則入寇疊州(今甘肅臨潭南百八十里,統有青海東南地),陷合川(青海西寧西北)。武德八年正月,突厥,吐谷渾各請互市,皆許之。四月,党項侵略渭州。不久西突厥葉護可汗派遣使者至長安求婚,高祖李淵問裴寂意見,裴寂回答說,如今北方突厥勢力強大,為了國家長遠打算,應當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許西突厥的求婚,以此來威脅頡利。李淵聽取了裴寂的建議,同時又增加了十二軍用來防備突厥。

同年六月,朝廷派遣羅藝駐屯華亭縣(甘肅平涼)及彈箏峽。命水部郎中姜行本斷石嶺道,來加強此二處防禦。此後,高祖李淵有意征伐突厥,與突厥的往來書信均開始使用詔敕,於是突厥開始大舉入侵。自同年七月到第二年五月,突厥大舉入侵情況如下:

武德八年七月至十一月,突厥分四路侵唐:

1.突厥主力一路南侵朔、並、沁、韓、潞、相、藺、綏州。

2.一路寇靈州,彭州(甘肅靈臺縣)。

3.一路寇幽州。

4、一路寇涼州、鄯州。吐谷渾寇鄯州,岷州。

唐在朔州守禦戰中,代州都督藺謩敗於新城。於是又命幷州道行軍總管張瑾守石嶺關,李高遷守太谷縣。秦王李世民屯蒲州。李靖出潞州道,行軍總管任瑰屯太行,以據突厥主力。張瑾與突厥戰於太谷,全軍覆沒,瑾脫身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被俘,其他幾路各有勝負。

武德九年二月至五月,突厥轉移主力進攻靈州,原州,涇州及西會州(甘肅靖遠)、蘭州、秦州,一部仍然進攻朔州。吐谷渾、党項攻岷州、廓州、河州。此時,唐正醞釀玄武門之變,幸有李靖與突厥頡利可汗戰於靈州(今靈武縣西)且勝之,突厥入侵的禍患才得以緩解。

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爆發,秦王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順利成為新的太子並經李淵授權處理一切軍國大事,自此,玄武門之變告終。

綜觀突厥自武德二年起即不斷入寇,一方面可能由於隋朝末年以來天下大亂,李唐初起兵因為政治上的考量曾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向突厥示之以弱,許其利好。另一方面,到王世充,竇建德被平定,突厥對唐的戒心加重,一力打壓不欲使中國統一,亦擔心中國統一將損害到自身利益,亦有可能會征伐自己,因此連年入寇中國。

玄武門之變後,建成元吉雖死,但其黨羽皆蠢蠢欲動,關中人心不穩,趁此時,梁師都為突厥策劃,於是突厥開始了第八次入寇。

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一)


武德九年六月七日,世民取代父親李淵帝權,八月九日登基是為太宗。此時,突厥自上次入寇,其大軍尚頓兵與隴州、渭州、秦州等地觀變。在梁師都勸說下,於是頡利可汗,突利可汗率領十餘萬大軍趨涇州,在燕郡王李藝不抵抗下,於是分軍為三:右翼一路趨武功,左翼一路趨高陵,主力直趨渭水便橋。右翼於八月二十日抵達武功,左翼二十四日抵高陵。太宗遣尉遲敬德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渡渭水阻擊突厥左翼,二十六日大破之與涇陽(今縣),擒其將俟斤阿史德烏沒度,斬首千餘級。二十八日,頡利,突利可汗率大軍直抵渭水北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