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这个假期,唯一阅读的经济学相关书籍,就是中信出版社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已经发行一段时间了,当初发行的时候以在菜市场作为新书发布会场地的噱头名噪一时。这本厚达500多页的经济学讲义是得到网红级讲师薛兆丰成名作,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确实很有意思,读了一会儿感觉有点儿不对味儿。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解经济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为什么新书发布的时候在菜市场?就是为了三个字:

接地气!

这本书并没有多少篇幅讲理论、公式等非经济学专业人士难以理解的任何东西,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书籍研究深度不够,而是本书核心理念在于讲人话,讲普通人能够听懂的话去理解经济学。这一点可能一些专业主义者会嗤之以鼻,但其实非常重要。对于其他学科,可以通过专业数据和科学实验进行证明或证伪。经济学却相对很难。总不能随便圈一个国家,说:

不好意思,我们搞一个经济学实验,把你们国家的货币全部贬值……

因为经济学研究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复杂经济活动,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解释理论,而无法大规模的进行实验从而验证理论。这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就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经济活动的故事,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去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揭示经济学复杂理论。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本书是非常精彩的科普经济学作品,尽管有些粗浅和不足之处,但正如它在菜市场发布一样,绝对的接地气,讲人话。

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混淆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用了整整一个章节去讲成本的概念,这里的成本不是简单说做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多少钱。他拿在热门街区的一个祖传商铺买茶叶蛋来举例子,倒是很生动。

大家都知道热门商铺租金很高,如果租金是2万元,那么租到一个商铺卖东西,成本就包括租金2万元。属于自己的商铺不需要租金,是不是成本就比别人少呢?薛兆丰认为并非如此,这个铺位的成本是社会上其他人决定的,别人认为这个铺位租金2万元,你这个铺位不租出去,就是放弃了月租2万的机会。

这种机会成本的概念用长安街头卖茶叶蛋的故事来讲解,倒是生动。但从经济学角度看,真实成本和机会成本还是有区别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把两者混为一谈,对于理解经济学概念并不友好,不过随后引申到你的职业选择倒是让我眼前一亮:

生命是自己的,如果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考公务员上,就没法用在当做生意上。

这就是机会成本,如果你抬杠说:

我是公务员,但我业外做生意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呵呵,经济学上没说不行,但纪委说不行就不行……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边际成本和经济学的边界

这本书一再强调:

理论是灰色的,真实故事常青。

所以薛兆丰老师每个章节都用我们身边实际发生的,很多鲜活的具体例子来讲解理论,生动形象。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不过在我看来故事经常翻转,且不能保证真实,反倒是理论之树常青,很多时候可以十几年几十年依然散发着睿智的光芒。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也在于此,试图用生动真实的案例讲述经济学原理,但实际上,真实的事件往往有多种解释,尤其是很多社会问题,往往经济学不能解释其全部。当学者把复杂的社会问题只考虑经济学视角的时候,就无疑陷入“手里拿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境界。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国难财”的例子。《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认为发国难财,在危机时刻高价出售商品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是正当且值得鼓励的。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话说:

这些发国难财的人,是在救别人的命,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奖章,而不是得到惩罚。

联想到当下咱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高价销售口罩、酒精或蔬菜的行为,如果我们不按照法律法规严厉处罚,反而发放奖章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从这个角度上看,我有两点感受:

  • 看专家对于一件事的评判是不是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经济学家把社会问题法律问题统统解释为经济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越界”了,这种事情就会被评价为“砖家”而不是真正的学者。
  • 经济学是艺术。有个苏联时代的段子:有人问专家XXX是科学还是艺术,专家回答是艺术,原因在于——如果是科学,他们会先拿狗做实验!同样,经济学提出的理论也好,诠释也好,都没法实验。

反倒是有本无厘头网络小说《史上第一混乱》里面关于经济学家的话我比较认同:

经济这玩意儿,他其实就是小把戏,你让学经济的都改行当木匠绝对也不会对本国经济有任何影响,不信你试试去!——《史上第一混乱》(第三卷)

虽然我们不能让经济学家都去当木匠,但可以把这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当段子看。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给发“国难财”的人发勋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