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与薛兆峰之争

近期看到汪丁丁教授和薛兆丰老师在微博上互怼的记录,非常有意思:


汪丁丁与薛兆峰之争


两位大神都曾是北大国发院教授,但薛兆丰老师因为在得到开课,销售异常火爆,一时间名利双收(销售额5千万,据说是平台和讲师五五分成),在普通人群中显得比汪丁丁要有名得多。

鉴于此,有人把这场争论归结为文人相轻:薛兆丰汪丁丁笔战本质:文化人出名且赚钱若不被人骂天理不容


我觉得还是不要从人心角度讨论问题吧,不然很难跳出“君子”与“小人”的争执。仅从微博整理俩人对战的记录来看,我还是站在薛兆丰老师这边:

首先,他们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是不是存在一种“一流的知识”,必须用一种大众无法理解的“一流”语言才能表达?我个人持否定态度——即使物理学如此专业的知识,仍然有可能做通俗的表达(比如《时间简史》这类科普著作),何况经济学。

其次,争论的专业问题说:需求曲线是否可以向上,是否可以拼接不同商品的需求

?我没有判断能力,但汪丁丁教授最后举的例子,能叫需求曲线么?


汪丁丁与薛兆峰之争


起码直译过来:纵坐标不是需求,而是社会影响力啊!

我感觉汪丁丁教授已经陷入了当代哲学家那种自说自话的心态里无法自拔了,所有好说“大词”“虚词”的”专家“都值得警惕

附一篇对所谓当代“哲学家”们的批判:

一个物理学家为何挑衅一群人文学者?

(得到付费专栏,要在微信里才能打开)


汪丁丁与薛兆峰之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