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界有句话,“货到源头死”啊,亲!

珠宝界有句话,“货到源头死”啊,亲!

常常有朋友说到某地游玩,欢欣鼓舞的买回一些珠宝,购买的原因是当地正好出产。

而后往往还要跟我分享她花少钱买了好珠宝的喜悦,每当此时,作为一个不爱多事的怂货,我通常会挤出一丝笑颜,嗫嚅道“:还好还好,不错不错”,可实际上在内心里,却不可避免的一声叹息。

“货到源头死啊”,亲!

什么意思?

咱们珠宝界行内人都知道一个事实就是:

作为一个消费者,跑到产地去买货,通常就俩结果,不是买错就是买贵。

你一消费者,想在产地花小钱买到好东西,基本上就是在做梦。

哪怕你以为你有一点点小渠道,不顶事儿!

为什么?

“需求第三定律”听过没?

这个定律应用非常广泛,知道的人却不多,这是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经济学教科书,只讲了需求第一和第二定律。直到它被大经济学家Armen Alchian 和William Allen 发现,商业社会的许多行为,才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它也叫做“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在一个专栏中详细讲解过这个定律,如下:

你先看看下图里面的表格。我们假设有两种苹果,一种是普通苹果,一种是精选苹果。普通苹果1块钱一个,精选苹果2块钱一个。那么这时候,你吃一个精选苹果,它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就放弃了两个普通苹果。

珠宝界有句话,“货到源头死”啊,亲!

但是如果要把苹果运到外地去,再加上一笔运费,情况就不一样了。假设运费也是1块钱,那么运精选苹果的成本和运普通苹果的成本是一样的,因为苹果的重量是一样的,体积也一样。这时候精选苹果的成本是3块钱,就是原来的2块钱加上1块钱的运费;普通苹果的总成本是2块钱,也就是原来的1块钱再加上1块钱的运费。

这时候你会发现,加上运费以后,你再吃一个精选苹果的话,它的成本,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比原来少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再吃一个精选苹果的话,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1.5个普通苹果。照着这个逻辑推下去,如果运费不是1块钱,而是10块钱,金额特别大的时候,情况会怎么样呢?

你会发现,精选苹果的总成本是12块钱,而普通苹果的总成本是11块钱,12块钱跟11块钱之间只差了一块钱。换句话说,加上了一笔巨大的运费10块钱以后,你吃一个精选苹果的代价,只不过是1.1个普通苹果。

你看到对比了吗?没有加运费的时候,你吃一个精选苹果的代价是两个普通苹果,加了一笔巨大的运费以后,你吃一个精选苹果的代价,只不过是1.1个苹果。也就是说加上一笔运费以后,消费精选品的代价变低了。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的含义。

就是说,精选品和普通品之间的价格本来是有差距的,但加上一笔附加费后,它们的差距就缩小了,精选品显得便宜了。附加费越大,这种效果就越显著,精选品就会显得越便宜。

那么问题来了,精品留在产地卖价格就显得更贵,送去远方卖显得更便宜,你怎么做?

所以现在明白了吧,好珠宝压根就不在产地卖,都送去远方了,你花少钱不是不行,只是不可能买到精品珠宝。(这里指的是针对消费者的零售)

珠宝界有句话,“货到源头死”啊,亲!

事与愿违

反直觉,对吧?

这就是薛兆丰老师说的:“经济学就是研究事与愿违的科学”。

这背后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正如,如果你可以从美国带一瓶液体回中国,你比较可能带一瓶红酒或是一瓶香水,不大可能会带一瓶矿泉水。

我们最后回顾一下:

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产品就相对低品质产品变得便宜了,而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就变得越便宜,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也叫“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咱们珠宝界对这个定律的解读没那么文艺,通俗有力,就五个字:

“货到源头死“

切记,别让直觉坑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