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的陷阱

成交量是技术分析的重要指标,虽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做成虚假的成交量,但投资者可根据股价的位置判断庄家意图.如下:

1.成交量增加,表示买方需求增加,换手积极,股价看涨;表现游资涌进证券市场,交易自然活跃,行情将随之高升;表示股票的流通性顺畅,证券市场繁荣,股价必然高涨;表示投机气氛浓厚,行情基础不稳固,股价随时有下滑的可能。

2.但成交量过分膨胀,股价自然跟随急涨,市场主力及大户出货相当容易,中小投资者无法判断主力的真实意图,继续拉高或寿终正寝的可能性都很大.

3.当成交量减少时,浮动筹码必然增加,卖压随即表面化,股价也随之滑落,投资人兴趣大减,资金很快从证券市场抽走,来不及撤退的被动套牢,要等证券市场重新活跃才有重生机会.

成交量增加从正面看是表示证券市场繁荣,股价上升的好现象,但相对的高利润必有高风险相伴随,投资者在获取,收益时千万别忘了风险的存在.

在技术分析时,成交量的同样具有警示作用,最明显的情形是,巨量上涨,成交总额与股价不断创出新高,但若只是成交量放大,而股价没有明显的拉升,这表示股价已达高峰,回档的可能性极大,也是投资者应该有所警惕的时候了.

连日上涨的股票,突然高开低走而且以低价收盘时,投资者就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表明股价已有回档的征兆,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最好还是暂时离场为妙.

交易量日渐萎缩,股价的拉升也不复之前干脆利落,表示该股已逐渐趋近高位,投资者可以考虑获利了结.

总之,特殊的证券市场信号,其背后一定隐藏着另一新的开始,与其冒险前行,不如暂避一时.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往往把整个市场或个股的成交量作为衡量和观察市场变动趋向的前提,并从中寻找主力机构或庄股的动向,选择入市或退出市场的契机.

经典的股市投资或投机的理论都认为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成交量的大小与股价的上升或下跌成正比关系,具体归纳一下,就是

1.量增才能价涨

2.成交量萎缩则股价就不会大幅下跌

3.长时间盘整的股票带量突破盘局向上涨升时,意味着庄家要拉高

4.股价在高位放巨量后股价一定还会创新高.

这些观点有时是正确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是片面的,甚至完全是错误的.在投资实践中也把股票成交量的变化作为重要的观察对象,并一度按照经典的量价理论进行操作,结果发现成交量不仅会骗人,而且是庄家设置陷阱的最佳办法.它对一些多少了解一些量价关系,对技术分析似懂非懂的人一骗一个准,使许多人深受其害.

庄家是如何在成交量方面设置陷阱,中小投资者应该怎样防备呢?

1. 久盘后突然放量突破.

这里说的久盘可以指股价在爆炒后的高位盘整,也可以是爆炒后进行高送转除权后的盘整,还可以是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不久的盘整.

所谓盘整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如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等)股票在一个相对窄小的价格区间进行波动,上行无力,下跌无量,交投极不活跃,不被市场人士关注.

这种股票有时候会在某一天的开盘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出现大量的买单挂在买一至买三的价位上,同样也有大量卖单挂卖一至卖三各价位上.成交量急剧上升,推动股价上涨.

投资者会立即发现它的成交量异常变化,不少人甚至会试探性地买入.但是由于前面挂有大量的买单,要想确保成交,只能直接按市价买进.正是因为这种市价买入的人增多,尽管抛单沉重,股价还是会不断上升,更进一步增强了买入的信心,并造成该股将突破盘局带量上升,展开新一轮升势的架势.

一小时左右,股价可能拉升至8%左右,甚至有可能大单封涨停.但不久后又被大量卖单破开涨停板,回调到涨幅7%-8%左右盘整.盘整时买二、买三的挂单很多,买一的挂单相对少一些.但卖一至卖三的三个价位的卖单并不多,然而成交量却不少,显然是有卖盘按市价在买一的价位抛出.直到当天收盘时,大部分股票都在7%-8%的涨幅一带成交.

第二天,该股可能略微低开,然后快速推高,上涨至5%-7%一带.也有的干脆高开高走,大有形成突破缺口的架式.当许多人看到该股突破盘局而追涨时,该股在涨到5%-7%左右会突然调头下跌,大量的抛单抛向那些早上挂单追涨而未能成交而又没有撤单的中小散户.虽然随后还会反复拉升,但往上的主动买单减少,而往下的抛单却不断,股价逐渐走低,到收市前半小时甚至跌到前天的收盘价以下.随后的日子,该股成交量萎缩,股价很快跌破前次的起涨点,并一路阴跌不止.如果投资者不及时止损,股价还会加速下跌,跌到难以相信的程度,使投资者深度套牢.

为什么该股会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时又调头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这就是庄家利用成交量设置的陷阱.通常的情况是,庄家在久盘以后知道强行上攻难以见效,如果长期盘整下去又找不到做多题材,甚至还有潜在的利空消息已经被庄家提前知道.为了赶快脱身,庄家在久盘后采取对倒自己筹码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引起短线投资者关注,诱使人们盲目跟进.这时,庄家只是在启动时对倒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过程中,许多追涨的人接下了庄家的大量卖单.那些在追涨时没有买到股票,然后就将买单挂在那里的人更加强了买盘的力量,并为庄家出货提供了机会.庄家就是这样利用量增价升这一普遍被人认可的原则,制造了假象,达到出货的目的.

如下图所示,以"经纬纺机"为例,该股在1997年6月24日职工股上市前几天,庄家造成了几根小阳线,做出吸货的模样,24日,压低开盘后,成交量迅速放大,股价几乎拉到涨停,当天成交量高达1500多万股,但随后却连连阴跌不止,跌幅高达50%以上.

成交量的陷阱

2.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个股成交量突然放大.

中报或年报公布前,许多企业的业绩已经做出来了.因此,公司董事会,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发表中报或年报的新闻媒体都会领先一步知道消息.因此股价在中报或年报公布前会因消息的泄漏而出现异常波动.业绩好的公司,其经营状况早就在各券商和大机构的调研之中,其经营业绩也早有可能被预测出来.因而庄家早就入主其中,将股价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盘整,等待利好公布出货.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消息公布前几天才在有关环节泄露出来.这时,庄家要在低价位收集筹码已经来不及了,可是优秀的业绩又确实是做短线的机会.因此,一些资金会迅速进入这些股票,能买多少买多少,股价也不急不火地上升,成交量温和放大.待消息公布时,投资者一致认同该股值得买入时,该股会在涨停板位置高开.然后,先期获得消息的人会将股票全部抛出,做一个漂亮的短线投机.

报表公布前,还有一种情况是,某只股票本来一直阴跌不止,形成下降通道.但中报公布前的某一天,该股突然以压低开盘,或在盘中狠狠地打压,造成股价异常波动,以吸引市场人士关注.随后,该股会有大量的买单或者卖单同时出现.成交量猛增,股价也在不断推高.这时,广大投资者认为该股中报或年报一定会公布业绩有重大改善,于是,想搏一下该股的报表,作一次短线炒作,在当天大胆跟进.岂料第二天,该股放量不涨,有的甚至缩量盘跌,随后更是一路加速下降.待公布业绩时,该股业绩大滑坡,股价无量下跌,有的甚至连连跌停,使投资者深度套牢.

如下图所示1999年泸州老窖(000568)于7月29日以前一直在一条下降通道中盘跌,成交量萎缩.但是,8月3日那天,该股在16.10元开盘后,迅速打压至15元.然后大量抛单和买单出现,将股价推升,最高达17.70元,当天震幅达2.7元.许多人依据成交量放大跟进的原则,在当天买入该股.没想到第二天该股不涨反跌,随后一路阴跌不止,到8月13日公布中报,每股只有0.1元的收益,与去年年终报表相比,业绩大幅下降.随后该股连跌三个跌停板,一直跌到11.30元.短短几天,跌幅高达6元多,使许多人在放量上涨的那天买入后高位套牢.

成交量的陷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该股先前已有部分机构被套,但考虑到该股一直业绩不错,希望中期报表公布前有些表现.但实际上,市场上关于该股业绩滑坡早有传言,因而无新的主力介入.越是临近中报公布,被套庄家也知道该股业绩不好,解套无望,只好反手做空,以降低持筹的成本.于是,庄家利用报表公布前许多短线炒手搏消息的爱好制造假象,以对倒的方式在开盘时造成成交量放大的陷阱.自己实际上在推升股价的过程中出得多进得少,且战且走,减少筹码.第二天仍有可能勉强推高,但因出得多进得少,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甚至量缩,引起市场人士警惕.买盘减少,有的甚至平仓离场.这时候,庄家又利用手中剩下的筹码,反手做空.特别是在业绩滑坡的消息公布后,投资者恐慌,出现多杀多的现象,庄家干脆以连连跌停的方式封杀股价,杀得一些投资者失去理智,在连连跌停后仍然在跌停板上挂出卖单.这时候,庄家见做空成功,又会低价位加倍买入股票,摊平成本,以图在下一轮行情中获利.

归纳一下,中报或年报公布前股票走势行情,有以下三种

A.股价一直长时间在上升通道中运行,股价大幅涨升,有的甚至翻番,该股一般业绩优秀,一定有长庄入住.待优良的业绩公布后,通常伴有高送转消息.复牌后,会放出巨大的成交量,庄家借利好出货.

B.股价在报表公布前,一直作窄幅盘整,但是于某一天温和放量,股价稳步推高.该股通常业绩不错,但无长线庄家炒作.业绩公布后复牌,成交量放大为短线炒手出货.

C.报表公布前,股价一直在下降通道中,业绩报表在所有报表截止日前几天还迟迟不露面,但股价却于某一天突然放量.这通常是被套庄家反多为空,制造成交量放大的陷阱.这种陷阱是最值得防范的.

其实,庄家在对倒的过程中也要付出不少的成本的,但其对倒的时间往往是在开盘不久和收盘之前进行.

开盘不久,许多人不知道某只股票会涨,很少挂出卖单,所以庄家只要很少的资金就能将挂在卖盘上的股票吃进,并同时吃进自己挂出的股票.一旦市场上有人跟进,庄家只要在买一至买三的价位上挂上大量的买单,造成有人想大量买入的印象,就会使一些追涨的人以市价的方式买入挂在卖盘上的股票.而庄家自己真正买入的股票非常的少.庄家不仅买入少,还会将自己的股票抛给那些挂单买入的人,谁要就给谁,一旦没有人挂单,庄家又挂买单推高,使股价再上一个台阶,又诱使别人跟进.虽然庄家在推高的过程中,买入不少自己挂出的股票,但抛出去的会更多.

同样,在离当天收盘前十分钟左右,有的庄家会突然以对倒的方式将股价拉升,有的甚至拉到涨停的位置收盘,造成价升量增的假象.第二天的传媒和股评人士也会提醒投资者关注此股.第二天开盘,该股通常还会快速拉升,然后,见有买单跟进,毫不犹豫地出货. 庄家利用成交量制造陷阱必须选择时机,通常这个时机是短线投资者期望的时期.

久盘之后的突破,业绩报表公布前,都是极容易制造假象,使投资者产生幻觉的时期.

3.高送配除权后的成交量放大

庄股炒作的一条铁的规律是该股一定有大比例的送配消息.在大比例送红股、用公积金转送和配股消息公布前,庄股通常都炒得很高了.这时候,一般稍有买卖股票经验的人都不会在高位买进.而股价大幅上升后,庄家拉抬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股价要在高位企稳一段时间,等待送红股或公积金转送的消息.一旦消息公布,炒高了的股票大幅除权,使价位降到很低,30元的股票,10送10就只有15元了.这时候,庄家利用广大中小散户追涨的心理,在除权日大幅拉抬股价,造成巨大的成交量.道理和手法和上述两个陷阱设置时如出一辙.当散户幻想填权行情到来时,庄家却乘机大肆出货.

通常来说,这种行情只有两三天.如下图象屿股份,该股1998年曾从12元左右炒到41元以上.7月17日公布中期业绩,庄家乘利好出货,走了一部分,随后一直在高位震荡,没有人追高.8月24日,该股10股送红股5股,另公积金转赠2股.除权后,庄家在开盘后有明显的对倒行为,成交量放大,许多人跟进,使庄家获得绝好的出货机会.第二天,该股继续出货,随后进入盘整.

成交量的陷阱

许多股票大幅除权后,的确会有填权行情,但要具体对待.一般来说,除权前股价翻了一番、两番甚至三番的股票很难立即填权.此外,除权后股本扩大,除权后也难以填权.只有那些在除权前庄家吸纳很久,正准备大幅拉升的股票在除权后才有可能填权.

值得指出的是,庄家利用除权后的成交量放大制造陷阱,有可能在除权当天进行,也可能要过几天,要根据当时的大局而定.有的一次出货不尽,就在除权后多次震荡,设置各种看似筑底成功的假象,在放量上攻途中出货.对于大幅除权后的股票,投资者要仔细研究其股本扩张速度是否能和业绩增长保持同步.还要考察除权后流通股数量的大小及有无后续炒作题材.切不可见放量就跟,见价涨就追.

4.逆大势下跌而放量上攻

有些股票可能长时期在一个平台或一个箱形内盘整.但是,有一天在大盘放量下跌,个股纷纷翻绿,市场一片衰叹之时,该股逆势飘红,放量上攻,造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市场效果.这时候,许多人会认为,该股敢逆势而为,一定是有潜在的利好待公布,或者有大量新资金入驻其中,于是大胆跟进.谁料该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人套牢.

庄家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不要多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庄家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得想方设法,设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们在研究量价关系时,应全面考察一只股票长时间(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和它的业绩之间的关系,摸清庄家的活动迹象及其规律,以避免在庄家放量出货时盲目跟进.


以上讲的是主力庄家利用成交量假象诱多出货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利用成交量陷阱诱空, 当股价涨到一定程度,突然有一根大阴线,同时伴随很大的成交量,一般投资者都觉得这种情况应该是主力在出货,但是当散户都卖出以后,后面价格又创新高,这种情况就是主力借助成交量来诱空.如下图ST景谷600265的K线图,其从16元连续小幅拉升直到2015年11月10日开始缩量涨停,并在11月13日达到高点24.11元,当天放巨量下跌,造成出货的假象,随后短暂调整后又继续拉升,直到最高点31.10元.

成交量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