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是舊社會悲苦女性的代表。兩任丈夫都是意外身亡,連她唯一的兒子也被狼叼走。

她逢人便說自己的悲慘命運,剛開始人們還同情她,後來架不住祥林嫂天天嘮叨,人們心生厭煩,避之不及。可憐的祥林嫂最後淪為乞丐,在新年中死去,讓人心酸。

與祥林嫂相比,作家葉廣芩筆下的莫姜,也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女性。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葉廣芩是地道的老北京人,生於1948年。莫姜是她在中篇小說《豆汁記》的一個旗人女僕。

在我看來,莫姜生活在清末民初的社會動盪期,舊社會的女性根本沒有任何地位。她一個弱女子,裹挾在歷史的洪流中,在那個飢寒交迫的年代,她不依附任何人,能出來做事養活自己,已經實屬不易。

命運雖然一次次折磨她,她卻從不抱怨不自憐,依然保持做人的尊嚴和體面,一次次與生活和解,與命運抗爭。

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道:人類擁有兩種力量,分別是做決定的能力和思想的自由。

人們可以不受環境或事件的支配,主導著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算是身處痛苦,也可以顯得有所不同。

是的,生命本身沒有意義,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尼采曾經說過: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意思是說當你審視邪惡的時候,邪惡也如同一面鏡子審視著你的內心。

人性是複雜的,沒有單純的善,也沒有單純的惡。莫姜是一箇舊式的傳統婦女,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01 她50多歲無依無靠,飢寒交迫,卻依然保持做人和尊嚴和高貴

《豆汁記》裡的莫姜,生於晚清末年,原是皇太妃身邊的宮女,後被指婚給御廚劉成貴。婚後莫姜發現,丈夫是個賭徒。走投無路的她,被父親收留,用一碗豆汁救了她的命。姜莫留了下來,一呆就是二十年。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沒想到十幾年後劉成貴找上門,善良大度的莫姜選擇原諒。兩人在一起的生活雖平凡,但也有滋有味。晚年的莫姜遭遇家庭變故,不堪受辱,和丈夫劉成貴選擇自殺,悲劇的一生劃上了句號。

“我”童年時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家境優渥。第一次見到莫姜,是在北京冬日的一個早上。父親見她可憐,就把她帶回了家。

莫姜剛來時,“我”把她當賊一樣防著,非常討厭她。後來慢慢相處,“我”才發現,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莫姜都讓人心生欽佩。總結一下,作者對她的印象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外表醜陋可怕

莫姜臉上“從額頭到左頰有一道長長的疤痕,這道疤痕整個使她的臉破了相,破了相的臉又做出淡淡的微笑,那不是笑,實在是一種扭曲。”

雖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以貌取人。

《紅樓夢》裡對林黛玉的出場,曹雪芹這樣寫道: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大師果然厲害,幾句話就把林黛玉的“美”和“愁”,描寫得準確到位。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所以莫姜的長相嚇了“我”一跳,她在“我”眼中像鬼一樣難看,偏見的以為有著刀疤的人,自然也不會是好人。

第二,儀態大方優雅

母親從廚房裡端出一碗鹹豆汁,就像是打發要飯的。莫姜卻認真的謝過了,背過身靜悄悄地吃著,沒有一點聲響。從背影看,她吃得很斯文。

捱過餓的人都知道,如果一旦有了食物,哪裡還顧得上吃相?必定是狼吞虎嚥,先填飽肚子最重要。莫姜不僅沒有嫌棄豆汁剩飯太寒酸,而且吃的時候,仍然保持優雅的儀態,這些都說明她受過良好的教養。

在大部分人眼裡,一個臉上破了相的女人應該是卑微的、可憐的,或者應該在路邊乞食,然而莫姜卻用斯文的吃相,竭力維護著做人的尊嚴。

老天爺沒有給她美貌,反而使她臉上多了一道可怕的刀疤。她並沒有怨天尤人,做世人眼中的小丑。她在用一言一行,用骨子裡的高貴涵養,與命運做無聲的抗爭。

第三,勤快做事,低調做人

莫姜來到“我家”的第一個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生著了爐子,母親內心很滿意;莫姜還做了一桌可口的早餐,父親吃得滋潤,滿面紅光;

“我”背課本的時候,她也沒有閒著,用麵糰捏出了一個個生動逼真的小動物,極大得滿足了我的味蕾。這些都從側面反映了莫姜做事勤快麻利,得到全家人的認同。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莫姜走路快而輕,低著頭目不斜視,無論高興與否,嘴角總是微微向上挑著,父親說這叫喜性,是做人的一項很重要的功夫。無論內心想什麼,外表永遠是雷打不動的愉快。

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婦人,被丈夫拋棄,居無定所。可想而知,她內心是崩潰的。一個女人經歷如此慘痛,卻依然在眾人面前處亂不驚,強裝微笑,這得需要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莫姜不像祥林嫂,從不提過往傷心事,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誰都不可能保證一輩子順風順水,也會有不如意、會有低谷期。當我們身處低谷時,也要學會仰望星空。那麼如何面對人生的低谷期呢?

① 遇到逆境時,不要垂頭喪氣,當作寶貴的人生經歷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工作上犯了一次錯,被領導熊批一頓,就吵著要離職;生活中和愛人發生誤會,生悶氣,就鬧著要離婚;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要因為某一件事遇到麻煩,就被打擊得站不起來。

②遇到逆境時,沉下心來積累能量,等待厚積薄發

有一種竹子叫毛竹,前四年也只不過長4公分,可是又有誰知道,在這四年裡,毛竹並非什麼都沒做,它在泥土裡紮根,牢牢抓住大地,生長延伸。到了第五年,每天以30釐米的速度增長,只需要六週,便可長到15米。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這不正是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嗎?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默默無聞時,不應自暴自棄,要活得有尊嚴,努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

如何度過人生低潮期,畢淑敏曾經說過:

安靜地等待。好好睡覺,像一隻冬眠的熊。鍛鍊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

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多讀書,看一些傳記。

02 處在動盪年代: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坦然接受,不卑不亢努力活下去

美國心理學家伊格納西奧•馬丁-巴洛,曾經提出一個心理學觀點,他說“個體創傷應從個體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角度去理解。”他認為要研究一個人,必須研究這個人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

莫姜,本名他他拉• 莫姜,鑲藍旗出身。11歲進壽康宮,專管太妃膳食,可惜她生不逢時,當時晚清已是風雨飄搖。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

當時溥儀雖然已為退位皇帝,但仍住在紫禁城內,生活費用由民國政府撥給,照舊過著皇帝的奢靡生活,其御膳房仍保留。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直到1924年11月,鹿鍾麟命令已退位的溥儀,即刻搬出紫禁城。溥儀成了階下囚,帶著一部分宮女、太監倉皇出宮,御膳房才解散。沒有被帶走的宮女們亂作一團,出了宮門,從此海角天涯,各自謀生。

如果莫姜出生在和平年代,她的命運會如此悲慘嗎?憑藉她的心靈手巧,踏實做人,肯定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在那個社會動盪期,她也只能憑著好手藝,在北宮門外賣花生米,能過一天算一天。幸虧遇到四爺一家好心人收留她,五十多歲的莫姜才不會流落街頭。

在葉四爺家中,莫姜謹小慎微,幹好自己能幹的事,從不多言。即使遇到母親的冷嘲熱諷,也是有禮有節,說話不卑不亢。

03 葉廣岑與老舍先生的異同

① 兩人相似之處,都是京派作家

老舍,滿族,地道的老北京人,他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他用地道的北京話,寫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語言活潑有趣、質樸自然,生活氣息迎面撲來,具有獨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話的神韻。彷彿讓你感受到,原來老北京話說起來,如此富有生命力。

再來看一下葉廣岑,她1948年生在北京,祖姓葉赫那拉。一聽姓氏就不簡單,在清朝,葉赫那拉屬於大姓,正宗的皇室王親,所以有媒體稱她為“格格作家”。

相比於老舍先生,她的作品並不被大眾所熟知。代表作除了《豆汁記》,還有《全家福》等文學作品。

《豆汁記》莫姜:那個臉上有刀疤的婦人,教我做人,卻死於非命


② 兩人不同之處,作品內容形式表現不同

老舍在20世紀30年代,開創了京味小說,而後來之秀葉廣芩,則是京味小說在新時期的繼承者。兩位作家都以雅俗結合的方式,來寫老北京的人和事,展示特有的京味文化。

但是,在我個人看來,他們的作品也有不同之處。第一,寫作內容上不同。老舍筆下的大都是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比如拉黃包車的祥子,和《我這一輩子》裡的老巡警。

葉廣芩描寫的人物雖也是平民,但大都是沒落貴族,平民與貴族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豆汁記》裡莫姜會做各種精緻的小點心,就連吃道簡單的麻豆腐,單是配料就讓人看花了眼。

第二,藝術風格上不同。老舍早年去過英國留學,他的作品中帶著幽默諷刺,就像哈哈鏡一樣,所有人物在他的筆下漸漸露出真實的模樣;

葉廣芩更多的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捕捉人物的特點,語言悽婉動人。從老舍到葉廣芩,他們的創作既有承續性又有互補性,體現了京味小說的不斷髮展和進步。

總結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尊嚴,並不在乎他能賺多少錢,或獲得了什麼社會地位,而在於能不能發揮他的專長,過有意義的生活。讀完《豆汁記》,不禁為莫姜悲慘的人生表示深刻同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她身上,看到諸多人性的優點。

莫姜沒有顯赫的身份,更沒有萬貫家財,她一生命運坎坷,卻精通宮廷膳食。莫姜發揮所長,把每一道菜、每一種小點心都做到了極致。生活雖苦,卻從她的食物中得到慰籍和滿足。她的一生,都在和命運抗爭,努力活得有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