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是如何把自己送上绝路的

吐蕃帝国,曾经在公元7-9世纪与鼎盛时期的唐王朝东西并立,曾经对东亚、中亚乃至南亚的中古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对战东方的大唐,还是西方的阿拉伯帝国,吐蕃人都经常处在优势的战略地位,创造了辉煌的军事政治文明。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在中唐之后却基本消失在各国史书之中,是什么让这个强盛的帝国突然衰败了呢?

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是如何把自己送上绝路的

图/公元9世纪初的吐蕃帝国

01.繁杂的贵族政治

在吐蕃人的历史中,贵族力量往往成为君主(赞普)之外的第二个中心。热巴巾时代(赤祖德赞),对内大兴佛教,对外搞会盟实施和平外交(主导了与唐朝著名的长庆会盟),可是并未缓和吐蕃社会的矛盾,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越发激烈。

对于吐蕃境内佛教僧人大权在握的现象,一部分贵族十分不满,他们也不愿意一直保持沉默,以韦·甲多热为首的贵族大臣希望改变自身的不利局面,因此阴谋发动政变将赤祖德赞杀死,拥立其弟为新赞普。这种宫廷政变的恶行一旦出现一次,便犹如破窗理论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赞普的权威便开始走向衰落,曾经高贵的吐蕃领袖地位发生了动摇。

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是如何把自己送上绝路的

图/吐蕃军队

02.佛教之殇

在吐蕃贵族杀害赤祖德赞后,便拥立反对佛教的达摩继位,达摩继位之后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禁佛运动。政府下令停建、封闭寺院,禁止再修建寺院,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被埋入沙滩中。封闭寺门,用泥抹平,上绘僧人饮酒作乐图。小昭寺和桑耶寺遭到同样的命运。天竺、内地的译师、班智达被驱逐出境,吐蕃的高僧玛·仁钦却、娘·定埃增桑布等被杀害,一时间,吐蕃佛教界人人自危。

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是如何把自己送上绝路的

图/吐蕃赞普

面对这样的屠戮,佛教徒也开始了反击。公元842年,高僧贝吉多杰乔装改扮,暗藏弓箭,怀着满腔愤怒奔向拉萨。当达磨赞普低头看拉萨的唐蕃会盟碑碑文时,贝吉多杰这位曾搏杀于疆场的武将拉开铁弓,射出了铁箭,射中赞普的眉间,箭镞露于后颈。佛教与吐蕃原贵族的相互厮杀使得吐蕃上层同室操戈,甚至导致赞普被杀。自此之后,强大的吐蕃政府开始走向崩解。

03. 吐蕃国殇

达摩死后,支持不同继承人的派系开始发动内战,为争夺赞普的宝座各不相让,达摩长子永丹占着吐蕃的都城,而次子沃松一派占据山南地区东部,与永丹对立,双方互不相容,你争我斗,史称“长系幼系之争”。而在边疆地区,统帅军队的将领也开始蠢蠢欲动,处在洛门川(山西渭州)的论恐热掌握了吐蕃东部军权,与河湟地区的吐蕃大将尚婢婢大战数年,致使吐蕃在青海与河陇一带的精锐尽丧,唐朝遗民张义潮重新收复河西诸州。公元869年,吐蕃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平民大起义,导致吐蕃核心地区的青藏地区战火不断,一片狼藉。

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是如何把自己送上绝路的

图/后期吐蕃

公元9世纪中期的吐蕃在贵族斗争与宗教更迭的过程中激化了本已严重的内部矛盾,而不同将领与派系之间的战争更耗尽了吐蕃的国力,导致吐蕃的彻底衰落。


若您喜欢此文,请您帮忙关注,评论,收藏,转发,点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