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就是我國宋朝年間出現的“交子”。交子出現之前,市場上的交易大多是用銅錢來支付的,小額交易尚可,一旦出現大額交易,買家就得準備大量的銅錢,這場景,差不多就可以想象為今天拎幾麻袋硬幣去買汽車。

由於宋朝的商業比較發達,許多交易需要的銅錢也很多,為了方便市場交易,有一位叫做張詠的官員就發明了“交子”,用來代替銅錢進行流通。因為這項偉大的發明,張詠也有“紙幣之父”的稱號。

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張詠是宋代名臣,歷經太宗、真宗兩朝,他不但有發明交子的創世之舉,關於他的奇聞異事,還有很多。其中有一件,可以說是驚險萬分,若非張詠急中生智想出一個法子,恐怕腦袋都得搬家,這件事得從他被宋太宗派到益州平叛說起。

益州大家都很熟悉,《三國演義》裡,就經常提到它,劉備建立的蜀漢基業,也是以這塊地盤為根基的。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帶,古時也稱“蜀地”。這裡與中原比較隔絕,但得益於成都平原的肥沃,在物資方面並不比中原遜色,甚至每逢亂世,這裡反而是絕佳的避難場所。

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然而正因為與中原交通不便,益州才更容易叛亂,畢竟山高皇帝遠嘛。北宋建立之前,這裡原本有一個“後蜀”政權,等到北宋建立,宋太祖發兵攻打此地,成功地滅掉後蜀,益州也就重新歸屬中原政權了。但是當地的反抗仍然不斷,朝廷也時常派人去鎮壓。

蜀地發生大規模叛亂,宋太宗派張詠平叛,一件詭異的事卻差點要了他的小命

宋太宗淳化年間,蜀地爆發了自宋朝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叛亂,領頭者為王小波、李順,是兩個茶販。叛亂髮生之時,張詠就正好在益州主政,宋太宗倚重他的能力,便就近派他前去鎮壓。張詠也果然不負重望,沒過多久就成功平定叛亂。然而就在他得勝之後檢閱軍隊時,一件詭異的事發生了,底下的許多士兵,齊刷刷地向他跪下,並山呼萬歲。

這突如其來的場景把張詠嚇得不輕,要知道,“萬歲”可是隻有皇帝才能享用的,這件事一旦被傳到京城,就必然會被皇帝視為僭越之舉,龍顏盛怒之下,自己的腦袋恐怕就得立刻搬家。一想到這裡,張詠就禁不住渾身哆嗦,剛剛還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他,一下子從高峰跌入谷底,現在最要緊的事,就是想個法子避免殺頭之禍。

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久歷官場名不虛傳,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將殺頭之禍化解於無形

這件事要是落在一般人頭上,恐怕早就嚇得手足無措了。但張詠畢竟是久歷官場之人,本身又是聰明能幹之士。就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他立刻翻身下馬,朝著宋都汴梁的方向跪下叩頭,口中也和其他士兵一樣喊著萬歲。

這樣一來,眾人的“山呼萬歲”就不是對著他喊的了,而是對著千里之外的皇帝喊的。而且從表現上看,還是張詠在帶頭,因此這件事非但不能構成他的僭越之舉,反倒是對皇帝的忠心和崇拜之舉。

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士兵對著張詠“山呼萬歲”,意在逼他反叛,好求得蜀中安定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那些士兵們,沒來由為什麼要對著張詠喊萬歲呢?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做是會連累張詠被殺頭的嗎?事實上,這些士兵們精明得很,他們當然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甚至恰恰是在利用這一點。

近百年來,蜀地一直不得安寧,甚至中原太平之後,這裡卻仍然大小叛亂不斷。而張詠在平叛的過程中,給蜀地士兵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相信,如果讓他來做蜀地之主,就一定能保證這個地方安定祥和。所以大家就故意趁著這個機會對張詠喊萬歲,為的就是挾眾人之勢逼他反叛,自立為主。

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黃袍加身”本是大宋傳統,張詠只有從或不從,沒有中間選擇餘地

可能也有人會說,既然是士兵故意“陷害”張詠的,那麼他大可以回京各皇帝表明心跡即可,又何必如此驚慌呢?這其實就得考慮到大宋特殊的建國曆史了。

當年趙匡胤之所以能當皇帝,就是因為一幫士兵在陳橋這個地方對著他山呼萬歲,還給他披上黃袍,這才有了後來的大宋。正因如此,整個宋朝,都對此類情況異常敏感,故而張詠要麼從了士兵的心願,要麼立刻親手殺掉幾個領頭之人以示忠心。若非如此,單靠向皇帝表明心跡,無論他說得多麼動聽,皇帝都是無法信任的。

士兵對著他喊萬歲,北宋名臣張詠急中生智,小小舉動保住了性命

當然了,張詠是個聰明人,他後來採取的這個辦法,可以說是最有效的了。既可以避免皇帝對他起疑心,又可以避免得罪蜀地的士兵。他能夠在危急之間想到這樣的辦法,也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