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世界紙幣之父”——北宋名臣張詠

故事:“世界紙幣之父”——北宋名臣張詠

我們對北宋名臣張詠的事蹟可能知之甚少,但我們數著一沓沓花花綠綠的鈔票時,應知若沒他,千年前的中國商人行囊中將只能裝著沉甸甸的銀錠金塊,腰間還將纏繫著明顯的銅錢,宋人也將難以創造輝煌的經濟成就。

大宋是世界上首個發行官方紙幣的國家,“交子”是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紙幣。這種紙幣最初在北宋初葉,已廣泛通行於巴蜀地區的商界。宋真宗景德年間,時任益州知州的張詠對使用“交子”的商鋪進行了規範,將“交子”委付十六戶富商專營,至此“交子”的發行正式獲得政府的認可。宋仁宗天聖元年,朝廷設立益州交子務,將“交子”確立為官方貨幣。

故事:“世界紙幣之父”——北宋名臣張詠

張詠得以成為“世界紙幣之父”,或許和他年少時的一段經歷有關,他尤為了解隨身帶著大量金屬貨幣在行旅時的不便,稍有不慎,或會招致殺身之禍。

張詠未中舉前是一個仗劍行天下的遊俠。他曾遊歷湯陰縣,當地的縣令和他一見如故,遂贈他一萬枚銅板,資助張詠求學。張詠把錢袋子綁在驢背上,和男童趕路返鄉。時值木落風悽的寒秋,途中有行人勸道:“太陽已落山了,不如先找間人多的大客棧投宿;況且前方河湖錯雜,水深難測,人跡罕至,再多等幾個往來客人,和他們結隊通過吧。”

“秋風颯至,涼氣襲人,我雙親都老了,卻未添置寒衣,我豈忍讓他們受凍?”張詠謝絕對方後,和男童趕著驢子,又急行了三十餘里。張詠僅有的防身武器是一柄短劍。

天黑了,但月未上中天,暮鴉在殘雲盡處悲噪著。毛驢看不清前路,鳴叫哀急,任張詠主僕再怎麼狠抽鞭子,它都止步不前。

羊腸小道旁有間虛掩柴扉,黃泥茅草圍成的小屋,看似一間小客舍。無奈下,張詠和書童在客店後門繫住驢子,就徑去店裡找主人。店家是個老者,和兩個兒子共同經營此店。店主悄聲說:“今晚發財了。”張詠的聽覺靈敏,他又見多聞識廣,怎不知店家腹裡懷有鬼胎呢。他行囊所發出錚錚的聲響,只要不是聾子,誰都知道那是錢幣的相撞聲。

張詠讓男童進房去放行囊,自己則出去找了數條經歷風霜的幹柳條,將它們圍攏成捆,放回睡房中。店家問:“拿他們做甚?”張詠說:“明晨還得趕早路,備作火把。”他騙說自己要早行,是猜想店家若提前偷襲,而自己尚未深睡,還能作防範。

張詠猜得很準。凌晨時分,弦月如鉤,萬籟俱靜。店家兒子在門外說道:“雞打鳴了,秀才可以走了。”燈芯半落,窗外孤星稀淡,黎明未破曉呢,假寐中的張詠怎不知有詐呢,他默不作聲。張詠先將床頂住左邊的柴門,兩隻手再抵住右邊的門。那人推了推門,門竟紋絲不動,他自想客人既已睡得不省人事了,只能是因門的木質朽化變形,門才推不動。他拼勁蠻力再一推,張詠霍地鬆手。他就失去了平衡,踉蹌而入。張詠掐住他的脖子,只一咔嚓,他就斃命了。張詠將死屍拖拽至牆角,又在門後守株待兔。一炷香時間過後,店家另一兒子見兄弟去而不返,便去客房視察。張詠重施故技,再殺了一個。店內的兩個輕健漢既都死了,張詠便持劍去殺那幕後主謀。

奸惡的老翁正在圍爐取暖,還時不時伸手撓背,好不暢快。在他背後潛行的張詠心念:“我教你更舒服!”他一劍讓老者身首異處,血濺紅了灰白的牆,斑斑駁駁,行行點點,看似一枝雪後寒梅。但張詠還餘怒未了,不管是老是幼,只要是住在這店裡的,他都盡數斬了。

張詠淨手後,從容推醒了男童。主僕倆整理好了行李,再解下纜子,餵飽了毛驢。張詠回看了死寂的野店,便將火把扔到了茅房上,猛焰瞬息沖天。他們漠然地行了二十餘里路後,曙色才漸露。

那間黑店被燒成了一堆雜著草灰的廢土。距火災發生後的數天,才有過路人向官府報告:“前幾日因店主用火不慎,一家老少均葬身火海。”

張詠殺人以及黑店的秘密,自此都如昨夜的星火流塵,瞭然無痕。

故事:“世界紙幣之父”——北宋名臣張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