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之父王昌懿傳(五)——張詠使計,重陷信用危機


交子之父王昌懿傳(五)——張詠使計,重陷信用危機

鹹平六年,益州城來了一位新知府名叫張詠,沒想到因為他的到來,剛剛恢復秩序的交子行業,又開始一輪新的磨難。

有一天王昌懿正在店裡忙活,有夥計通報說門外有官府的人找他,他趕忙出去,得知原來是新任知府要見他。

王昌懿來到了府衙,見到了新來的張知府,剛要下跪行禮,就被張知府攔住了,示意他坐下後張知府說“原來你就是鼎鼎大名的王昌懿,你搞出來的交子可是深受皇帝重視呢!”

交子之父王昌懿傳(五)——張詠使計,重陷信用危機

王昌懿一驚,不知道他說這話什麼意思,張知府接著說:“可這交子畢竟是貨幣,你現在發行的可是私鑄的貨幣你知道嗎?”

其實王昌懿最擔心的就是這件事,他一直因為交子是否合法,朝廷能不能容下這個新型貨幣而擔憂,而張知府的一句質問讓他嚇得不輕。連忙跪下說:“小人絕對並沒有私鑄貨幣的意思!只是為了方便才造了這交子!”

張知府擺了擺手,笑眯眯的說:“不用害怕,剛才也說了,皇上對這個很關注,所以朝廷會以府衙的名義,給你們一個發行交子的特准權。”

一聽這話,王昌懿雖然高興,但總覺得事情不會這麼簡單,緊接著就聽張知府說:“但是為了體現官民一家親,你們是不是也應該為益州知府承擔一部分公共費用呢?比如修個堤壩、建個糧倉、救濟一下老弱孤寡什麼的。”

王昌懿聽到這話,才徹底把心放到肚子裡,原來只是要錢啊!好說好說,畢竟對他來說,為了獲得合法的交子發行權,給府衙花點錢,很值!

此後,無論知府衙有事沒事,王昌懿都會定期給衙門送一筆交子,不過奇怪的是,張知府拿到這些交子卻不怎麼提現,不過現在發行交子徹底合法了,王昌懿也無暇顧及這些。

沒想到就因為他的一時大意,差點又讓辛苦建立的十六交子行毀於一旦。

相安無事四年後的某一天,交子鋪的夥計的突然急匆匆地來找王昌懿,說是鋪子外來了一批手拿刀槍的人要求兌付。

他急忙趕到店裡,見這幫不速之客拿著大批的交子,“我們是知州張詠派來兌換現金的,知府大人有急事,要趕快兌現一批鐵錢,兌不出錢就砸了這店!”

王昌懿看著店鋪門口圍了一幫看熱鬧的百姓,突然意識到,他如果今天不能給這些人兌付現金,那四年前的動亂就又會重演。所以趕忙聯繫其他十五家富商,十六家硬咬著牙兌付了這些鐵錢,打發了這些人。

王昌懿當然不會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但也暗暗決定以後再給知府錢的時候直接給錢,不給交子了,免得他集中兌付。

果然沒過幾天,坊間開始出現各種傳聞。

有人說:知府帶著官兵去了王昌懿的交子鋪,王昌懿好像放高利貸被抓了;

有人說:知府張詠帶人去王家交子鋪取錢,但沒取到,一怒之下查封了王家交子鋪;

有人說:十六交子行跟以前那些交子鋪沒區別,都把大家的錢拿去買宅子買地、還放高利貸,現在連知府張大人都取不到現錢......

李家兒子聽到這個傳聞後很是擔心,趕忙回家和父親李景平說“外面傳的沸沸揚揚,說交子鋪不安全,我們趕快去把錢取出來吧!”


李景平敲了敲兒子的腦袋“你知道大家都擠著去兌付交子會有什麼後果嗎?”


“什麼後果?”


“大家誰都兌不到錢!”

幸好十六交子行發行交子才四年,而且交子一大半都集中在少數富戶手裡,王昌懿便乾脆將大家叫到一起商量。

“大家經過四年前那場風波後,應該都知道擠兌交子的危險,交子行目前並沒有經營上的問題,所以希望大家都別在這個節骨眼上參與擠兌,十六交子行承諾,後面會分期給大家兌換現金,兌換現金後是否再次轉存由大家自己決定。”

大家聽完王昌懿的建議,因為王家良好的信譽紛紛表示同意,就在大家都商量好時,始作俑者張知府又神來一筆。

他定下了一個所謂“三年為一界”的章程。


他說既然十六交子行與富商們簽訂了現金兌換協議,那為了公平起見,也要和所有人簽訂兌換協議:每三年為一限,到期十六交子行要為所有存款者兌換一次現金,而且把兌換時間定在了每年新絲上市的時節。

王昌懿確實和富商簽訂了兌換協議,但之前商定的兌換時間自定,不會選擇在同一時間點,更不會選擇在新絲上市這個所有人都需要錢的日子。

而張知府的政令一出,三年後,所有的交子持有人都要來兌換現金。

這招實在是太損了,本來王昌懿還可以借自己的信用擴張交子發行,現在不但不能擴張交子發行量,還要定期把所有現金都兌換給持有人。

交子之父王昌懿傳(五)——張詠使計,重陷信用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