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在許多的文學作品中,書生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溫文爾雅的形象。然而在北宋卻有這麼一位暴躁書生,他暴躁的一生堪稱傳奇。此人名叫張詠,是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人,北宋太宗、真宗兩朝名臣,以治蜀名垂青史。張詠的暴脾氣從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來了。他有一次去吃餛飩,頭巾卻在低頭的時候落到了碗裡。當他把頭巾放回去之後,再一低頭時又落了下來。幾次三番過後,張詠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於是他索性一把將頭巾扯了下來塞到了餛飩裡,喝道:“你自己請吃個夠罷!”然後一個人怒氣衝衝地走了,這種暴脾氣讓他對一些繁文禮節也非常不爽。眾所周知,在古代跪拜禮是很常見的禮儀,無論是晚輩向長輩還是下屬向上司都需要使用,但是熟讀儒家經典的張詠偏偏不愛這一套。每當有賓客來拜謁自己時,他總要交代僕人先通知客人不要跪拜。但偶爾也有那麼一些迂腐之人,一定要禮數周到,張詠便會再次表現出自己的暴脾氣:要麼把客人大罵一頓,要麼自己給客人連磕十幾個頭回去。

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就這麼一位“暴躁老哥”,如果撇去他的“書生”身份不看,完全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莽夫”。張詠還沒有入仕時,曾遭遇過黑店。當時他帶著湯陰縣令送給他的一萬文錢和一名小童、一頭驢回家。當天傍晚住進了一家黑店,店老闆見張詠驢背上的一萬文錢便起了歹心,和同夥說的話被張詠給聽見了。他不慌不忙的出去撿了一些樹枝,店老闆問他這是幹嘛,他回答道:“明天天沒亮就要趕路,好點了當火把。”

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店老闆果然中計,第二天提前準備對張詠下手,誰料張詠帶著劍,二話不說就把前來害他的夥計給殺了。隨後張詠一不做二不休,將這家黑店上下全殺了個乾淨,那些樹枝則被他用來引火燒店。黑店本來只想劫財,碰上了張詠卻連性命都搭上了。這麼一位暴躁到不能再暴躁的書生,於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高中進士進入了官場。然而在等級森嚴的官場中,張詠依舊是一個暴脾氣。

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淳化五年(994年)張詠出任益州知州,當時正趕上李順王小波起義,他二話不說就親自帶兵鎮壓。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的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次年宰相寇準拉著想南逃的真宗至澶州督戰,隨後簽訂了澶淵之盟。寇準身為一代名相為宋朝爭取到了數十年的和平,可謂是風光無兩,但張詠卻罵道:“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後來兩人相遇,寇準請他喝酒問他“何以教準?”張詠道:“《霍光傳》不可不讀。”

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寇準本以為張詠是真的在教自己,回家了一翻《霍光傳》讀到“不學無術”四字時才反應過來:原來張公是在罵我不學無術!還是在這一年,已經60歲的張詠在四川任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他也因此被譽為“紙幣之父”。現如今倫敦的英格蘭銀行中央的一個天井裡種著一株中國桑樹,因為“交子”的原材料就是桑樹葉。張詠的一生還有許多傳奇故事,比如他還在當縣令的時候,發現一名小吏在庫房中偷了一枚銅錢。

暴躁書生罵宰相不學無術,一人一劍血洗黑店,一句判詞流傳至今

張詠這暴脾氣自然不可能容忍自己的下屬幹這種事,於是便要杖責。但是這個小吏也不服,反駁道:“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張詠從來沒聽過這種要求,於是在當場就拔劍把小吏給處決了。隨後他寫下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句話也被寫進了小學課本。張詠號“乖崖”,金庸先生解釋道:“乖是乖張怪僻,崖是崖岸自高”。在北宋文官愛財、腐敗橫行的官場,“暴躁書生”張詠的出現無疑是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