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书生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温文尔雅的形象。然而在北宋却有这么一位暴躁书生,他暴躁的一生堪称传奇。此人名叫张咏,是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以治蜀名垂青史。张咏的暴脾气从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了。他有一次去吃馄饨,头巾却在低头的时候落到了碗里。当他把头巾放回去之后,再一低头时又落了下来。几次三番过后,张咏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于是他索性一把将头巾扯了下来塞到了馄饨里,喝道:“你自己请吃个够罢!”然后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走了,这种暴脾气让他对一些繁文礼节也非常不爽。众所周知,在古代跪拜礼是很常见的礼仪,无论是晚辈向长辈还是下属向上司都需要使用,但是熟读儒家经典的张咏偏偏不爱这一套。每当有宾客来拜谒自己时,他总要交代仆人先通知客人不要跪拜。但偶尔也有那么一些迂腐之人,一定要礼数周到,张咏便会再次表现出自己的暴脾气:要么把客人大骂一顿,要么自己给客人连磕十几个头回去。

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就这么一位“暴躁老哥”,如果撇去他的“书生”身份不看,完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莽夫”。张咏还没有入仕时,曾遭遇过黑店。当时他带着汤阴县令送给他的一万文钱和一名小童、一头驴回家。当天傍晚住进了一家黑店,店老板见张咏驴背上的一万文钱便起了歹心,和同伙说的话被张咏给听见了。他不慌不忙的出去捡了一些树枝,店老板问他这是干嘛,他回答道:“明天天没亮就要赶路,好点了当火把。”

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店老板果然中计,第二天提前准备对张咏下手,谁料张咏带着剑,二话不说就把前来害他的伙计给杀了。随后张咏一不做二不休,将这家黑店上下全杀了个干净,那些树枝则被他用来引火烧店。黑店本来只想劫财,碰上了张咏却连性命都搭上了。这么一位暴躁到不能再暴躁的书生,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高中进士进入了官场。然而在等级森严的官场中,张咏依旧是一个暴脾气。

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淳化五年(994年)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正赶上李顺王小波起义,他二话不说就亲自带兵镇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次年宰相寇准拉着想南逃的真宗至澶州督战,随后签订了澶渊之盟。寇准身为一代名相为宋朝争取到了数十年的和平,可谓是风光无两,但张咏却骂道:“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两人相遇,寇准请他喝酒问他“何以教准?”张咏道:“《霍光传》不可不读。”

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寇准本以为张咏是真的在教自己,回家了一翻《霍光传》读到“不学无术”四字时才反应过来:原来张公是在骂我不学无术!还是在这一年,已经60岁的张咏在四川任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他也因此被誉为“纸币之父”。现如今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的一个天井里种着一株中国桑树,因为“交子”的原材料就是桑树叶。张咏的一生还有许多传奇故事,比如他还在当县令的时候,发现一名小吏在库房中偷了一枚铜钱。

暴躁书生骂宰相不学无术,一人一剑血洗黑店,一句判词流传至今

张咏这暴脾气自然不可能容忍自己的下属干这种事,于是便要杖责。但是这个小吏也不服,反驳道:“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张咏从来没听过这种要求,于是在当场就拔剑把小吏给处决了。随后他写下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句话也被写进了小学课本。张咏号“乖崖”,金庸先生解释道:“乖是乖张怪僻,崖是崖岸自高”。在北宋文官爱财、腐败横行的官场,“暴躁书生”张咏的出现无疑是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