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富庶的一個時代,在這裡也湧現出許多名臣和才子,比如王安石和蘇東坡。

但是要說到書生出身卻滿身俠氣的人,那就一定要提到名臣張詠,這個人雖然沒有非常大的名氣,但是性情耿直而且行俠仗義。

如果按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張詠的處世哲學和行為方式完全就是大哥級別的。無論他面對的是市井平民還是王侯將相,似乎都能夠保持著自己善惡分明的理念。

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一提起張詠就要說到關於他的一個小故事,他考上進士之後被分配到崇陽縣當縣令。

有一天他在巡視庫房的時候,發覺有一個小吏正在把銅錢偷偷放進頭巾裡。這一下可惹怒了脾氣暴躁的張詠,馬上就要懲罰這個偷了一文錢的小吏。

沒想到這個小吏反而滿不在乎,就偷了一文錢而已值得興師動眾嗎?有本事你乾脆就殺了我。

接下來張詠就提筆寫下了判詞,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然後自己提著劍就把小吏給殺了。

從這個故事裡面大家應該就可以感受到,張詠堅守正義的強硬立場了吧。

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張詠雖然是個寒門出身的書生,但是和其他只會苦讀的人不同,他四處拜師學藝學了不少拳腳功夫。有了防身的能力後他開始四處遊歷,性格豪爽的他還喜歡結交好友。

這樣看來他更像一個仗劍行俠的俠客,遇到不平之事就直接拔劍解決,確實是個快意恩仇的性情之人。

有一次他和一個縣令一見如故,對方臨走時送了他一些錢,沒想到就是這些多出的錢險些為他招來殺身之禍。

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張詠在趕路的時候到一家客棧休息,店主在看到他身上的錢袋之後,偷偷和兒子商量要對張詠下手。好在這一切都被張詠聽到了,於是他偷偷折回了許多柳樹枝藏在屋裡。

等到半夜店主要對他不利的時候,張詠直接拔劍把這些人都殺了,而且還把放在屋裡的樹枝全部點燃,直接一把火燒了這家黑店。

看到這裡不少人都會拍手稱快,果然出門在外還是要文武雙全最好,這樣即使遇到歹徒也可以保全自身。

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從宋朝文人流傳下來的筆記之中,我們還知道了更多張詠行俠仗義的故事。

話說張詠在路過一個縣城的時候,在半夜突然聽到隔壁鄰居的哭聲,喜歡打抱不平的張詠於是就去詢問。

原來這個鄰居是當地的一個小官,曾經貪汙公款的事情被家裡的僕人知道了,於是拿這件事要挾把女兒嫁給他。

這個小官實在是沒有辦法,但是又不忍心讓自己的女兒受苦,所以只能深夜啼哭。得知真相的張詠叫出了這個僕人,走到樹林深處的時候直接用劍殺死了對方。

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做完這件事情之後,張詠面不改色地回到住處。他告訴那個小官事情已經解決,但是也告誡他從此不能再貪贓枉法,否則就會和今天的僕人一個下場。

聽到這話的小官嚇得臉色發白,恐怕在他看來張詠比僕人更為可怕。幸好他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這要是在亂世後果根本無法想象,不過他的暴躁脾氣一直都沒變過。

傳說張詠主政四川的時候,有一天吃餛飩卻不慎讓頭巾掉進了碗裡。這一下讓張詠非常生氣,他直接就把頭巾扔到碗裡,甚至直言讓頭巾自己吃個夠。這種做法在常人看來不僅非常莽撞,而且還十分可笑。

宋朝名臣張詠,一位誰都惹不起的大哥

其實張詠的行事作風和宋朝的氛圍總是格格不入,他的性格倒是頗有一些魏晉風骨,遇到事情總是仗義執言敢愛敢恨。

與和他同年的寇準相比,這個人並不是很在乎升遷的速度,而總是把精力放在地方治理上。尤其是在處理訴訟的問題上,可謂是秉持公道令人佩服。

按今天的標準來算,張詠其實是一個高尚又純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