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史上第一道《罪己詔》,竟是心狠手辣的他下的

宋朝史上最心狠手辣的皇帝是誰啊?當然是殺兄辱嫂,滅侄欺弟的宋太祖趙光義!


殺兄——燭影斧聲,趙匡胤與趙光義喝了一頓酒之後,睡死過去,再沒有醒過來。

辱嫂——趙光義不讓鬱鬱而終的開寶皇后(趙匡胤明媒正娶的妻子)死後與趙匡胤合葬。

滅侄——趙匡胤死後一共留下倆兒子:趙德芳在“睡夢中死去”,同宋太祖趙匡胤。趙德昭被趙光義一頓冷嘲熱諷,回家自殺了。

欺弟——趙光義以莫須有的罪名把親弟弟趙廷美髮配到房州,趙廷美抑鬱而終。


宋朝史上第一道《罪己詔》,竟是心狠手辣的他下的

趙光義:沒錯,是我


這樣狠心冷血的帝王卻下了《罪己詔》,這是為什麼呢?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說的就是這件事。


在宋太宗趙光義晚年的時候,除了燕雲十六州還未收復,宋朝的經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在其他地區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川蜀的百姓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同《水滸傳》中描述的一樣——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宋朝史上第一道《罪己詔》,竟是心狠手辣的他下的

揭竿而起

川蜀百姓逐漸沒有了活路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唐末五代說起,川蜀地處西南,沒有黃巢起義對“豪門”的掃蕩,也沒有像中原一樣遭受慘烈的戰爭,相反還有很多地主豪紳都去川蜀避難,這使得川蜀的財富進一步增加了。財富的增加不代表所有人的日子都好過了,這只是對地主豪紳來說是好事,對農民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後蜀時期,當地的地主和外來的豪紳合起夥來欺負當地的農民,農民們如同奴隸一樣被他們奴役。


隨後,宋太祖趙匡胤只花費了兩個月時間就攻下了後蜀,然後他下令從水陸兩路,把蜀地的珍寶、錢幣、絹帛、糧食,等等,全部運到開封去。這一運就運了十多年,足可見當時的川蜀地主們是多麼的富裕。


把川蜀積累的財富都運走還不算完,宋朝見蜀地這麼富裕,就開始進一步剝削。後蜀統治的時候收頭子錢、牛皮錢等苛捐雜稅?宋朝繼續收!而且還要加上比別的地區更重的二稅。派去蜀地的官員更是敲骨吸髓,無所不用其極的斂財。


加重賦稅也不算完,宋朝還對茶葉和布帛實施“官賣”的政策。意思就是川蜀盛產的茶葉和布帛以後只能由官府來進行買賣。由官府以低價去茶農、手工業者那裡強行收購茶葉和布帛。這不僅斷了小商人們的財路,而且成了“壓死”農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宋朝史上第一道《罪己詔》,竟是心狠手辣的他下的

古代農民窮困潦倒


第一次起義


農民們喪失生計之後,唯一的活路就是造反了。所以當一個小茶販——王小波揭竿而起的時候,立即得到了眾多人的追隨。王小波先後佔領了青城縣和彭山縣,當地的農民們紛紛加入他的隊伍,起義軍的規模迅速擴張。在攻打江原的時候,王小波中箭身亡,其妻弟李順接替了他的位置。李順帶領大軍繼續前行,攻下了首府成都,自稱大蜀王,國號大蜀。隨後他四處擴張,佔領了四川全境。


那邊都建國了,這邊宋太宗才知道這事兒,趕緊派宦官王繼恩帶兵來鎮壓(也不知咋想的,派個太監帶兵打仗)。起義軍雖然人多,但都是農民出身不懂行軍打仗,不敵宋朝正規軍,十餘萬大蜀軍將士戰死,被斬首者三萬多。至此第一次起義被朝廷鎮壓了。川蜀地區人民傷亡慘重不說,更可惡的是,王繼恩慫恿士兵在川蜀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第二次起義


王繼恩帶領軍隊的燒殺搶掠行為,激怒了李順的餘部。他們在張餘的帶領下再次揭竿而起,先後攻下蜀地的八個州,最後在三峽一帶遭遇了正規軍的正面阻擊,近兩萬人戰死。張餘帶領殘餘勢力西撤,幾個月後被宋軍俘虜處死。


第三次起義


張餘死後,宋朝治理川蜀的政策和所收取的苛捐雜稅以及“官賣”的政策並沒有改變。農民們依舊活不下去,只有再次起義。次年,張餘的餘部王鸕鷀再次揭竿而起,連下兩州。這回宋太祖在四川巡檢石普的建議下,採取懷柔政策,一邊免除租賦、安穩民心,一邊圍剿反民。終於消滅了王鸕鷀帶領的起義軍,王小波起義的餘波才算平息。


如同愚公移山中“子子孫孫無窮盡”般的農民起義,給了宋太宗趙光義極大的震撼。他把成都府降為益州,派出了張詠去治蜀,並且

給了張詠便宜行事的特權。這對於連北征大遼都要用陣圖遙控指揮將軍們的宋太宗趙光義來說,是最大程度的讓步了,幸好張詠也十分給力。張詠入川后,恩威並施,在“化賊為民”上做了不少工作,終於穩定了川蜀的局勢,使那裡的人們免受戰亂之苦。因此川人把張詠與李冰、文翁和諸葛亮等人共奉為治蜀名臣。


宋朝史上第一道《罪己詔》,竟是心狠手辣的他下的

張詠畫像


與此同時,宋太宗趙光義下了宋朝史上罕見的一道《罪己詔》,承認自己“委任不當,燭理不明,致彼親民之官,不以惠和為政”,表示要“改為更張,永鑑前弊”。之後不久,川蜀就停止“官賣”茶和布帛,暫時結束了蜀地屢叛不靖的局面。能讓心狠手辣的趙光義頒下《罪己詔》,可見當時川蜀地區的屢叛不靖動亂給趙光義造成了多大的“驚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能覆舟也能呼你一臉水!


我是木易八未,喜歡歷史,致力於用大白話講出有趣歷史~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