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是否真的一無是處?

導語:"杯酒釋兵權,圖穿匕首現。"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典故,宋太祖在杯酒之間就輕易削去了武將們的兵權,標誌著宋朝開始進入"重文輕武"的時代。

說到宋朝,第一印象是經濟發達,這第二印象便是"羸弱"。宋朝的弱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被周邊各種國家暴打,卻毫無還手之力,只能通過每年不斷上繳歲幣來祈求和平。

宋朝

杯酒釋兵權

在宋之前,歷朝歷代都是崇武的,即便是諸如李白、王勃這樣的文人,也都希望為國征戰、守衛邊疆。在他們眼中,保家衛國是一個熱血男兒不可推卸的責任。可到了宋朝以後,征戰沙場似乎不再那麼重要,科舉之路逐漸替代了以戰封官。

世人認為,宋朝的重文輕武不僅使得國家領土喪失,而且還丟掉了一個民族該有的血性。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自然有一定的原因。或許,重文輕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差。

防止藩鎮割據重現

盛極一時的李唐王朝是如何覆滅的,我們可以說是安史之亂,但它並不是主要原因。藩鎮割據才是造成李唐王朝內耗,最終覆滅的罪魁禍首。

藩鎮割據從何而來,這就要從唐朝的武將講起了。安史之亂後,地方藩鎮擁兵自重,李唐王室衰微,根本無法剪除這些藩將們,只能通過打一方、賞一方來實行制衡之策。

不過制衡之策並不是每個皇帝都玩得轉,唐末的幾位帝王都較為昏庸,無法壓控藩鎮。最終唐王朝就被漸漸被這些藩鎮取而代之,而後的短短五十四年,中原地區先後建立起五個朝廷。這些朝廷的開國皇帝,都是當時割據藩鎮的大將們。

宋朝

五代十國形勢圖

管理藩鎮的是唐朝的武將們,他們擁有極大的兵權,再加之皇室式微,他們完全有可能格局藩鎮以自立。所以說,唐王朝的覆滅一大部分原因是武將權力過大,以至於藩鎮割據,國家內部分裂。

如此看來,宋朝的重文輕武從某種程度而言,算是吸取前朝的覆滅的教訓,加以適當改正。可似乎有些矯枉過正,造成了武官地位過於低下,軍事能力較弱等不利局面。

杜絕武將擁兵造反

宋太祖趙匡胤的上位之路,大家應該都再清楚不過了。趙匡胤本是後周的武將,手握兵權。後周世宗柴榮病逝不久後,趙匡胤便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逼迫後周恭帝禪位於自己。

趙匡胤本就是得位不正,他深知一個武將若是兵權過大,難免會有反心。更何況,自己本就是武將篡位,保不證其他武將也效仿自己,來個黃袍加身,那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宋王朝也將隨之而去。

宋朝

趙匡胤黃袍加身

趙匡胤自己篡位,同時他又很害怕別人來篡自己的皇位。所以,趙匡胤採取了一個對策——杯酒釋兵權。武將們沒了兵權,即便有再大的野心,終是空想。這樣一來,趙匡胤的皇帝之位便可坐得安穩。

武將為何拼了性命去打仗,還不是為了立下戰功,永享榮華富貴嗎?如今皇帝不僅不讓他們去打仗,反而直接給他們榮華富貴。不勞而獲,豈不美哉?因此,被解除兵權的將領們自然是樂意去當一個閒散臣子,而不是手握兵權的玩命戰將。

這麼一看,宋太祖的重文輕武已經成為社會各階層的共識,即便是權力受損的武將們也欣然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的重文輕武彷彿失去了它的本意。宋太祖是想通過重文輕武來遏制篡位、割據的發生,可並不意味著武將的地位就此一落千丈。

武將也是一個王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失優秀的武將,對國家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最後宋的悲劇也告訴我們,重文輕武並非遏制武將的產生。

主和派佔上風

宋朝時期的外敵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以遊牧為主、尚未開化的匈奴了。當時的契丹、西夏,以及後來的金都已具備成熟的國家管理模式,良好的政府機制。外敵的強大,也時刻威脅著宋朝的邊界。

宋前期,雖與遼國、西夏屢有徵戰,但最終都以議和收尾。而且宋朝還可以通過斷絕邊貿,限制鹽、鐵、瓷、茶葉的出口來對付遼和西夏。宋早期的外患並沒有那麼嚴重,朝廷對武將的依賴也在逐漸減弱。這從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重文輕武國策的進一步升溫。

宋朝

北宋時期形勢圖

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無論是北宋,亦或南宋,朝廷上都分有主和派、主戰派。其中主和派以文人居多,主戰派以武將居多,朝廷既然多以議和為主,這就意味著主和的文人更受歡迎,而武將則要備受排擠。

議和固然是好,畢竟都能夠以和平手段解決的事,何必要上升到軍事層面。但宋朝的主和,是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況,都希望利用和平來解決,這也給其他國家留下一種軟弱可欺的印象。越是軟弱,越受欺負,軟弱無能的南宋只能在惶惶之下苟且存活。

宋朝經濟文化發達

一說起哪個朝代經濟文化最為發達,只怕大多數的答案都會是宋。宋朝的經濟發達是毋庸置疑的,經濟重心南移、國家政策上的支持都或多或少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此外,宋詞的發展說明宋朝的文化實力也在不斷加強。經濟也好,文化也罷,他們都與武將沒有多大關係,畢竟發展經濟文化靠的不是武力。但對於文人來說,就是大大的不同了。

文化發展自然要靠文人,其實經濟也不例外。文人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這麼一來,國家難免會對文人多加重視。而對經濟作用不大的武將,則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宋朝

影視形象:宋太祖趙匡胤

有時候我們常說重文輕武有種種不好,朝廷不應該選擇此政策作為國之根本,其實回頭想想,重文輕武的產生有一部分是出自於統治者自身的考量,但也是時代推動了此政策的實施。

若是此政策不容和於當時的環境,它又如何存活數百年。有時候是政策成就一個時代,倒不如說是時代催生出了政策。

結束語:重文輕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宋朝統治者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才制定出這一國策。只不過他們有些矯枉過正,過於忽視武將的地位價值,才造成宋朝軍事能力不強這一尷尬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