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是否真的一无是处?

导语:"杯酒释兵权,图穿匕首现。"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典故,宋太祖在杯酒之间就轻易削去了武将们的兵权,标志着宋朝开始进入"重文轻武"的时代。

说到宋朝,第一印象是经济发达,这第二印象便是"羸弱"。宋朝的弱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被周边各种国家暴打,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通过每年不断上缴岁币来祈求和平。

宋朝

杯酒释兵权

在宋之前,历朝历代都是崇武的,即便是诸如李白、王勃这样的文人,也都希望为国征战、守卫边疆。在他们眼中,保家卫国是一个热血男儿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到了宋朝以后,征战沙场似乎不再那么重要,科举之路逐渐替代了以战封官。

世人认为,宋朝的重文轻武不仅使得国家领土丧失,而且还丢掉了一个民族该有的血性。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自然有一定的原因。或许,重文轻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

防止藩镇割据重现

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是如何覆灭的,我们可以说是安史之乱,但它并不是主要原因。藩镇割据才是造成李唐王朝内耗,最终覆灭的罪魁祸首。

藩镇割据从何而来,这就要从唐朝的武将讲起了。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拥兵自重,李唐王室衰微,根本无法剪除这些藩将们,只能通过打一方、赏一方来实行制衡之策。

不过制衡之策并不是每个皇帝都玩得转,唐末的几位帝王都较为昏庸,无法压控藩镇。最终唐王朝就被渐渐被这些藩镇取而代之,而后的短短五十四年,中原地区先后建立起五个朝廷。这些朝廷的开国皇帝,都是当时割据藩镇的大将们。

宋朝

五代十国形势图

管理藩镇的是唐朝的武将们,他们拥有极大的兵权,再加之皇室式微,他们完全有可能格局藩镇以自立。所以说,唐王朝的覆灭一大部分原因是武将权力过大,以至于藩镇割据,国家内部分裂。

如此看来,宋朝的重文轻武从某种程度而言,算是吸取前朝的覆灭的教训,加以适当改正。可似乎有些矫枉过正,造成了武官地位过于低下,军事能力较弱等不利局面。

杜绝武将拥兵造反

宋太祖赵匡胤的上位之路,大家应该都再清楚不过了。赵匡胤本是后周的武将,手握兵权。后周世宗柴荣病逝不久后,赵匡胤便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逼迫后周恭帝禅位于自己。

赵匡胤本就是得位不正,他深知一个武将若是兵权过大,难免会有反心。更何况,自己本就是武将篡位,保不证其他武将也效仿自己,来个黄袍加身,那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宋王朝也将随之而去。

宋朝

赵匡胤黄袍加身

赵匡胤自己篡位,同时他又很害怕别人来篡自己的皇位。所以,赵匡胤采取了一个对策——杯酒释兵权。武将们没了兵权,即便有再大的野心,终是空想。这样一来,赵匡胤的皇帝之位便可坐得安稳。

武将为何拼了性命去打仗,还不是为了立下战功,永享荣华富贵吗?如今皇帝不仅不让他们去打仗,反而直接给他们荣华富贵。不劳而获,岂不美哉?因此,被解除兵权的将领们自然是乐意去当一个闲散臣子,而不是手握兵权的玩命战将。

这么一看,宋太祖的重文轻武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即便是权力受损的武将们也欣然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重文轻武仿佛失去了它的本意。宋太祖是想通过重文轻武来遏制篡位、割据的发生,可并不意味着武将的地位就此一落千丈。

武将也是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失优秀的武将,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最后宋的悲剧也告诉我们,重文轻武并非遏制武将的产生。

主和派占上风

宋朝时期的外敌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以游牧为主、尚未开化的匈奴了。当时的契丹、西夏,以及后来的金都已具备成熟的国家管理模式,良好的政府机制。外敌的强大,也时刻威胁着宋朝的边界。

宋前期,虽与辽国、西夏屡有征战,但最终都以议和收尾。而且宋朝还可以通过断绝边贸,限制盐、铁、瓷、茶叶的出口来对付辽和西夏。宋早期的外患并没有那么严重,朝廷对武将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弱。这从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重文轻武国策的进一步升温。

宋朝

北宋时期形势图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无论是北宋,亦或南宋,朝廷上都分有主和派、主战派。其中主和派以文人居多,主战派以武将居多,朝廷既然多以议和为主,这就意味着主和的文人更受欢迎,而武将则要备受排挤。

议和固然是好,毕竟都能够以和平手段解决的事,何必要上升到军事层面。但宋朝的主和,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都希望利用和平来解决,这也给其他国家留下一种软弱可欺的印象。越是软弱,越受欺负,软弱无能的南宋只能在惶惶之下苟且存活。

宋朝经济文化发达

一说起哪个朝代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只怕大多数的答案都会是宋。宋朝的经济发达是毋庸置疑的,经济重心南移、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都或多或少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宋词的发展说明宋朝的文化实力也在不断加强。经济也好,文化也罢,他们都与武将没有多大关系,毕竟发展经济文化靠的不是武力。但对于文人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同了。

文化发展自然要靠文人,其实经济也不例外。文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么一来,国家难免会对文人多加重视。而对经济作用不大的武将,则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宋朝

影视形象:宋太祖赵匡胤

有时候我们常说重文轻武有种种不好,朝廷不应该选择此政策作为国之根本,其实回头想想,重文轻武的产生有一部分是出自于统治者自身的考量,但也是时代推动了此政策的实施。

若是此政策不容和于当时的环境,它又如何存活数百年。有时候是政策成就一个时代,倒不如说是时代催生出了政策。

结束语:重文轻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宋朝统治者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才制定出这一国策。只不过他们有些矫枉过正,过于忽视武将的地位价值,才造成宋朝军事能力不强这一尴尬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