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們的吃飯問題

吃飯問題,是每個政權和亞政權必須考慮的頭等大事。梁山水泊英雄雲集、好漢聚義,武裝割據政權已有雛形,錢糧問題也就自始至終困擾著當家人的心思。而有宋一代,糧食本不富裕,再加之“州縣之地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吃飯人多、生產人少,造成整個社會食物的缺乏。宋代張詠《憫農》詩裡寫道:“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貧。”正因為如此,流民才多如蟲蟻,梁山泊等大小山寨,也有了比較充分的兵源。

梁山好漢們的吃飯問題

吃飯問題,不僅是好漢們落草為寇的原因,也是好漢們佔山為王之後面臨的嚴峻形勢。我們都知道,梁山大業,肇始於王倫。這個白衣秀士,因為屢考落第,欲進身體制而不得,一怒之下,糾合了杜千、宋萬兩個武藝並不高超的流民,上梁山打家劫舍。晁蓋上山之前,偌大一個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只有七八百人聚義,和少華山、桃花山、二龍山、清風山,無論人數還是實力,大體相當。而梁山的自然條件、地理形勢,可是比那些山寨好得多。基礎好而做不大,說明王倫畢竟是個文人,胸懷格局都不大,只想著小打小鬧,不打算壯大實力(可能擔心實力強了引起官府注意)。

然而,此時梁山規模雖小,但畢竟不事產業,又沒有政府徵稅的資格,只好靠打家劫舍過日子。但凡不事產業,就會面臨吃飯難的問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圖一時快活沒問題,但是,“世上唯有吃飯難”,“有了一頓充,沒有了敲米桶”,梁山泊也不例外。豹子頭林沖上山的時候,王倫就說“糧少房稀”,這可不僅僅是一句託詞,你看朱貴接下來的話:“山寨中糧食雖少,近村遠鎮可以去借。”也承認糧食缺乏是個不爭的事實。後來晁蓋上山,王倫再次強調“糧少房稀,恐日後誤了足下眾位,麵皮不好”。結果惹惱了林沖,火併了王倫,立晁蓋為山寨之主,迎來了梁山水泊中興大業。

梁山好漢們的吃飯問題

七八百人尚覺得糧食稀少,那麼,晁蓋為主之後,人馬迅速壯大,吃飯問題就越發顯露出來。首先是敗了黃安,俘虜了好些個軍健。次後宋江又糾合清風山三五百人、對影山二百多人上山,這隊伍越發壯大。再後來鬧了江州,白龍廟小聚義,回梁山路途中收了黃門山三五百人。眼見得錢糧越來越吃緊,神行太保戴宗,跑了一趟薊州,又拉來飲馬川三五百人。可見這些好漢們,太不懂量入為出的道理,只知道人口是戰鬥力,殊不知人口多了,吃飯就成問題,光靠近村遠鎮騷擾,或者搶劫過往客商,已經是遠遠不夠。何況名聲在外,客商也不敢打從此路過,更加讓梁山處境雪上加霜。他們不得不考慮主動出擊,去打一些大的村鎮、甚至州府了。

這時,病關索楊雄、拼命三郎石秀來投,訴說時遷偷雞被祝家莊抓捕的事。晁蓋兀自傻乎乎地要大怒,以為偷雞摸狗有辱梁山好漢的聲名;但是宋江立刻敏銳地覺察到,這是一個解決吃飯問題的好機會:“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這句話交代梁山面臨的嚴峻形勢——“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這句話交代要把握好機會,把戰爭責任推給對方——“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這句話才是根本。為什麼要打祝家莊?因為這是距離梁山泊最近的糧庫。於是梁山泊第一次明目張膽旗幟鮮明地主動下山攻城拔寨(因為次前鬧江州、打無為軍,只能算是偷襲)。三打祝家莊,梁山上先出動六千人,次後吳用又帶來五百人,算得上是大兵團作戰。同時又從一個側面暴露了梁山規模:算上留下看守山寨的,此時梁山上應該有將近萬人了。這第一次大兵團正面攻堅,非同小可,所以書上極力渲染,遠比後來的兩軍對陣寫得精彩。此次勝利,“得糧米五十萬擔,宋江大喜”。他當然大喜,五十萬擔糧食,暫時解決了上萬人的吃飯問題。

梁山好漢們的吃飯問題

這次戰役,也成為後來梁山好漢們主動衝州撞府的樣板。後來打高唐州,打華州,打大名府,打曾頭市,無不是這個模式——先是對方抓了梁山上的人、或扣了梁山的馬匹,給梁山好漢們出征以藉口;打下州府之後,就把糧草財富裝載回山,解決吃飯問題。後來更是越發大膽,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的時候,藉口都不找了,公然說為了搶糧食:“目今山寨錢糧缺少,梁山泊東,有兩個州府,卻有錢糧”。所以招安之時,宋江說“自從王倫上山開創之後,卻是晁蓋上山,今至宋江,已經數載,附近居民,擾害不淺”。這個自我批評,確有道理,不是自謙。後來分金大買市,也算是給附近居民一個補償;然而我們看到,買市中有綾羅綢緞,並沒有糧食。此亦說明招安之前,山寨裡糧草又將罄盡;不過既然已經招安,就成為國家僱員,就有了在國家財政分一杯羹的權力,從此再不用擔憂糧草籌集問題了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