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的起源:“交子”的產生與發展淺談

據說,在倫敦英格蘭銀行正中央的天井裡種著一顆在英國並不常見的中國桑樹,之所以種這顆桑樹是為了紀念紙幣的發明者、推動者張詠,據說張詠在發明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也就是交子的時候所使用的材料就是桑葉。無論這個故事是否屬實,我們都不能忘記先人的智慧為我們後人的生活帶來的便利。而“交子”這種代表便利,並具有金融屬性物質的產生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

紙幣的起源:“交子”的產生與發展淺談


一、從“飛錢”到“交子”的發展

在《宋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述“會子、交子之法,蓋有取於唐之飛錢”這個是記錄在《食貨志》中的。意思非常的簡單,就是會子、交子產生和使用之法,是借鑑了唐代的飛錢。

那麼什麼是飛錢呢?“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這是《舊唐書》中的記載。是一種開始於唐憲宗時代的物品,注意其中的一句“合券乃取之”簡單的解讀就是需要兌換,也就是說飛錢最早的產生帶有金融屬性,但它也就是類似於如今的承兌匯票,為了攜帶方便,而把重量體積極大的銅錢兌換成帶有一定額度的“飛錢”,但如果想使用的話,還需要把“飛錢”兌換成銅錢或其他帶有交易屬性的現金。那個時候的“飛錢”還不具有貨幣屬性。

紙幣的起源:“交子”的產生與發展淺談


直到了宋朝“交子”的產生,“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這個是對交子的一段定義,“這個是對《宋史》裡對交子下的一個定義,注意看一下“一交一緡”這四個字,一交子等於一緡,其實就是一交子等於一千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交子具有了相應的比較具體的確切價值,也帶有了相應的貨幣屬性,可以用來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只不過與現在不同的是,交子在這個時候有界期。關於界期的出現他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交子的磨損以及造假,在那個造紙術和印刷術都不是高度發達時代,人們只能用最樸素、笨拙的方法用來防偽,就是每到一定的時限之後把舊交子換為新的交子。有關於界期的時間,有人說是兩年為一界期,也有說法是三年為一界期,對這個問題,我個人比較推崇王曾瑜先生的觀點,就是兩年、三年都對,兩年是以週年做標準,三年是以虛年做標準。

那麼在“飛錢”與“交子”之間又有沒有什麼東西來過度呢?在湖南省錢幣學會於2003年召開了一次隋唐五代十國錢幣研討會,有人提出五代十國的楚國就產生了紙幣。所以他們新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紙幣最早的產生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而非宋朝,那麼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在《十國春秋》中有記載

“市肆以契券指垛交易”這裡面的“契券”就是一種交易媒介,而“垛”是指儲存商品的倉庫,關於“指垛”這個概念,有這樣一個說法,是因為當時楚國的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人們把錢垛成了“垛”而交易的時候拿手一指,用這一垛,就成了“指垛”這麼來看一下,契券與指垛或許應該是並立的,但這個有一個問題“契券”是用來進行大額交易的,一般流通與商賈之中,而並不像“交子”一樣可以在市場上便利的流通,也沒有一個明確單位,這麼一來我們或許可以知道答案了,“契券”具有一定的貨幣屬性,但其流通性較差,沒有交子便利。也就是說,“契券”具有了紙幣的雛形,但還不像“交子”一樣具有相對完整的必要屬性。

二、“交子”的產生所需要的背景

首先一個,交子之所以產生,科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交子”用到了我國四大發明的兩個發明,第一個用到了紙,另一個用到了印刷術。因為交子帶有貨幣屬性,所以在還需要有相應的防偽,這一點是需要對印刷水平有相應要求的。在《宋朝事實》中對交子的防偽是這樣記述的“同用一色紙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隱秘題號,朱墨間錯,以為私記”

可以看得出來,“交子”具有彩色印刷的雛形的。看《夢溪筆談》中的一個記述“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從這個簡單的幾句話,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北宋時期,印刷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我們現在所能夠看到的《崇寧萬壽大藏經》也是出自於北宋真宗時期,從現存的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就是北宋時期,造紙、印刷都為“交子”的產生創造了科技基礎。

紙幣的起源:“交子”的產生與發展淺談


那麼第二個就是經濟背景。“交子”的產生離不開當時的經濟背景,而交子之所以產生於四川,那更是離不開四川當時的經濟情況的。

眾所眾知,“銅錢”是我國古代的最常用的貨幣形式,可以“銅錢”缺往往會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為什麼會這樣呢?在《舊唐書》中就有過這樣的記載:諸州府公私諸色鑄造銅器雜物等。伏以國家錢少,損失多門。興販之徒,潛將銷鑄。錢一千為銅六斤,造寫器物,則斤直六百餘。有利既厚,銷鑄遂多,江淮之間,錢實減耗。伏請準從前敕文,除鑄鏡外,一切禁斷。銅的價格比錢值錢,用一千錢可以出六斤銅,而從銅錢中提煉出來銅則價值可以買到三千六百錢,這個是暴力啊。有如此的暴力,那麼人們自然會想方設法去把銅錢提煉出銅來,這一個做法到宋代依舊沒有改善。在《樂全集》中有這樣的記載: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物,獲利五倍。比唐代的三點六倍更高了。大商賈們為了牟利自然而然的就會選擇熔鍊銅錢,提煉精銅的方法了。

如此一來,勢必導致市面上的銅錢出現大量的不足,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發行鐵錢。可是鐵錢的重量那實在是讓人們難以接受。在《宋朝事實》中有這樣一段話:奏稱川界用鐵錢,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折大錢一貫,重十二斤。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在《楊允恭傳》中他有奏書上寫了這麼一段話“凡民田之稅,昔輸銅錢之一,今輸鐵錢亦一;而吏卒奉舊給銅錢之一,今給鐵錢五;及行用交易,則鐵錢之十,為銅錢之一。”這兩端記載我們都可以得出一個訊息,鐵錢太沉,不方便攜帶,試想一下,出門買菜推一車錢的情景也確實有些太不方便了。

於是在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層面,經濟背景也需要交子產生的時候,交子就應運而生了。

三、“交子的發展”

任何東西的出現與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樣,交子也是經歷了,產生到發展,發展到氾濫的這麼一個過程。

交子由民間變為官方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交子,富民十六戶主之,後富民貲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不息。轉運使薛田、張若谷請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務,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從其議。”這是《宋史》中的一段記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最早的時候交子是張詠所推廣的,但他的使用並沒有官方的支持,因為商人的逐利性,以及私人的經濟能力有限,一旦出現了經濟問題,在兌現上則會出現困難,因此引發了很多的訴訟案件,於是官方開始接手交子業務,禁止民間私造。交子務的成立標誌著,交子由民間走向官方。

在交子的管理上,最早其實是非常之合理的,《宋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凡舊歲造一界,備本錢三十六萬緡,新舊相因。大觀中,不蓄本錢而增造無藝,至引一緡當錢十數。”這裡面就是說,沒一界交子都有三十六萬緡用來做現在所謂的存款準備金來為了滿足民間兌換交子的需求,這個時候每年發行的交子又有多少呢?“仁宗從其議。界以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緡為額。”每一年所發行的交子是一百二十五萬左右,這個時候交子沒有出現濫發的情況,而觀之其所發行的額度,與存款準備金的額度大概也是在四比一,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存款準備金,這個比例其實和我們現在所執行的貨幣政策是相近的,可見剛剛發現交子的時候的確在管理上有其先進性。

不僅如此在使用上,交子也更為人們所接受。在《欒城集》中有這樣的記載“舊日蜀人利交子之輕便,一貫有賣一貫一百者,近歲止賣九百以上。”前半句話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人們為了謀取交子的方便,即便捨去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都是可以的。當然了這種捨去應該是僅限於大商賈之間,一貫不過一千錢,一下捨去百分之十,即便是鐵錢那體量也是相當打的。但我們依舊可以知道的一點就是人們對交子的認可度。

紙幣的起源:“交子”的產生與發展淺談


而隨著交子的逐步推動,面對交子所帶來的利益,他的弊端也慢慢所展現出來了。

因為交子使用便利,有一些大的商賈開始做起了交子的生意,大大的影響了國家的利益。“而措置熙河財利孫迥言:"商人買販,牟利於官,且損鈔價。"於是罷陝西交子法。”這一段記載於《食貨志》中的奏書,我們可以得知一個信息,有的人把從官方兌換完的交子以高於實際價格出售於民間,這種同官方牟利的方法,導致了交子實際使用價值的貶值。

民間牟利於官,而官方見到了交子帶來的好處後也開始爭利於民。交子就是拿紙印刷而成的,只要能成規模生產,其成本自然遠遠低於銅錢製造的成本。為了滿足軍費的開支,官方開始濫印交子。根據《宋史》記載“界率贈造,以給陝西沿邊糴買及募兵之用,少者數十萬緡,多者或至數百萬緡,而成都乏用,用請印造,故每歲書放亦無定數。”這個時候的交子已經遠遠沒有了當初的價值,存款準備金並沒有怎麼增長,而擴大發行所帶來的信用風險是毋庸置疑的。不僅如此,為了掩蓋通貨膨脹,交子的兌換界期也開始縮短,每一次的兌換在經過了折舊之後,都會帶來交子的貶值,更有甚者,甚至出現過,官方堂而皇之的不予兌換的現象。

隨著交子的濫發,最終他的信用風險爆發,即便是官方發行的交子,民間也沒有人再去使用了。縱使是一些改變,把交子改成錢引,把交子務改成錢引務,也都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用障眼法迷惑百姓的手段而已。

《宋朝事實》

《欒城集》

《舊唐書》

《宋史》

《錙銖編》

《十國春秋》

《夢溪筆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