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在汉文帝时就开始了

西汉时因为刘氏诸侯的势力太过庞大,极大地威胁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直到汉武帝时期随着“推恩令”的实施,才让困扰了西汉几帝王的诸侯国问题彻底解决。

可以说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堪称是封建王朝处理诸侯问题的典范,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解决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让诸侯王无从反抗。

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在汉文帝时就开始了

但分化诸侯国的这种方式其实在汉文帝时期就开始了,因为汉文帝本身就是从诸侯王当的皇帝,汉文帝可以当皇帝,那其他诸侯王就也可以。因此汉文帝时期是诸侯王势力最大的时期,为了解决诸侯尾大不掉的状况,贾谊的建议汉文帝分封更多的诸侯王,以此来分割这些诸侯王的势力。

被拆分的最彻底的是齐国,齐国最初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封国,刘邦对这个庶长子其实很看中,只是因为不是嫡子,所以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刘邦可能也是出于补偿的心理,把百姓中能讲齐国话的地方都封给了刘肥,还让曹参为齐国相帮助刘肥治理齐国。可以说齐国是汉初第一大封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富庶,比“七国之乱”中带头的吴国、楚国要强得多。

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在汉文帝时就开始了

汉初诸侯国

王位传到齐文王时,因为没有留下子嗣,文帝便考虑在齐文王死后将齐国直接除国,但后来迫于齐国宗室制造的舆论压力,汉文帝就采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法子,将刘肥的七个儿子分别封王。封刘将闾为齐王,封刘志为济北王,封刘辟光为济南王,封刘贤为淄川王,封刘卬为胶西王,封刘雄渠为胶东王。

既满足了齐国宗室封王的愿望,也分散了齐国的力量,就这样原本的第一大国齐国变成了七个小国。后来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中虽然有其中四个参与了谋反,但基本上没给朝廷造成任何威胁。假如没有汉文帝分化齐国,七国之乱的结果还未可知。

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在汉文帝时就开始了

拆分后的诸侯国

像齐国一样遭到拆分的,还有淮南国,第一任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这个小儿子同样很得刘邦喜爱,异姓王英布造反被诛后,刘邦就把原来英布的淮南国封给了刘长,辖有四郡之地的淮南国也是一个大国。

汉文帝对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也很宠爱,以至于刘长干了很多出格的事,后来刘长死后,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将刘长的让三个儿子分别封为淮南王、衡山王和庐江王。

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在汉文帝时就开始了

可以说说,汉文帝的这种政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有着异曲同工,都是把诸侯王的势力分别分封给他们的子嗣,原本没有继承权的王子们被封了王自然不会有怨言,大国分裂成小国后也就没有力量再对抗中央。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就是将汉文帝制度化了而已。



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在汉文帝时就开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