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建议皇帝跟叔叔干仗的人,下场竟一致

历史上跟自己叔叔打仗的皇帝不少,但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皇帝身边给建议的大臣都活不了。

晁错与《削藩策》

汉朝初年,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国家百废待兴。"郡国并行制"是汉高祖刘邦无奈的选择,可是随着国家和中央集权的发展,诸侯王成为君主的心病,尾大不掉。汉朝初期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国策,国家得到复苏。特别是文帝和景帝,励精图治,是的国家实力大为提升。而这时那些郡国成为中央集权发展的障碍。

景帝时期,有个大臣说出了景帝心中所想。那就是晁错,晁错在景帝是太子时就是其老师,所以景帝非常信任晁错。升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人臣之极。

这些建议皇帝跟叔叔干仗的人,下场竟一致

晁错像

晁错向皇帝献《削藩策》,陈述诸侯罪过,要求削其封地。哪知削藩政策一下,吴王刘濞一下带领众多小弟反叛中央。刘濞其实是景帝的叔叔,被封于吴国。早就看皇帝不顺眼,想造反。正好削藩令一下,刘濞就立刻组织联军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往长安进发。

这些建议皇帝跟叔叔干仗的人,下场竟一致

七国之乱

随着反叛势力大增,全国形势紧张,景帝削藩的决心动摇了。加上晁错在朝中得罪的大臣弹劾他,最后被腰斩于市。

晁错被斩,但是诸侯王的反叛并没有停下。最后坚定了景帝的信心,几个月后平定叛乱。

主父偃与《推恩令》

汉朝初年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汉朝迎来其雄主汉武帝的登基,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其雄心不可小视。为了中央集权,治下那些封国成为他首要解决的问题。

主父偃作为武帝的政策顾问,深的其信任。于是献上《推恩令》,主要建议皇帝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再分封给子弟,使得封地面积不断减小,最终达到削藩目的。

这些建议皇帝跟叔叔干仗的人,下场竟一致

主父偃

但是由于政策推行过程没有注意方式方法,使得诸侯王人心惶惶。各诸侯上书处死主父偃以平诸侯王之怒火。

黄子澄建议建文帝削藩

明朝初年,太子朱标不幸英年早逝。皇位传到年幼的皇长孙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遇到最大威胁就是他那些战功赫赫的叔叔们,其中以燕王朱棣威胁最大。

这些建议皇帝跟叔叔干仗的人,下场竟一致

靖难之役

黄子澄建议朱允炆削藩,建文帝采纳了意见。直接导致燕王叛乱,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只不过这次削藩跟别的朝代不一样,是皇帝被打败了。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成为胜利者,最终成为明成祖。

这些建议皇帝跟叔叔干仗的人,下场竟一致

朱棣

朱棣成为皇帝第一时间,就是处理给建文帝建议的黄子澄。直接处死黄子澄。

削藩其实是君主制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皇帝统治的要求。可惜给皇帝建议大臣,不管皇帝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是免不了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