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的奇瑞

蕪湖風雨欲來。

5月16日,一則“寶能集團收購奇瑞”的報道瞬間引爆汽車圈,報道稱,寶能集團擬出資250億至270億元,藉助增資擴股的方式,入主奇瑞汽車。

對此,奇瑞迅速作出回應,尹同躍回應稱此傳聞“胡說八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官方隨後發出聲明:目前任何此類傳言都不屬實。

風暴中的奇瑞

儘管如此,仍然擋不住外界對奇瑞鋪天蓋地的猜測,寶能收購奇瑞的新聞成為了一個引子,一旦點燃,也就引燃了奇瑞各種各樣的傳聞。

往往當外界嘈雜的聲音太多時,身處此中的人就容易失去客觀的判斷能力,在各式各樣的傳聞中失去本來的方向,因此,聚焦奇瑞的視線也很難再保持以往的客觀。

這時候,不妨跳脫出來,從更大的視角去看一看,究竟真實的奇瑞是如何的?奇瑞收購傳聞又究竟是真是假?又究竟從何而來?

奇瑞控股不代表奇瑞汽車


首要的一個關鍵是弄清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車的關係。

事實上,很多人在此次的風波中,都混淆了一個概念,即奇瑞控股並不代表奇瑞汽車。

我們常說的奇瑞汽車,正式的全稱應該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奇瑞控股下面汽車板塊的子公司。這一點之前奇瑞的官方聲明中其實也已經指出:

奇瑞汽車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任何資本的進入都需要奇瑞汽車公開掛牌進行產權交易,並經政府部門審批同意。

經過長足的發展,1997年成立的奇瑞早就不止核心板塊汽車了,後來出於為汽車板塊服務或者市場等原因,逐漸發展了汽車零部件、船舶等板塊,後來為了對旗下汽車業務更好地進行整合,在2010年10月,奇瑞控股集團成立,之後奇瑞控股的發展以汽車板塊為基礎向外輻射。

根據奇瑞控股集團官方網站披露的最新信息,集團旗下產業共分為六大版塊,分別是汽車版塊、汽車零部件版塊、船舶版塊、金融版塊、商貿版塊和旅遊/地產版塊。據悉,奇瑞控股集團旗下的分支企業多達200餘個。涵蓋全國各大工業、經濟等領域。

風暴中的奇瑞

奇瑞自從去年一系列資本動作(觀致、凱翼)以來,外界對於奇瑞汽車在資本層面的猜想就沒有停止過,奇瑞早已對此表態,在2017奇瑞年終媒體懇談會中,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安寧就說過:“你可以理解為“瘦身”或是其他,但是我們的核心思想是合作共贏。”

這種決定背後依賴的邏輯是:面對未來更加開放的市場和行業,沒有一家傳統的車廠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必須要合作,只有合作+努力,中國企業才有機會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奇瑞汽車正在轉好


自陳安寧去年4月份就任總經理後,主導完成了以頂層架構為主一系列的調整,奇瑞汽車也迴歸創業初心,開啟戰略3.0時代,一切工作也正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進。

相較於外界對奇瑞的擔憂,奇瑞本身是心中有數的。

彼得·德魯克說過:“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延續過去的邏輯。”

陳安寧對這些變化的看法是:“變化是好事,產業和時代的變化給我們創造了無限的機會,但面向未來一定不能用過去的邏輯做事,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引領市場,有機會在國際上佔領一席之地。”

在新的邏輯指導下,效果立竿見影,奇瑞在2018年過去的幾個月中已經取得一系列肉眼可見的成績:

一、銷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自4月份起,集團經營進入明顯的增長期。剛剛過去的4月份,集團銷售汽車60592輛,同比增長17.5%。其中:奇瑞品牌銷售35078輛,同比增長9.9%;奇瑞捷豹路虎銷售8098輛,同比增長19.3%,環比增長13.6%;觀致銷售5355輛,同比增長400.9%,環比增長30.1%;商用車銷售10016輛,同比增長63.6%;新能源銷售6015輛,同比增長188.63%。出口13341輛,同比增長33.01%。預計集團5、6月份的銷量增幅將達到40%甚至更多。

二、產品力不斷加強

今年是奇瑞的產品大年,北京車展上市的奇瑞瑞虎8訂單已破萬,高峰時期平均每5秒生成一個訂單。這款車融合了捷豹路虎技術、完全正向開發的T1X平臺,並搭載基於“奇瑞雄獅”智能平臺打造的智能車載系統。下半年,奇瑞全新A級轎車艾瑞澤GX、SUV車型T19,加上後期的奇瑞控股捷途X70、X75,新能源物流車等新產品都會促進市場,帶動經營提升。

在這些積極的改變發生後,奇瑞認為集團有望在去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之後,今年邁上1300億元臺階。

奇瑞按節奏穩步推進


奇瑞汽車是自主品牌中最顯眼的一面旗幟,熟悉奇瑞發展史的都知道,奇瑞起步時是一窮二白,一沒技術二沒人才三沒錢,憑藉蕪湖人的一股韌性,硬是把奇瑞從蕪湖帶了出來,走到全國,走向國際。奇瑞汽車並非如外界所說的那麼不堪。

一、奇瑞擁有一流的創新能力和研發體系。

截至2017年底,奇瑞有效發明專利佔據安徽省企業發明專利前十強的39%,連續四年榮居安徽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榜首,曾連續兩年位居中國發明專利前十。從創立之初,奇瑞就堅持自主創新,努力成為一個技術型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為7%-10%。奇瑞在V字型正向開發體系的基礎上,建成融合奇瑞、奇瑞捷豹路虎、觀致的研發人才和流程的協同研發的“大研發”格局,形成了從整車、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開發到試製、試驗較為完整的產品研發體系。截至2018年4月底,奇瑞累計申請專利15864件,授權專利10119件,其中,新能源方面的專利超過600件;

動力技術方面,奇瑞ACTECO第三代發動機以1.6TGDI和1.2TGDI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第二代新能源系統——EV動力總成系統以及第二代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將為奇瑞3.0系列產品提供豐富的動力配置選擇;

風暴中的奇瑞

奇瑞的品質的改變也有目共睹。如今,奇瑞產品品質已經邁入自主一流水平陣營,並且全面比肩合資品牌產品。奇瑞全新一代主流產品的3個月內千車故障率數值(20)已經優於主流合資品牌的平均值(30),獲得市場和用戶的高度評價。IQS值109,接近合資企業100的水平;

同時奇瑞研發平臺的紅利正在逐漸體現。目前奇瑞在戰略3.0時代將進一步形成擁有包括T1X、M1X、A3X、M3X等在內的,可衍生不同類型產品、兼容不同使用功能、支撐不同能源驅動的“平臺矩陣”,因此奇瑞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加強,新產品上市的速度加快。開發一個新車從過去42個月,到現在的20個月,明年有望突破13個月。

二、加快佈局新能源和智能互聯

智能互聯、新能源是奇瑞轉型的“雙驅動”,佈局較早且形成一定優勢。今年北京車展上,奇瑞發佈了“奇瑞雄獅”智能化品牌,包括捷豹路虎CEO、斯巴魯高層,國家部委領導等都來到了現場,對奇瑞產品的智能化水平給予高度評價。

目前,奇瑞在汽車信息娛樂與車聯網技術方面,已在人工智能交互導航、下一代座艙系統、眼球追蹤與面部識別、UBI保險與數字化營銷、智能車超視距探測核心技術V2X等10多項重點前沿技術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而這些“黑科技”都將在2020年前應用在奇瑞下一代產品上面。

風暴中的奇瑞

新能源方面,集團目前有三條線同步推進,第一條線是股份公司的新能源車,銷售和效益一直很好,超出預期目標;第二條線是外部資源投資奇瑞的新能源項目;第三條線是奇瑞的新能源物流車,新能源巴士,以及與美國REV集團合資的新能源專用車等,形成了新能源全面發力的格局。

三、國際化戰略進一步突破

其實,奇瑞不但是最早開始自主研發、最早佈局高端品牌(觀致)的車企,還是最早開始國際化戰略的車企。全球化戰略是奇瑞的優勢,也是其未來的重心之一。

奇瑞產品目前已經出口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約140萬輛,佔中國同期市場的30%。“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中,奇瑞產品覆蓋了46個。據統計,奇瑞2017年度出口總量達107,727輛,同比增長22.3%,連續15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量第一位。截至2017年底,奇瑞海外市場銷量累計超過130萬輛,佔同期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的30%左右。今年1-4月份,奇瑞出口43908輛,同比增長28.42%,預計全年出口可突破12萬輛;

風暴中的奇瑞

在國際化人才團隊建設方面,如今奇瑞的高管團隊中的外國面孔越來越多。2012年底,奇瑞成立奇瑞上海技術中心CTCS,建立了來自全球的人才庫,同時將融合兩個合資公司奇瑞捷豹路虎和觀致汽車的技術實力,讓奇瑞3.0技術體系實現與國際接軌;

2017年9月12日,奇瑞攜EXEED高端產品系列首次亮相第67屆法蘭克福車展,其首款車型EXEED TX獲得高度讚揚,歐洲媒體稱其“為歐洲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設計語言”。奇瑞正在試圖以EXEED高端產品系列為先鋒,實現自主品牌攻堅歐美市場的夢想。

風暴中的奇瑞

每個企業都有特色,奇瑞的團隊仍然保持著創業之初的韌性,奇瑞把造車看成是馬拉松:既然要跑馬拉松,就不在乎慢還是快,一定要調整自己的節奏,在什麼節點上要佔據什麼位置。

奇瑞從來看重的都是終點而不是任何的中點,現在,都是中點。

風暴中的奇瑞,撥開迷眼的雲霧,奇瑞其實一直按照尹同躍此前在採訪中說過的那樣:“奇瑞始終在變,始終在改。”

靜待王者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