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打航母和航母打航母,哪一种方法更靠谱?

军武吐槽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目前其实只有3种模式。

第一,高空高速导弹。

这种导弹速度非常高,可以达到超音速的二三马赫。

导弹通常起飞以后会在高空飞行,以保证足够的射程。

末端攻击的时候,这种超音速导弹会突然加速,使得速度极快,造成被攻击一方的末端拦截难度极大。

但是,这种导弹的射程比较近,而且飞行高度较高,隐身效果差,除了末端以外的拦截比较容易。

第二,亚音速导弹。

这种反舰导弹的代表作是法国飞鱼。

导弹的速度不快,但射程较远。发射以后通常掠海飞机,在攻击末端会在降低高度。

众所周知,军舰雷达由于地球球面的影响,探测距离只有40公里,对于超低空掠海目标的发现能力很弱。

如果没有预警机,单靠军舰发现这些目标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出现疏漏。

但这种导弹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它的速度比较慢,飞行时间比较长。

如果对方有预警机之类,可以在一二百公里距离准确发现这种导弹,就可以进行多次从容攻击,拦截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同时,导弹在末端加速有限,多是高亚音速,也让40公里的拦截成功率高得多。

第三,反舰弹道导弹。

目前主要是使用弹道导弹飞到舰队上空,通过发射子母弹的方式破坏航母。

子母弹对于普通军舰破坏能力有限,却能有效击毁航母甲板,导致航母失去大部分作战能力。

但是,使用这种导弹想要通过末端精确制导正好击中军舰,尤其是高速运动的军舰,难度非常大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种导弹适用面窄。

目前新一代反舰导弹,都是兼备多种功能。

有的导弹既可以超音速高空攻击,也可以亚音速低空突袭,发射前设定模式即可;

有的就更厉害,可以再一次攻击采用两种导弹的特长。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鹰击-18导弹在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垂直升空后,利用其尾部的燃气舵迅速转向,固体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务后被抛离;紧接着弹体后部的涡喷发动机点火,使导弹进入匀速巡航阶段,以亚音速0.8倍音速的速度飞行180千米,燃料耗尽后,涡喷发动机再次被抛离;分离出来的前部弹体是一个独立的“小导弹”,该导弹采用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飞行速度可达2.5-3.0倍音速,航程达到40千米;此时,该弹主要依靠命中目标时巨大的动能来增强威力。


萨沙


主要说的是弹道导弹吧?目前还没一艘航母被导弹打沉,然而,到现在为止一共有42艘航母沉没。我们先撸一遍。

有19艘航母在空袭中沉没,占所有沉没航母的42.2%,这是最大的一个比例。

在二战中往往会出现航母对航母的作战方式,一旦发现敌方航母,己方就会派出大量攻击机进行打击,敌方亦然。

这些案例中最著名的就是中途岛海战了,当时日本有四艘航母,而美国有三艘。但由于日本的侦查手段较差,美国得以先发制人。在发现了日本航母后,美国派出了攻击机进行打击。几分钟内,日本的三艘航母被俯冲轰炸机击沉。而在第一波攻击中幸存的飞龙号航母上的战机得以起飞,也在瞬间击沉了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只可惜战局在开始前的10分钟就已经锁定了胜负,飞龙号在第二波攻击中也被击沉。

翻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19艘被空中打击至沉的航母全部集中于二战中。

当然了,现在或许大家会说,二战是各种飞机发展的黄金时期,航母不敌飞机主要是因为航母或者海军编队的对空防御并没有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程度。


但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超军旗战机曾使用飞鱼导弹对英国的无敌号航母进行打击,只不过由于识别的原因被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轮顶缸。这里就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携带导弹的战机威胁航母编队还是有着很大的风险漏洞的。


其次,航母多殒于潜艇的打击,历史上17艘航母被潜艇击沉。占航母损失的40%,这是第二位的损失。目前潜艇的最大战果是击沉了日本7万吨的信浓号航母。

仅仅四枚鱼雷就断送掉了满载排水量7万吨的巨舰。


最后,还有一部分航母被在各种实验中被击沉。

这里就要说的是德国巨舰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了,这艘航母一直没有真正完工,后来德国战败后成了苏联的战利品。在苏联被改名为“浮动基地101”号。1947年8月16日被用于苏联研究如何击沉航母的实验,据资料称成果颇丰。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苏联认为航母是海上浮动的棺材,摒弃了自身的航母发展计划;同时让苏联有了针对于航母的攻击方法,例如发展出了Tu-22这样的轰炸机。

Tu-22的思路很简单,高空高速突防,将非制导炸弹直接“甩”到航母巨大的舰体上即可。

而后的Tu-22M则是更进一步的装备了威力更大的远程对舰导弹。

在现在来看,打航母的最好方法依旧还是空袭。


为什么空袭是最好的方法?导弹不也是从空中落下的吗?

这里就得说弹道导弹的打击时滞问题了。

一枚弹道导弹飞行3000公里大约所用的时间是15分钟-22分钟。在这段时间内航母可以行驶大约20-30公里距离。

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不是导弹吗?导弹是可以追踪目标的!这样的想法过于——狭义,弹道导弹的“导”是精确的执行航路设计而已,对目标的直接追踪其实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真实的高轨道卫星照片是这样的,需要放大数十倍才可以看到针尖大的一个小点,来估计是不是航母。而我们看到的大比例航母照片的确是有

这种是低轨道卫星拍摄的照片,但问题是——低轨道卫星对地球做的是一个扫描操作,一枚卫星虽然可以不到90分钟围绕地球转一圈,然而,这种旋转是和地球有个交角的。如果一枚低轨道卫星要想重临空一个相同的地点,大约要过682天。这自然不是能够追踪军事目标的手段了。


利用导弹上的探测器探测航母可行不可行?试过,没太大用!


很多人都认为咱们的DF-21是第一个被设计用来打航母的导弹,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中国的世界第一都是自嗨出来的。

第一枚设计用来打航母的导弹自然是苏联的。作为导弹魔教的苏联是有一颗用导弹解决一切的梦想的。所以就有了R-27K导弹。

就是这货。

很多咱们所说的DF-21D打击航母的示例图片,例如:

上面的俄语并不是俄国人说中国的导弹,而是用俄语说他们自己家的方案。

R-27K上面有一个可以展开的十字形无线电寻的器。在导弹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展开,用遥感的方式来寻找海面上的金属物体。然后通过姿态修正发动机使得导弹的轨迹进行小范围修正。

最后在再入段释放导弹弹头以既定轨迹进行攻击。

弹头释放后,这个遥感装置就留在太空中。所以在末端是无法制导的。这样自然精度就不够了。想一下俄国人的做法——“精度不够核弹凑”,自然后期发展型的R-27K就都装了核弹头。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弹道导弹直接命中航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了。


所以——导弹打航母靠谱不靠谱大家自行判断一下。


军武数据库


航母打航母,看谁航母实力强。如美国“福特”号,核动力,上舰着五代机,拆掉了不能用的电磁弹射就可以,正是最强者,弱势的一方即要受制,只有比它更强才可以。导弹打航母也不容易,航母有远中近三种反导手段,反制手段多样,有区域防空,也有点防空;能实施高空拦截,也能从超低超空拦截;远离近岸,在各种陆基火力打击范围之外;在远海部署,有完备的海上预警体系作为支撑,舰载机可以多层制空,对方飞机难以突防至航母首先突破航母层层防御圈,所以飞机平台要想在导弹射程内发射,实际上有困难。航母舰载机作用距离1000公里,空对舰导弹要想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实现打航母,着实有一定困难。

寸长寸强。中国两款岸基反舰导弹,就挺强的,东风21和东风-26,前者射程2100公里,后者射程3500公里,世上现役的顶尖装备,有称航母的杀手。既然是杀手,都想知道是怎样实现的,有人怀疑是“钱学森弹道”的功劳,有人说是末端超高机动的能力,无论怎么讲,都没有否则这两款导弹的危险。学者提出在8000里外拦截战争,大概说的就是这两种导弹吧?因此给二者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X岛快递。哟,小心哟小心,东风的威力还是蛮有魅力的,魅力不衰也是多年。一寸长则一寸强,打得一拳打,免得百拳来。

航母神器。航母被传为神器,是针对没有东风21的国家来说的,怎样去面对的问题。过去苏联,红色帝国,以潜艇来制约,虽说是威胁看不见,但极具威力,俄罗斯继承了这一思路,大力发展潜艇,并佐之射程上万里的核鱼雷,远程高超音速导弹等,也不失为好办法,潜艇是航母杀手。俄罗斯做过实验的,时不时便从航母身边探出头来。潜艇携带反舰导弹和鱼雷,其攻击威力的确不可小视。这也就是世上都在发展潜艇的原因啊。随着世上反航母技术的提高,手段正变得多样,如未来隐身飞机也是一法。


魂舞大漠


反舰弹道导弹是目前最有可能给航母造成重创的反舰导弹,和常见的反舰巡航导弹相比,反舰弹道导弹拥有诸多优势。

第一、射程远,目前中国两款反舰弹道导弹拥有较远的射程,其中东风-21D射程约为2000公里,东风-26导弹的射程更是接近4000公里。因为它们的射程远,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平台可以在对方航母战斗群以及其他兵器的作战半径外从容发起攻击。相比较之下,目前主流反舰巡航导弹的射程最多不过500~600公里,这意味着它们的发射平台在成功发射反舰巡航导弹前有可能遇到对方战斗机、护航舰艇、防空导弹的密集拦截攻击,反航母成功率并不高。

第二、飞行速度高,难以拦截,作为弹道导弹中的一员,反舰弹道导弹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部分飞行时间都是在大气层外或者是大气层边缘进行高超音速飞行。去年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CM-401反舰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最高达6马赫,平均速度也达到4马赫。即使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它的最高速度也只有4马赫,而且在威力、射程上明显逊于反舰弹道导弹。需要注意的是,CM-401其实只是一款低端出口型号的反舰弹道导弹。

而中国自己装备的反舰弹道导弹在射程、速度、精度上都要“更上一层楼”,完全不是CM-401可以相提并论的,特别是它们的末端打击速度已经超过现有防空反导拦截体系的能力范围内了。

很多人在关注反舰弹道导弹时,往往关注的是反舰弹道导弹本身的射程、弹头重量、速度等数据,并凭借这些数据就来说明反舰弹道导弹的反航母能力如何如何,这其实是不合理的。

作为一种超远射程的、用于打击移动目标的导弹,任何一款反舰弹道导弹都需要借助其他平台提供的信息才有可能完成反航母作战任务。为了支持反舰弹道导弹的反航母作战,一个国家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设一套完善可靠的海上侦察/搜索以及制导体系,其中涉及的装备有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特种飞机、长航时无人巡逻机,有时它们比反舰弹道导弹本身更值得关注。

而航母的优势在于高度的机动性,以及综合打击和防御体系,目前的进攻型航母都能以每昼夜1000公里左右的速度进行大范围的机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陆基的反舰弹道导弹。航空母舰战斗群可利用自己的高速机动性,做很多事情,例如依靠高速机动来摆脱追踪,实施战术上的欺骗。例如高速机动来调动对方国家的陆基航空兵和导弹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所以,最理想的反航母武器,还是航母本身。


科罗廖夫


中国的东风—21D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也是唯一的能攻击航母的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攻击航母有利条件是,一是射程远,从目前公开的数据东风-21的射程达到2400公里,二是速度快,在中端是在大气层外,普通的防空导弹无法达到,可以机动变轨飞行,而且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的速度是7-8马赫,基本无法进行拦截。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技术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发现比较困难,航母是移动目标,需要卫星和超视距雷达发现航母位置,二是在海面上随时移动的,弹道导弹本身不仅需要自己发现航母,通过雷达或者红外制导,两者技术难度较大,三是导弹还需要较高的精度,而且针对移动目标,弹道导弹弹头还需要一定的机动能力。此外,航母弹道导弹的概念提出者是美国,但是却是中国率先花费巨资研制出了反航母弹道导弹,因为中国海军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的钳制美国航母战斗群,反观美国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必要,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扛得住美国十一个航母战斗群和数十艘超级核潜艇的围殴(中国和俄罗斯也扛不住),二是害怕军事技术外流被别国用来牵制自己(主要是怕中国)。

从长远的军事战略目光来看导弹打航母是主流,但是现在来说航母领着一群马仔对殴才是手段(有些资料摘自百度)


东风快递DF41


目前,使用导弹打航母是主流,尤其是反舰弹道导弹以及一些超音速反舰导弹;当然航母自身具备一定的反航母作战能力,且以现有主要手段来看最终还是要以各类空舰导弹来为整个作战行动画上句号。

航母诞生于一战时期,成名于二战后期,发展与战后美国,纵观航母发展史,航母之间实战战例只有二战后期美日在太平洋海域的海战,从参加兵力到战争惨烈程度,都达到空前,这也为二战后航母在美国发展到巅峰打下坚实基础。

二战后,航母因出色的实战表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吨位越来越大,舰载机作战能力越来越强,作战体系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奠定现代海战主导装备地位;反航母作战起源于前苏联海军,战后与美国形成两个相互对立的海军装备发展模式,苏联率先提出反舰弹道导弹计划和研制出型号繁多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家族,引领反航母作战的潮流。

目前一般认为,反航母作战手段主要有潜艇、导弹和飞机三种类型,我国由于深受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屈辱,历来对反航母作战尤为重视,且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反航母作战理论,即出名的“区域拒止”和“反介入”理论(需要特别注明的是,这两种说法是外媒提出来的,我国并未公开承认有类似理论存在,但相关建设符合该理论内容);并对反航母武器根据实战效能划分为反舰弹道导弹、潜艇和作战飞机。

反舰弹道导弹因其巨大的威慑效应作为首选装备,我国反航母作战追求区域拒止,以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独特的弹道飞行模式、远超常规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末端近乎垂直的攻顶能力以及优异的突防性能这些特点所带来的战略威慑效应,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拥有不对称作战优势,在潜意识上划设一个禁止介入红线,从而达到迫使敌军航母战斗群不会轻易进入我军战区,阻挠或者武力干涉我军作战行动。

其次,潜艇有大洋黑洞之称,以极高的战场隐蔽性和打击能力位列第二位,通常潜艇针对航母作战战术主要有坐底伏击、隐蔽突袭等一系列战术,通过艇装各类大口径反舰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对航母发起以袭击为主的攻击,虽然当前海军立体反潜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各类反潜装备如何先进,就算是美军目前也难以保证百分之百能够发现潜艇,不然就不会有我国潜艇突破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以及南海撞坏美宙斯盾驱逐舰拖曳声呐等案例发生。

最后,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作战飞机搭载大量空舰导弹在局部形成饱和攻击理念得到推崇发展,时至今日依旧被认为拥有一定作战效能;古语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无论航母防御体系建设如何健全,想要打造一张真正密不透风的防御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武器装备发展自始至终遵循着一个矛与盾此消彼长的发展规律,这是技术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以优势数量反舰导弹分波次、分方向下场导弹雨,理论上再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也难逃被打沉的下场。

所谓的航母反航母理论,其作战本质与作战飞机饱和攻击并无二异,美国人引领航母发展大势,主要还是选择以舰载机为核心的作战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不受地理限制投射强大的对空、制海以及对陆打击能力。

因此,无论是导弹打航母还是使用航母反航母以毒攻毒的作战模式,从最终的作战手段来看,都难逃使用导弹画上句号的最终结果,除非未来一些激光、电磁炮等新概念武器上舰或许会撼动导弹在现代海战中的主导地位,否则无论使用何种武器,都有导弹的影子存在,故而导弹打航母更为普遍、更为靠谱一些,你们怎么看呢?


鹰鸽分析


航母也靠舰载机带导弹空对舰打航母。靠不靠谱就看两点,1,出其不意,2,饱和攻击。1,英阿马岛战争,飞鱼略海攻击,击沉了英国一艘驱逐舰,据传英国航母也受了重创。其实对于没有预警机的航母战斗群,就算雷达开机,对于这种出其不意的导弹打击,也防不胜防。2,美式航母战斗群,有固定翼预警机,这种打击就无法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就要“饱和攻击”,“饱和攻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全军种常规战术,用大量的导弹袭击目标。这种战术寄予给导弹的应用发挥到非常大的作用。

通常的解释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绝对的火力优势,高密度,不间断的,发射数倍于敌方防空系统处理通道数量的导弹和其他制导投放武器,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攻击,以压迫敌方防空系统多目标处理能力,进而使敌方在有限的对空防御火力通道“撑不下”,防御体系难以支撑,达成突破敌方防空火力网,命中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战略战术目的。


二壮1


从历史上的海战来看,对航母进行攻击,主要是两种方式:潜艇发射鱼雷和飞机攻击。因为航母一般离海岸线或岛屿比较远,攻击飞机主要是舰载机。如果距离比较近,陆地一般都是被攻击对象,岸基飞机都是处于弱势。

现在大型岸基轰炸机的航程足够到达航母舰队上空,可以发射导弹对航母进行攻击。苏联时期就是设想用大量岸基轰炸机配合导弹潜艇发射大量反舰导弹去攻击航母,才引发美国研制宙斯盾防空系统。现在出现了弹道导弹攻击航母的手段。


利用航母打航母,是最基本的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导弹会是将来的终极武器,是取代火炮的第二种作战手段。即使是航母,也是通过舰载机发射导弹攻击航母的。所以导弹是反航母的终极手段,特别是末端可以机动的弹道导弹,将是反航母的终极武器。现在导弹已经成为反坦克的终极武器了。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还是核弹更靠谱[灵光一闪]


劉柳木


这个要看谁跟谁打,美国军事先进,但没有专打航母的导弹,所以航母舰载机打航母较靠谱。再说咱们中国,航母起步晚,舰载机相对落后,但东风21d,东风26独家兵器专为航母而造,所以我们导弹打航母比较可靠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