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幾乎沒有描寫纏足的情節?

linjiayan9103


月淡風青,為您解題。《紅樓夢》中確實很少描寫纏足或不纏足的內容,同時,也很少描寫有辮子或沒辮子的內容。曹雪芹也說了,他要將真事隱去。

曹家是愛新覺羅氏包衣,隨皇太極入關。皇太極、順治、康熙出於同化的目的,要求男子去發,女子不許纏足。

曹雪芹為了家族和自保,不得不將“甄士隱去”,藉著假語村言來將那一段曾經的往事。

隱去真事只是為了避禍,追憶往事才是真實目的。所以,他在文中還是留下了種種線索,供後人按圖索驥。

纏足是有的,只是不多。

既然賈元春能採選鳳藻宮,那賈家必然是旗人。因為滿漢不通婚是滿族族制。賈家是公侯,又是皇親,因此賈府女子也必然是天足。

以此類推,四大家族同氣連枝,也都是滿族。所以,賈府四春、薛家寶釵、史家湘雲、李家嫁過來的李紈、王家嫁過來的熙鳳、林家投親的黛玉、皇家避難的妙玉,在偌大的園子裡玩的不亦樂乎。更何況,除妙玉外,其他人還要出園子吃飯,請安。這些全仗著有一雙天足。

有金蓮的少,尤二姐,尤三姐。尤三姐的金蓮,賈珍和賈璉都參觀過。尤二的金蓮,鴛鴦專門掀開裙子讓賈母看過。賈母一句“更是個齊全孩子”,就把很多人哄過了。以為所有人都是纏足。這是作者聰明之處。

再說辮子。辮子大約也只有兩處。都是寶玉的辮子。

一次是黛玉剛到時:

頭上週圍一轉的短髮,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髮,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

一次是寶玉一早去黛玉的瀟湘館梳理:

只將四圍短髮編成小辮,往頂心發上歸了總,編一根大辮,紅絛結住。

金蓮混淆視聽,辮子若隱若現。隱藏是為了避禍,畢竟曹家還沒有趕盡;留痕是為了便於後人品味。作者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顯然是想讓人去解“其中味”。


月淡風青


紅樓夢中的確沒有明確描寫纏足的情節。但是,仔細閱讀還是會發現,紅樓夢中確有小腳女子,書中最明顯的纏足女子便是尤二姐和尤三姐。

在第六十五回,賈珍、賈璉和尤氏姐妹飲酒,當時尤三姐的描寫是這樣的:“鬆鬆挽著頭髮,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胸,地下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翹或並,沒半點斯文”,這裡已經很明確說了三姐是小腳金蓮。

再說尤二姐,三姐是金蓮,二姐必定也纏足。再有王熙鳳把尤二姐接回賈府,帶她見賈母,寫道:“賈母細瞧一遍...,鴛鴦又揭起裙子來,賈母瞧畢,笑道:倒是個齊全的孩子”。鴛鴦之所以揭裙子就是讓賈母看二姐的腳,賈母看了腳說尤二姐是齊全孩子比王熙鳳俊些,如果二姐不是金蓮賈母又怎會這般端詳後評價呢?

另外一個就是晴雯,第七十回晴雯和小丫頭打鬧,有一段描寫:“...紅小衣紅睡鞋,披著頭髮...”,睡鞋是纏足女子睡覺時穿的,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晴雯死後,賈寶玉在寫給她的祭文《芙蓉女兒誄》中有一個詞“蓮瓣無聲”,就是說晴雯的小腳金蓮走路悄無聲息。

纏足之風在民間年久難改,所以紅樓夢中一定是有纏足女子的。至於賈府中的小姐們纏足的可能性我覺得幾乎沒有。有人說林黛玉走路“搖搖”、史湘雲“穿小靴“、邢岫煙”顫顫巍巍“以此指出她們也是小腳,我覺得這是絕對不可能得。大家仔細看原文就能瞭解,黛玉是體弱貫來如此,史湘雲如果是金蓮是無法穿靴子的,芊芊女子子的腳小是可能的,但絕非是三寸金蓮,邢岫煙是因為貧寒只能典當了衣服,穿著單薄故而才會寒顫並非小腳。

曹雪芹是公認的紅樓夢作者,他生在清朝是是包衣出身,纏足這一陋習在孝莊太后時被嚴令禁止,作為朝廷公候之家,是不可能違禁的。


鯨菱曉憶


曹公在紅樓中確實很少寫纏足,原因應該有這幾種:

1.紅樓一書來源於生活。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正是清朝初年,滿人入關後,一開始是反對女子纏足的,只有部分漢族女子纏足。雖然後來放開這一政策,但是曹雪芹出身豪門,下筆之時,下意識會從身邊人和事出發,很少寫纏足也是常情;

2.紅樓夢歌頌的是一群美好的女子,歌頌的是對自由的嚮往追求,纏足一事不合天理倫常,自然要少寫;

3.書中其實提到了一個人是小腳:尤二姐,她入大觀園時賈母還掀起裙子細看。推測清朝初年,大戶人家按照朝廷規定,女子纏足者不多,中產者偶有,發展到後來,朝廷取消這一限制,底層百姓為生計需要,倒是不纏足,反倒上層社會纏足成了身份象徵,不纏足就不是大家閨秀。

清末民初,中原地區從上到下,哪怕貧寒之家,女子都要纏足,我曾親見十多位老人,都是小腳,一生幾乎沒出過所在的鄉鎮,即使這樣,她們仍以為榮,對天足大腳還要嘲笑,說是年輕時不纏足找不到婆家,纏足對女性身體及精神摧殘可見一斑。在女子能頂半邊天,為生活奔波的今天,我們很難想象。





布媽生活魔方


首先,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幾乎沒有直接描寫纏足的情節可能是出於隱藏時代背景需要。

漢人裹小腳的習慣大致能夠反映出時代背景。既然《紅樓夢》作者有意隱藏時代背景,費盡心思用假語村言,真事隱去的方式開篇,人物髮型上也儘量不顯示出清朝的風格,在文中沒有必要再用纏足的事情把時代背景拆穿了。而且,作為漢人的習慣,也沒有必要去觸碰清朝皇族的逆鱗,雖然據說後來部分滿族人也接受了這一習慣,但還是沒有必要去特意提。

再者,據研究在《紅樓夢》文中還是能夠看出纏足習慣的影子。比如賈母看尤二姐,特意看了腿腳,有人認為這是在意女子纏足為美留下的習慣;還有描寫晴雯臥室打鬧時穿著睡鞋,說睡鞋是裹足女人專用的;描寫尤三姐時也用過“金蓮”這種詞彙。曹雪芹也像描寫鳳姐家大姐和巧姐一樣,存在一定爭議的地方,可能是文稿校對刪除過程中存在紕漏,也可能是覺得這些習慣動作細節更能反應人的真實狀態,沒有特意刪除。

所以,我覺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幾乎沒有直接描寫纏足的情節更可能的原因是出於隱藏時代背景需要。





秋陽讀線裝經典


女子纏足,始於何時,無從考證,據說,中國封建社會自始至終,盛行女子腳小為美,這種病態審美觀,大概也有數千年曆史,腳就是腳,為何又有“三寸金蓮”之說,有個小故事:傳說隋朝煬帝昏庸無道,坐船東遊江都,選了百名女子拉縴。其中有個酷愛蓮花名叫“吳月娘”的女子,父親是個鐵匠。“吳月娘”因對隋煬帝暴虐不滿,讓其父打製一把長三寸,寬一寸蓮瓣小刀,用布纏好藏於腳底,然後儘量把刻有蓮花的鞋做小用以掩飾。這樣難免走路不穩,一步一搖,而且還有蓮花足跡。隋煬帝,見後大悅,傳“吳月娘”想玩賞小腳。“吳月娘”藉機用刀刺向隋煬帝,僅傷其臂。“吳月娘”投河自盡,隋煬帝下令“今後選美,纏足者一律不選”。民間女子為紀念“吳月娘”即開始纏足,這可能是“三寸金蓮”的來歷。僅是傳說,並非正史,別太當真,難說是錯是對。

《紅樓夢》沒有任何女子纏足描寫,也對。因為纏足延至清朝,數千年了,習以為常,寫與不寫無所謂,當然僅是個人猜測,也不一定對。


老兵4200


清代統治者女真族人,最早努爾哈赤建國後金,馬背上打天下,肯定沒有纏足習慣。

曹雪芹家裡是包衣奴才。

家生奴才都按照主人要求來。

纏足本來就是一種陋習,有些附庸風雅的文人喜歡在書裡描繪這種東西。《紅樓夢》明寫有纏足的只有尤二姐尤三姐,不過也沒有大肆渲染她們這一長處,可見作者本人並不是很讚賞這種“小腳”。




白玉為堂金作馬


我來解讀一下這個問題吧。

曹雪芹之所以不寫纏足,主要原因是《紅樓夢》一書不是情色小說。雖然有很多情色描寫,包括寶玉試襲人、賈璉戲熙鳳、賈瑞看小視頻,賈璉洩火二小廝,大戰多姑娘、秦鍾vs智能兒、薛蟠泰迪柳湘蓮……但都是一筆帶過,並沒有活靈活現地描繪整個過程。

有人問這個裹腳纏足有毛線的關係?

這裡面關係大了,在明清時期,女人的腳,是性器官之一。現代人難以理解,這麼畸形變態怎麼會有人喜歡?但事實就是如此。一雙三寸金蓮,足以滿足當時正常的男人的性幻想。

而在另外一本奇書《金瓶梅》裡,就有大量關於小腳的細緻入微的描寫和詩詞,詞藻之華麗,比喻之豐富令人歎為觀止。而這也是《金瓶梅》不能位列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縱觀《紅樓夢》全書,並沒有半點性器官描寫,隻言片語全靠看官想象。這一點決定了該書不是一本淫書。如果曹雪芹用大量文字描寫纏足,《紅樓夢》的整體格調就會下降一個檔次。


詩魔獨孤求踹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紅樓夢》既不寫纏足,也不倡纏足。裹足不前,這是無據之說,切莫相信。沒有纏足描寫,這點非常確定。

釵釧女子原本是末世雄傑啊,寫她們裹腳纏足自然非常不妥,因此注重細節描寫的作者並不會在書中提到易讓人聯想到纏足的弓鞋足紈等物。《紅樓夢》中發現纏足之類的說法,都僅是對書中原文的主觀臆測,屬於過度聯想,並無確實證據的。

書中有描寫女子穿“小靴”,這並不是在寫纏足,女子的腳通常比男子要小,用“小靴”稱呼女性的靴子並無不妥。“話猶未了,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這裡就更加不是纏足描寫了。

此處文字雖然簡潔,卻帶來一種令人遐思的美感,真正畫出了弱柳扶風之景象。下人通報之聲未落,黛玉便已走入房中,可見黛玉步履輕快,絕非纏足畏行之輩啊。

“金蓮”二字並不專指纏足,“三寸金蓮”方是纏足。

南朝東昏侯的貴妃潘氏有“步步金蓮”之事,後人藉此典故,漸漸開始以“金蓮”來形容美人纖足,並不專指婦女纏足。蘇軾等文藝名人的影響力比較巨大,一句“須從掌上看”使得掌上把玩女性小腳這樣的特殊愛好在文人圈層廣泛蔓延。盲目追求腳小迎合士紳惡癖的不良風氣,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

雖然纏足都是不良風氣,但這裡還是要強調一下清朝的纏足和清朝以前的“三寸金蓮”的區別。

清朝開始,一種愚蠢到不忍直視的纏足方法開始成為主流。如下圖所示,這種纏足方法是在幼女腳部生長時強行限制生長空間,最終呈現腳掌斷裂的醜陋形象,腳趾也變得不復存在。

清朝以前,女子纏足,則是學習南唐後主李煜宮中那位名叫窅娘的宮嬪。窅娘以帛繞腳,腳呈“新月狀”,跳起舞來格外好看。後人效仿窅娘,是為了使腳也能呈“新月狀”,這樣腳就會顯得纖小。

這種新月狀的纏足,並不會使腳掌斷裂,但腳趾會隨束帶的壓力而向上生長,使得腳趾翹起。鞋子具有一定彈性,並不會完全阻滯腳的生長,弓鞋的前三分之一多呈翹起狀態,使得纏足女子翹起的腳趾能夠舒適進入,也使得鞋子落地的平面部分長度變小,接近於男子手掌,恍如掌中的“三寸金蓮”。

清代以前的出土女屍,多有天足,若有纏足者,也多是腳趾骨向上彎曲,並非腳掌斷裂腳趾盡無那般慘烈景象。清朝以前的纏足僅是局部的不良風氣,以女子腳趾長期上彎打造新月狀為主,腳趾生長方向改變會帶來痛楚,但不會導致嚴重殘疾,所謂三寸金蓮更多是依賴視覺效果。

清朝流行的纏足則是廣泛的慘無人道,以女子腳趾全無腳掌斷裂為專有特色,完全無視女性嚴重致殘的痛楚,纏足後僅能緩慢行走,真的打造出了令人髮指的愚蠢畸小。

“勸你走了舀去罷,那裡就走大了腳”,對世間那種因為怕腳生長竟然不敢走路的愚人心態戲言嘲諷了一番。



彈指醉流年


【藝文雜記】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個人觀點:

雖然現在看來纏足在古代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生在古代的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覺得只是跟洗臉、刷牙、穿衣服一樣必然,又不必提及可以忽略的細節,所以也不用描寫。

即使作者意識到了纏足這一細節或者問題,但是有沒有必要佔篇幅,而且作者喜不喜歡描寫這樣的東西,都決定了作品中會不會出現這些描寫。

篇幅有限

《紅樓夢》作為一本偉大的作品,包羅萬象,需要描寫的東西特別多,大到國運家運,小到生活瑣事。但是畢竟也是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到如此細的地方。

而且大多的細節描寫都與劇情有關,不能推動情節發展的描寫,或者無關痛癢的細節,沒有必要佔篇幅。

作者好惡

雖然從宋代以來提倡婦女裹足,但是畢竟也是一種陋習,明滅人性,殘害身體的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是古代人也並一定都認可這樣的習俗。

作者曹雪芹雖然也是古代人,但可能也有自己判斷標準,不認為通行的習俗就一定是正確的。甚至,他個人也是不接受,比較厭惡這種陋習,所以不願意提起,更別說描寫。

非常感謝您看到了這裡,【藝文雜記】會持續在此領域更新不成熟觀點,期待與大家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


藝文雜記


滿族人和蒙古人都是馬上民族。因為女人也要在草原上勞作所以他們是不纏足的。而且從過去他們族群的首領到後來的皇帝都發布的詔令禁止女子纏足,尤其是對旗人更加嚴厲。在清朝上層社會的女孩子都是天足都不允許纏足。若發現有哪個家族裡女孩子纏足朝庭是要對其治罪的。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沒有描寫過纏足或三寸金蓮等情節。但是禁纏足令在朝庭官員和上等滿族人以外還是無法禁止。因為漢族人以腳小為美尊重倡導女人的三寸金蓮習俗根深蒂固。並且普遍認為天足都是苦力愚昧的下等人。後來清朝滅亡成立了民國。這時許多先進的青年女性提倡男女平等,她們走向了社會上的各種工作崗位。女人纏足已經不能適應各種工作場合。因此女人們也不再以纏足為美,都在提倡天足為新時代女人的時尚纏足的要放足。今天來說世界獨有的中國纏足這種陋習早已經成為久遠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