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傳承千年的四合院,是北京根正苗紅的靈魂;中西結合的老洋房,是上海海納百川的氣度。


孫儷主演的《安家》你追了嗎?雖然這部劇在豆瓣上剛剛及格,但是它拋出的許多接地氣的話題,卻引發很多人共鳴。


在最近更新的劇集中,“為了賣房無所不能”的房似錦遇到了麻煩——龔家花園老洋房的主人想賣掉房子,1.5億售價讓遠房親戚老太太一家眼紅了,他們獅子大開口,除非房主給5千萬,否則就賴在老洋房裡不走。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老太太一家的做法令人髮指,但生活遠比電視劇要極致。上海龔家花園背後的老賴故事,其實改編自真實故事。


01

《安家》老洋房背後的真實故事


房子的原型來自上海徐彙區一幢老洋房。2013年,灝澤(化名)因家族企業陷入財務困頓,打算賣掉家裡的祖宅。據他介紹,老洋房旁邊是空軍大院和宋家故居,佔地三畝,當時網上掛牌價2.2億。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故事結局印證了那句“善惡終有報”,老太太被警察帶走了,上海老洋房也隨之上了一把熱搜。


建築是一個城市的縮影,是矗立在地面上的文物遺產。


如果說傳承千年的四合院,是北京根正苗紅的靈魂;中西結合的老洋房,則是上海海納百川的氣度。


偵探君曾偶然路過巴金故居,上海武康路113號的老洋房。這是巴金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地方,他在這裡完成了《隨想錄》。看著庭院裡的白玉蘭,淡定自若的大花貓,就像膠捲裡靜謐的風景畫,安詳寂靜。


上海老洋房滄桑而厚重,它們訴說著崢嶸歲月,也見證了近百年上海的變遷。


02

被“藏”起來的歷史小樓


你一定在電影裡見過這樣的場景:弄堂的留聲機咿咿呀呀唱著綿軟小調,一位身著旗袍的女子獨坐屋內,曼妙身姿驚豔至極。


上海西區有一條馬路,名叫愚園路。


愚園路全長不過3公里,卻留下太多名人的身影,錢學森、黃炎培、康有為、顧炳森等都曾在這兒生活。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上海愚園路老洋房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西頭1136弄的汪公館是這條路上最有名的建築,它是大漢奸汪精衛故居,也是王伯群“金屋藏嬌”的地方。


但人們鮮少知道,有著“近代中國實業縮影”美譽的寧波小港(現為北侖區)李氏家族也曾居住在這裡——愚園路541弄2號。大樹、高牆將這棟歷史小樓藏了起來,院子裡多年沒有修剪的植被,顯得有些雜亂、破敗。


1822年,15歲的李也亭闖蕩上海灘,開啟了李家百年興盛的第一步。


當時,沙船業發展迅速,“沙船三寸板,板內是娘房,板外見閻王”,高風險下伴隨著高利潤。在酒店當學徒的李也亭,由於每天上船送熱酒,很快與船工打成一片。19歲時,李也亭跳槽至沙船業,積有餘資後,開設了“久大沙船號”。


咸豐年間,海盜猖獗,李也亭決定購買軍艦護航,幾人籌資7萬銀元買下了中國最早的蒸汽機動輪船——寶順輪。據記載,寶順輪投入使用後大展神威,短短4個月俘獲68艘海盜船,生擒和剿殺了2000多名海盜。


李也亭被稱為上海灘“航運業鉅子”;李氏家族第三代掌門人李詠裳,則被稱為“上海錢業巨擘”。李也亭曾留言後世:“不論子侄,只以能者為繼”。二代掌門人如此,三代亦是如此。


李詠裳時代,不僅開錢莊投資金融業,還開始大規模投資上海房地產,組建了天豐、地豐、元豐、黃豐四家地產公司,取自“取自天、地、玄(元)、黃”之意。


1931年,60歲的李詠裳急流勇退,並買下了愚園路11號(今愚園路541弄2號)一套洋房,取名“和順村”。“和順村”草木葳蕤,綠草如茵,庭院中擁有眾多名貴樹木、珍稀花卉,還有噴水池、網球場,頗具英式鄉村庭院風格。


李詠裳在花園南端闢出一塊土地,建造了6套三層聯排別墅,由子女分住。在他眼中,親情始終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既能相互照顧,又互不干擾。


幾十年過去,別墅的主人換了一波又一波。水泥外牆斑駁黢黑,百葉窗佈滿灰塵,張牙舞爪的青藤毫無章法地在牆面上攀附......唯一不變的,是別墅背後的傳奇故事,尖頂圓拱、紅磚露架,無不訴說著上海的興衰史。


一條道路就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每條路又藏著自己的秘密。


作為上海永不拓寬的64條馬路之一,愚園路寧靜優雅,又帶點小浪漫,老洋房裡既有諜戰往事,也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身影;但它又是可以觸摸的,夾雜其間的咖啡店、酒吧讓這裡充滿了生活的味道。


03

老洋房:時髦裡有煙火氣


從新天地沿復興中路向西直走左拐就來到了思南路。和周圍熱鬧的淮海中路、新天地相比,這裡如同另一個世界。


思南路是上海最文藝的一條小路,不僅因為旁邊碩壯的梧桐樹,更是因為這兒曾是絲毫不輸徐匯的名人聚集地。走進這條街道,畫面都變成了偏黃的復古色調,處處透露著舊上海的摩登氣質。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思南公館的紅磚綠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思南公館一隅,有一幢三層獨立洋房,原是“宋氏三姐妹”宋靄齡與丈夫孔祥熙的故居。


一個世紀過去,孔府搖身一變,成了一家美食餐廳“思南江宴”。據說,宋靄齡最愛吃的就是長江魚鮮,所以這裡主打淮揚菜。


步入餐廳,身著旗袍的服務員迎面走來。紅木樓梯,歐式沙發,留聲機裡的輕柔音樂緩緩響起。


餐廳裡保留著許多古董字畫和民國時期的老照片,同時也保留了上個世紀的溫度。透過老虎窗俯瞰院落,寧靜致遠。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思南江宴餐廳內部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觥籌交錯間,也讓這棟小洋房變得更有韻味。


宋靄齡、孔祥熙是上海灘最顯耀的夫婦之一。宋靄齡是第一位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女性,孔祥熙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孫,也是當時的“山西首富”。


有人說,這並不是一部羅曼蒂克愛情史。但誰又知道,老洋房裡發生的浪漫。不曾撒嬌的宋靄齡,在孔祥熙面前也有少女情懷。


歷史專欄作家“亭殿閣”曾在文章中描寫過這樣一段細節:梳妝檯前,宋靄齡一手拿著紅寶石耳環,一手拿著翡翠耳環,在耳垂邊比較:“你看我戴哪個好看?”這時,孔祥熙總會放下手頭事情,走到她跟前,仔細端詳一番,然後挑選一個,親手給她戴上。


和宋靄齡、孔祥熙故居一樣,很多名人故居早已被頂級餐廳、奢侈品大佬承包了。


開在陳立夫故居里的和平官邸,以上海菜和廣東菜為主,餐廳不乏名家珍藏字畫,還有慈禧太后後宮牆上的刺繡。當美食與名人故居碰撞,一種文藝、懷舊的氣息令人神往。


而擁有百年曆史的奢侈品品牌,也總能在滬上名人故居中找到“共鳴”。


Prada耗時6年對榮宅進行修繕,舉辦了上海榮宅羅馬藝術展;原英國領事館則成了百達翡麗上海源邸......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百達翡麗上海源邸 圖片來源:百達翡麗官網


據瞭解,上海現存老洋房不到5000幢,但90%以上歸國家所有。私有產權老洋房只有200多幢,其中產權清晰、可出售的不超過100幢。


稀缺性讓老洋房成了投資界的寵兒。


位於愚園路699號的嚴家花園,2009年被盛大網絡CEO陳天橋2.8億購得後,房價幾乎是一年漲1億,2016年對外報價高達63.7萬/㎡,比位於北京後海北沿鴉兒衚衕的“亥四合院”還要高出很多。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04

“最合理想的逃世之地”


上海有一群人被稱為“老克勒”,他們是上海較早接受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人群,這部分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老克勒們喜歡在洋房舉辦舞會,他們聚在一起,或喝著濃郁咖啡,談天說地;或聽著悠揚的爵士樂,翩翩起舞。老克勒們非常講究生活品質和情調,也比較懷舊。


有人說,洋房,或許只有張愛玲才懂。


張愛玲出生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多次換居的她,最鍾愛的莫過於上海常德路口的“愛丁頓洋房”(如今叫“常德公寓”)。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它是當年這條路上最高的建築,一幢7層的意式風格小洋樓。黛粉色的牆面夾雜咖啡色線條、寬敞的鋼窗搭配環形大陽臺,還有樓前那排法國梧桐,都在抒寫著張愛玲的生活與理想。


她在這裡成名,寫下了《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她在這裡戀愛,愛丁頓洋房是她居住時間最久的地方。


洋房處於鬧市,給了張愛玲久違的煙火味。“屋頂花園裡常常有孩子們溜冰,興致高的時候,從早到晚在我們頭上咕滋咕滋銼過來又銼過去,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裡磨牙。”


但是,張愛玲似乎又永遠站在熱鬧之外。“每日有人送報送牛奶,洗澡有熱水,家務和煮飯都有傭人操辦,極少出門。”據說,有人來訪,她會自己站在走廊裡隔門回答“張愛玲不在!”


《安家》上海老洋房原型曝光,掛牌價2.2億!老洋房到底多值錢?


在張愛玲看來,“洋房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


“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們,往往記掛著和平幽靜的鄉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蜂種菜,享點清福,殊不知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閒言閒語,而在洋房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


晚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在家中寓所死後一星期,張愛玲才被發現。


餘秋雨回憶到: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


老洋房作為上海最經典的住宅形式之一,早已成為眾多上海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


林語堂曾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洋房裡。”


對於四合院和老洋房,你更喜歡哪種建築?評論中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