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貴族不捕魚":《理想國》中不屑的魚,為何成為雅典人吹捧的對象?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是歐洲文明的搖籃,古希臘並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整體稱謂,古希臘文明誕生於希臘半島和愛琴海海域,西方有記載的文字、科學、藝術都是從古希臘開始,它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古希臘人類的智慧讓世界人民所敬佩,故有"言必稱希臘"之說,它的文化結晶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高峰。

"藍色的浪漫,白色的純淨,交織成希臘的完美"古希臘是詩人們尤其嚮往的,是淨化心靈、啟迪智慧的,古希臘不止存在名揚世界的古希臘文明,古希臘同時也是西方飲食文明之源。魚,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古希臘,食魚並不僅僅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在古希臘食魚也並非小事?

一、探究古希臘的環境

1.地理環境

古希臘處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衝,巴爾幹山脈的支脈把全島分成北、中、南三部分。多山環海,地勢崎嶇不平,山嶺溝壑、僅有小塊平原,土壤貧瘠、淡水資源匱乏,致使其耕地缺乏且無法滿足農產品的灌溉條件,不利於大部分農產品的種植,因此農產品匱乏。

同時由於島嶼多山環海,浩瀚的海域賦予古希臘廣闊的發展空間,海岸線曲折使古希臘擁有眾多天然優良港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產品、魚類產品豐富

2.人文環境

古希臘多島嶼多山環海的地理環境,古希臘各個城邦相對隔離,使古希臘大部分城邦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狀態,古希臘羅馬城邦社會結構,其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公民為核心所建立的等級制,等其中又分為公民、自由人、奴隸三個等級。

古希臘城邦建立初期,大部分普遍實行的是貴族政治,出身於顯赫氏族家庭而擁有高貴血統的社會上層在城邦中佔有政治和宗教權力,擁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地位,十分尊貴。

就雅典來說,提修斯改革把社會分成貴族、農民和手工業者三個階層。宗教祭祀與政治統領的權利由氏族貴族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一個社會中,政治權利的提高必然會影響社會地位的變化,因此,貴族政治的建立極大提高了貴族在社會中的社會地位。

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的,是少數人的民主。雅典民族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雅典民主是小國寡民的產物,真正能夠享受民主的人只是少數。

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古風時期,貴族是不捕魚的,只有窮人才從事捕魚業,古希臘各個城邦法律不同,關於從事航海捕魚業的規定也不同,例如斯巴達城邦就禁止本國公民從事航海和捕魚等行業;希諾特人也被禁止從事捕魚行業;僅最低等的庇裡阿西人被允許從事捕魚業。

而部分教會也對食魚有著要求,例如禁食某些魚類及對某些神聖水域的魚也是被禁止食用的。同樣,柏拉圖的《理想國》中也談到,在軍事行動中,不會給士兵吃魚;在宴請英雄的宴會上,也不會出現"魚"。

3.氣候條件

全球氣候變化是在週期變化範圍內的變化,會出現週期性冰河和週期性,而當中一個宏觀的週期變化中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小週期。從目前的考古來看,通過文獻材料及氣象學的材料顯示,證明在公元前十世紀到公元前八世紀,全球氣候處於冷化時期而在其後便出現了冷化後的乾旱期。

也就是說,處在同時期全球氣候冷化的希臘半島,也會出現冷化和幹化的現象,古希臘初期(公元前八世紀)的氣候有可能類似於今日中歐東歐的氣候,即帶海洋性的溫帶大陸氣候,冬夏溫差縮小,全年降水較均勻,尤其是夏季也會出現降水。推論是從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異反推出來的,因為全球暖化會令熱帶擴張,溫帶北移,寒帶壓縮;同理,冷化過程應是熱帶壓縮、溫帶南移。

公元前七世紀左右開始,

全球週期冷化大致達到頂峰,所以開始進入暖化過程,此時的全球氣溫雖在回暖的小波動內,但總體還是比如今氣溫要低,大約接近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氣溫,但無論如何,總體差異不算大,所以古希臘文明後期應該已經恢復到相對差異較小的地中海氣候。

二、荷馬時代到古典時期的古希臘

1.荷馬時代的古希臘

荷馬時期(公元前十二世紀到公元前八世紀),荷馬時期是由《荷馬史詩》作者的名字來命名的,荷馬時期是希臘神話的形成期,也是造型藝術的萌芽期。荷馬時代的希臘處於軍事民主制時期是氏族社會向國家的過渡時期,氏族、胞族和部落的制度還保留著若干特徵,軍隊的編制也按氏族部落組織。

在各個部落中設有:軍事首領、議事會、民眾大會,其總趨勢是,軍事首領和議事會的權力日益增加,而民眾大會的權力日漸減少。氏族內部貧富分化,普通成員靠小部分分地存活,貴族擁有大量土地,軍事首領擁有大量財富,並僱傭工人和佔有奴隸。

《荷馬史詩》中經常有描寫人吃肉的場景,卻鮮少見到人吃魚的畫面,在荷馬時期的狩獵和捕魚業也被算作是畜牧業的資源,但荷馬卻幾乎不提到魚。

2.古希臘前期不食魚的原因

古典時代(公元前五到四世紀),它前承古風時期,後啟希臘化時代,希臘與波斯的戰爭中,希臘各邦戰勝波斯後,彼此互相爭霸。在此時期,希臘社會經濟的特點是

"發展極不平衡",一方面,少部分城邦中商業和手工業得到相對高度的發展,奴隸被廣泛用於生產領域,進行生產。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城邦仍然保持著古風時代的面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繼續佔整個社會的主導地位。古典時代,隨著城市的繁榮,貿易愈發活躍,城市的發展也帶動了建築業的發展,活躍的商業貿易與手工業的發展同步進行。在這個時期,希臘的經濟是一種農工商混合的共生型經濟,但仍然是"以農為本"的道路。

古希臘在戰爭中經常以少勝多。馬拉松一役中,希臘戰死192人,波斯4500人;溫泉關一役裡,斯巴達人戰死300,波斯損失超過20000;薩拉米斯海戰中雅典也大敗波斯,而波斯的兵力是雅典的五倍之多。

希臘的士兵們保衛積極的家園、捍衛國土,在希臘人眼中是英雄般的存在,在戰勝後,通常會舉辦宴席招待獎賞英雄們,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到,在軍事行動中,宴請士兵的宴席上也不會見到魚類,且即使士兵常駐於海邊也不會給他們吃魚,

中國有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為常駐於海邊的士兵卻不沾魚腥,這個現象倒是十分有趣。

從古希臘屢次以少勝多的戰績中,可以知道雖然士兵數量不多,但是古希臘人對於士兵是有培養的、是重視的。而吃飯直接關係到軍隊在下一場戰鬥中的表現,古希臘人對軍糧也十分重視,選擇的食物包括大麥、小麥、小米、葡萄乾、牛、羊、雞、葡萄酒和各類蔬菜。一旦機會合適,還會想盡辦法搞到鴕鳥、蜂蜜、野驢、鴇、羚羊、奶酪等食品,魚類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脂肪酸,但卻不屬於士兵的伙食範圍,也是令人不解的。

大部分的希臘國土及希臘人殖民的地區都離海較近,在古風時期,古希臘的詩人也常在作品中提到吃魚、捕魚以及對海產品的買賣,人民也以各種形式創新著對魚類的烹飪方式,在古希臘時期的陶瓶畫中也可以看到人民捕魚的畫面,但是,長久以來,希臘人民對食用魚類是懷有偏見的,將食魚者視為貧窮、野蠻、粗鄙之人

戰勝的慶功宴席上不見魚類、常駐於海岸的士兵不吃魚、士兵伙食範圍內沒有魚類這些現象中都可以看出,魚類是被古希臘人所不喜的、討厭的。"貴族不捕魚,窮人才捕魚",魚是人們看不起的食物,吃魚是貴族在飢餓難耐之時迫不得已的選擇。

在古希臘,斯巴達城邦禁止本國公民從事捕魚業,希諾特也禁止從事捕魚,只有最低等的庇裡阿西人可以捕魚;一些教派也有禁食某些魚類的要求,這些現象都可以反映出古希臘人對於魚的不喜,而這種不喜產生的原因主要還是

"魚"貧窮野蠻的形象。

三、古希臘人食魚的原因

1.農業結構的變化

在荷馬時期,農業和畜牧業在經濟中佔主要地位,捕魚業並不興盛。

到了古風時期

,農業發展,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於發展農業,由於牧場收到農業發展的侵襲,野味減少、牧場縮減、牲畜數量大大下降,因此公眾的飲食結構開始發生改變,牛、羊等牲畜數量減少,價格提高。

在肉類中,除了豬肉價格較低,其他肉類價格都相對較高,因此並非所有人都能吃得起普通肉類,因此,長期被希臘人所不喜的魚類開始逐漸登上希臘人的飯桌,成了主要副食,富人吃新鮮的,窮人吃醃著的,雖然魚類有限,但在整體上,魚在食用肉類中,尤其是日常伙食中,開始變得重要

2.營養價值

希波克拉底探討食物屬性和健康的關係時認為,比目魚易消化,而鯔魚和鱔魚等棲息於泥水的魚則難消化,對身體不好,章魚和烏賊對視力不好,但有利於通便,氣息於岩石附近的魚類多屬乾性,河魚和池魚也難以消化。

魚類具有豐富的蛋白質,易吸收、脂肪含量低,食用魚肉對心血管有益處,希波克拉底關於這些魚類的討論也

側面反映了人們食用這些魚。食用普通魚類成本不高卻有高營養價值,因此食用魚類的人數也增加了。

3.身份象徵

雅典人對魚的依賴性超過對肉的依賴性,因此專門設有魚市,一些平價且美味的魚在魚市十分受歡迎,例如薩丁魚等小魚的價格變動常常牽動著人們的心,普通人們會購買較為平價的魚,進行醃製後可以作為鹹魚食用,或者時以最普通的辦法處理魚類進行食用。

在魚類開始廣泛使用後,富人們也會將魚類端上自己的餐桌,魚的價格波動較大,普通人常醃著吃,而富人食用鮮魚或昂貴的魚類,古希臘人重視烹飪,甚至將烹飪作為鑑定主人社會階層的工具,富人們會對魚類進行分類,並且有不同的烹飪方式,用上好的食材和調味品對魚類進行處理烹飪並且進行精緻的擺盤設計。因此,食用新鮮昂貴的鮮魚成為夫人和窮人不同身份的判別方法。

四、結語

飲食作為人生理活動的重要環節,它時時刻刻圍繞著人,同時也見證著歷史的發展,飲食文化不僅僅只是飲食,它也同步見證著歷史的發展,與人類精神文明相關聯,承載著一個時代中最基本的文化內涵。

魚類從被古希臘人所不喜到成為飯桌上的潮流,見證的是一個時代農業發展的結構變化;窮人和富人食用不同魚類、運用不同烹飪方式的差別,讓我們所看見的是不同階層對生活細節的追求。"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僅是味蕾上的滿足,更是歷史長河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