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惡魔不全是罪惡。善惡自在人心

記得在《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中看到過對“善惡”一詞的解釋為:“

合於理的稱之善,乖於理的叫做惡。”也就是善惡的區分在於順理和逆理,就像電離平衡的特徵一般,平衡遵循的原則在於四個字:動等定變。由此可見平衡是一種相對的狀態,而善惡的平衡就是在順理和逆理之間追求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相對狀態的確立又是以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為其標準的。

村上春樹因為親身經歷並調查日本奧姆真理教的惡性事故,因而他便想從中詮釋人類如何控制他人與自我控制,以及他們的思想靈魂究竟是怎樣被異化的。因此,這也成為了他創作《1Q84》的直接原因。小說的主題很是宏大,且多樣性,善惡平衡就是其中之一。但在這個充滿善惡辯證的故事裡,對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卻又沒有給出完全的或者是明確的界線,如果以故事裡的人物深田保的話來說就是: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善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不斷的改變所處的場所和立場。一個善,在下一瞬間也許就轉換成了惡,反之亦然……但重要的是,要去維持住轉換不停的善與惡的平衡。一旦向某一方過度傾斜,就會難以維持現實中的道德。對了,平衡本身就是善。”

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契訶夫的那句名言:“小說家不是解決問題的人,而是提出問題的人。”那本文就來探討一下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惡魔不全是罪惡。善惡自在人心


小說中表現的善與惡

①以人物的兩面性來模糊了善惡的界線

村上春樹在《1Q84》這部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且複雜多樣。我們難以對人物的好壞進行明確的劃定,可以說,在讀者心中,善惡的標準非常模糊。這便看到村上春樹對人物塑造的高明,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對於善惡的看法。

這篇小說的女主人公是青豆,她表面上是一名健身教練,私下裡卻還擁有暗殺者的身份。她是一個能力很強,非常受學員歡迎的教練,但也是殺人不眨眼的暗殺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青豆雅美殺掉的都是有家暴傾向和犯罪行為的男人,那這何嘗不是一種義舉?

而男主人公天吾則是一名老師,兼任業餘記者。童年時期母親的出軌給天吾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以至於他不願意面對任何人和任何事,不願意承擔責任。大學畢業後,他一事無成,由於對婚姻的恐懼,他沒有結婚,只有一位性伴侶。當小松委託他改寫小說時,他受到良心的譴責,想要中止寫作並退還稿費——這說明他本質並不壞。作為老師,作為記者,他正直、勤奮、可靠,但同時他也有其陰暗的一面,這使得他成為小說中的一個矛盾體,我們很難判斷他的好壞。

老夫人緒方靜慧,像她的名字一樣,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情商超高,她創建了心理諮詢室和收容所,接受所有受暴力殘害的女性,然而,她還有冷血的一面。她的女兒飽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選擇自殺,為了給女兒報仇, 她將女婿折磨到生不如死的地步,同時,她是青豆暗殺行動的支持者。由此可見,緒方靜慧被無情傷害過,但她又不甘心,要以牙還牙,因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綜合來看,一方面她極其富有愛心,另一方面她冷血殘酷。

深田保,他是"先驅"(一個宗教組織)的領導人。在周圍人的眼裡,他精明、樂觀、大方、有上進心,但同時他是一個強兼幼女的混蛋。然而,青豆後來發現,他的罪行有難以啟齒的緣由,後來他甚至主動請求一死,讓青豆也為之矛盾。

上面這四位人物,雖然他們在性別、年齡、社會地位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具有雙重身份和雙重人格。四個人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與壞人、善良與邪惡的化身。這樣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善惡的界線,成為一種交互渾濁的狀態,故事的整體也自然脫離了傳統的單一性和純粹性,呈現出了現代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②以非現實的手法來闡明善惡的平衡

小說中還有著"小小人"這一概念,他是由深繪里引導的。小小人能對世界造成間接的影響,這種影響能被深繪里所感知和傳達,他們之間的關係具有神秘色彩,超越了善惡的評判標準。

聖女般的深繪里:在小說中,深繪里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她能預測未來,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而值得一提的是,深繪里和天吾之間有些微妙的關係,他們共享血肉,有意識相通。天吾在深繪里的幫助下做了很多以自己的能力難以完成的事,這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

魔幻色彩的小小人:關於小小人的善惡,很難講清楚,但他的每一次出現都具有魔幻性並伴隨著靈異事件。小小人從遠古時期就已經誕生了,比人類的出現要早的多,可以理解為小小人超越了人類判斷善惡的尺度。連“先驅”教主都不知道:“我們從遠古時代開始,就一直與他們生活在一起 ,早在善惡之別還不存在的時候,早在人類意識還處於黎明期的時候。”

《1Q84》的中文翻譯者施小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小人存在於人類身體內部,他是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定程度上能控制人腦。”而村上春樹在回憶時說到,住在深山裡的小小人超越了善惡界限,當他們走出深山,和人類產生交集的話,往往帶著消極的影子。村上春樹還說小小人是神話了的象徵物,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我們可以把他理解為超現實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把小說中的小小人理解為作者把意識具體化魔幻化的事物。小小人存在於每個人的意識思想中,是人頭腦意識的一部分,也是人思想的具體表現形式。小小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大小,同時意志也隨之變大或縮小,當意志變得足夠強大時,可以控制所有事物,這令人感到恐怖與驚慌。這時小小人的引導者深繪里和天吾站在一起反抗小小人。他們用自己的善來抵制所謂的惡,以此實現善惡的相對平衡。

③以宗教的兩面性來消解善惡對立

證人會:是小說中提到的一個組織,它並不全是消極方面, 而是時好時壞,讓人捉摸不透。青豆及其家人都是證人會成員,並且極度崇拜證人會,這也是她在童年時受到他人的排擠和孤立的原因。對於小孩子來說,被孤立是最為痛苦之事,從這一方面看,證人會給人帶來的是負面影響。但是它也有積極的地方。青豆長大後發現,在宗教的影響下的生活,非常愜意,能讓自己冷靜。當青豆為自己的好友報仇而第一次殺人時,竟然無意識地說出祈禱詞。在這裡,證人會又具有正能量的積極作用。

先驅:是深田保創立的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宗教組織。先驅不像傳統的宗教組織那樣有壓迫感,它在組織上相對鬆散,給成員一種自由感,內部成員主要是一些高級知識分子。表面看上去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組織,但其後期發展出武鬥派,與警察對峙。

宗教的集體生活體現了典型的宗教苦修式的生活方式,其中的子體、母體和小小人是有所隱喻的。母體是人本身,而通過空氣蛹製造出來的子體則代表人最深層、最強烈的內心渴望,少女的子體,代表少女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所以後來少女逃出了集體;牛河死時,小小人從他的口中出來,用其頭髮做成空氣蛹,表現的是牛河對自身容貌等現狀的不滿。所以,當內心深處的渴望變成具有形狀的實體時,也就表明內心某一部分的慾望已經膨脹到了極致。宗教一方面投合人們心靈的渴求,另一方面,又因其以信仰或意識形態為準則而無法以倫理的善惡來進行批判,同樣的如神一般存在的小小人也不能以善惡來批判,而小小人控制的先驅組織,因為它的宗教特點,也脫離了善惡的存在,善惡對立因此而被消解掉了。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惡魔不全是罪惡。善惡自在人心

善惡平衡的意義是什麼

①是對體制的思考

小說中表現的善惡平衡觀念正是反應了村上春樹對體制的思考。因為他在一次受訪時曾說:”奧姆真理教事故將存在於現代社會中的何謂倫理這樣的大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犯罪的人和沒犯罪的人之間相隔的避障要比我們想象的薄弱。假設中有現實,現實中沒假設。體制中有反體制,反體制中有體制。我想把這樣的現代社會系統的整體寫入小說。我幾乎對所有的出場人物都加以命名,對每一個出場人物都能反應我們自身的影子一樣,儘可能精心地去塑造。”

正如小說中的深繪里、青豆、天吾對小小人的對抗。小小人雖沒有明顯的善惡標記,但他就好像是一種約束人們的體制,而對於追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人來說,這無疑就是相對的惡的存在,這種惡的存在決定了必然有與之相對抗的另一個存在來維持平衡。小說中的青豆和天吾最終一起攜手逃出1Q84的世界,他們就是另一種存在的象徵,也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作者的美好願望的寄託。他們在新的世界中雖有“相應的威脅,或潛伏著危險”,但與1Q84的世界相比,那裡有代表光明的“嶄新的太陽”。這也是平衡對抗的結果,也是村上春樹對善惡平衡的深層思考。

②是對個體的思考

我們再來看看小說中善惡平衡的具體體現——複雜的人物身份和關係、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的環境以及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敘事——不單是對村上春樹個人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使他的創作由“私文學”到“公文學”的成功轉化,也對每個人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促使我們對人性作進一步的思考。

善惡有絕對和相對之分,小說中的善惡平衡當屬相對的善惡觀,或者如小說中所言是超越了善惡的善惡。不過通過這部小說我們可以發現,村上春樹一直在探索和挖掘善惡背後的東西,人性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點。人性原本是沒有善惡之分的有的只是在一定環境狀態下的適應,以及為適應這樣的環境而表現出的相對的善和相對的惡,而人的行動本身只是為了打破舊平衡創造新平衡,並不涉及對善惡結果的追求。

人通常狀態下不能理解或者及時的意識到當做出某個自認為理所應當的行為時,其實已經在自認為的背後埋下了或淡或濃的陰影。而陰影是邪惡的存在,與我們人類是積極的存在相仿。我們越是努力成為善良、優秀而完美的人,陰影就越是明顯的表現出陰暗、邪惡的意志。“

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陰影,有陰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沒有陰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沒有光明的陰影。”卡爾榮格的話道出了善惡的相對存在,同時又在相對狀態下表現出平衡的意義:有光明必然有陰影與之對立;有善的一面必然有惡的一面與之抗衡。人性亦是如此。這就是對善惡平衡意義的思考。

讀過這本小說後不難看出,雖其表面看來情節設置的離奇,但卻並不影響其深刻的思想內核。村上春樹在對體制、宗教、暴力等問題思考的同時,也留給了讀者很大的思想空間。正如本文開頭所說,這是一部提出問題的小說,它能讓讀者在關注人生的基礎上對人性作進一步的思考。當然,它也暴露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在發現了善惡之間互相包容和轉換的相對性之後,只是將其具有的相對性展現了出來,卻並沒有將表面的相對性引入過去的歷史中去定論究竟何謂善、惡。

不過也正因如此,真正的善與惡便潛入了每個讀者的心中,讓我們自行給予標準。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惡魔不全是罪惡。善惡自在人心

結語

《1Q84》是對社會中善與惡的真實寫真,雖然讀起來荒誕,具有魔幻主義色彩,但是小說中的人物卻又如此真實,書中的善惡觀來自村上春樹的人生體驗與價值觀,也反映了對他產生深深影響的現實社會。關於善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因為當所有故事結束時我們便發現,“惡”並不是絕對的惡 ,而是一種迫不得已抑或為了維護周圍世界平衡而做出的選擇,譬如小說中老夫人所言“我們不得不思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種對善惡標準的不斷追求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演進。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惡魔不全是罪惡。善惡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