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你想象的更強大:村上春樹的成功人生,寫作和跑步缺一不可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來到這個世界。

村上春樹的人生可以稱得上是相當順遂,即便總是遺憾地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但除此之外,他已收穫了太多。他29歲開始寫作,寫出的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當年的日本群像新人獎,在文學創作領域,像他這樣順利的開篇也是不多見了。

這樣的順利並不是曇花一現,他也沒有“江郎才盡”的煩惱,他之後的作品也是寫一部成功一部,如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光日文版的銷量就突破了一千萬本,2009年出版的《1Q84》更是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他的作品不僅在日本擁有極高的人氣,在世界範圍內也廣受歡迎,可以說是成就非凡。

你比你想象的更強大:村上春樹的成功人生,寫作和跑步缺一不可

這樣成功的寫作人生,並不能僅僅用天賦或運氣來概括,更多地來自於他的積累和自律。

村上春樹從小就愛看書,而他的父親也支持他買書,只要不買漫畫、八卦雜誌這樣太過明顯的雜書,其他的基本上可以隨便買,父親的慷慨給了他充實且愉悅的閱讀時光,這對於他之後的寫作道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學時的他也是個問題學生,並且有著讓我們倍感親切的一面:感興趣的認真學,不感興趣的隨便對付,逃課也是少不了的。儘管如此,他的寫作能力已初見端倪,經常能在校刊上發表文章。

一個人曾經的經歷和積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現在的自己。或許對於村上春樹來說,年少時讀過的那些書,哪怕回憶起來不少內容已經模糊,但那些文字描寫,那些認知和思想,都在潛移默化中被吸收,成為寫作的養分。

之後他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畢業,文學相關的教育背景令他具有出色的文學素養,同時他也很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對英語文學的熟悉為他的寫作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表述方式,也使他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喜歡爵士樂,年輕時甚至一度開了間爵士樂酒吧,並經營了6年之久。而當他決定走上職業寫作的道路,他很快找人轉讓了心愛的酒吧,因為他已經明確了自己今後的道路:堅持寫作,專注寫作。可以說他是個目標清晰,並能為實現目標而毫不猶豫做出取捨的人,再加上堅持與專注,這樣的人又怎會不成功呢?

從他開始寫作,他就開始跑步,一直到今天。他跑過世界上很多地方,參加過多次馬拉松比賽,甚至跑過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對他來說,跑步是愛好,也是工具,讓他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從而更好地維持高效的寫作狀態。

你比你想象的更強大:村上春樹的成功人生,寫作和跑步缺一不可

他每天清晨5點起床,寫作,處理雜事,跑步,這些構成了他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日常,似乎更像是一種修行。一天這樣過並不難,難的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沒有藉口,也沒有懈怠。

人們不免會困惑,這樣日復一日固定的作息,不會影響寫作的靈感嗎?村上春樹的回答是,並不會。也許人們想象中的作家應該過著與普通人截然不同的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和衝突,充滿或浪漫或悲愴的文藝色彩,那樣的作家的確有,但村上春樹並不是他們中的一個。

你比你想象的更強大:村上春樹的成功人生,寫作和跑步缺一不可

村上春樹的書桌

他甚至為跑步寫了一本書,一本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他在書裡說過這樣的話:“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所以他可以這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下去,跑下去,他一點一點鍛煉出自己自律的肌肉,始終讓自己處在集中、簡單的狀態裡,處在把寫作和跑步當成習慣並刻進血液的境界中。

你比你想象的更強大:村上春樹的成功人生,寫作和跑步缺一不可

村上春樹的書房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堅持不了,其實是大腦的想象在代替我們做決定,這個時候如果咬咬牙扛過去,就會發現並沒有想的那麼可怕,自己還是一樣挺過來了。然而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堅持過一次就足夠的,需要長期多次的強化訓練,才能被大腦接受,從而真正拓寬自己的界限。

通過不斷的堅持多做一點,多走一步,慢慢地,我們可以比自己想的更強大,正如村上春樹在文章中說的那樣,“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