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白天,17個黑夜,無眠的世界,你能做些什麼?

但也沒有因此感覺光陰虛度。我僅僅是感到驚訝,驚訝於昨天和前天毫無區別,驚訝於自己被編排入這樣的人生,驚訝於自己留下的足跡甚至還未及認清,就在轉瞬間被風吹走,變得無影無蹤。————村上春樹《眠》

村上春樹

日本作家。生於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問世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已突破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創上市12天銷售100萬冊的空前紀錄,被譽為日本文學新千年的偉大開篇。寫作之餘,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

村上春樹 | 17個白天,17個黑夜,無眠的世界,你能做些什麼?

前段時間的忙碌告了一段落,緩口氣後,蒐羅一下書架,還是那看過的幾本書,隨手還是不自覺得拿起了村上春樹的《眠》。好久了,這位老爺子依舊在創造著他獨特的小說。每次諾貝爾文學獎後,村上春樹就被人提出來,你說是遺憾也好,批評也好,我總會看看,對於村上的言論,總有種親切,大致是覺得他還未被遺忘。近來他更被評價為被高估的作家,我不可置否,只因村上的書太過關注人心,描寫卻不如其他名家。但大夥愛讀。他的書只要隨意翻置某頁,便足以品讀甚久。那是在拷問,在引導,在尋求,在解脫,讓人難受又迷戀,怎麼能不讀一讀。

初讀村上的書,完全是一個巧合,在偶爾看一個文學雜誌時無意看到頁腳上常常寫上笑話或名人名言的板塊中寫著《挪威的森林》中一段話——死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盯著這句話想了許久,決定看看原著中作者的含義。後來,我愛上了春上的書。

我非酷愛書之人,但名家看過的也還有一些。但都是如萍水相逢般的泛泛。而村上的書就如鏡中的自己,卻在與自己對話,那種深深地驚駭。也許沒看之前,我難以察覺到我自身對幸福的渴望有多麼深刻。原來孤獨也可以這麼賞玩。接受吧。這是我從村上那得到的答案。

17天,我不曾閤眼。17個白天,17個黑夜,無眠的世界,你能做些什麼?

《眠》,這本文字寥寥幾萬的書,卻讓我回味不止。而那時恰好是我失眠的時候,多麼美妙的巧合。在失眠的,又或許是進化的情況下,看到的東西多麼奇特,而這種平凡到噁心、到美麗、到清麗,他看到了,並寫下了,而且寫的很好。隨手翻至,都是妙語。當人真的從俗事中解脫出來,原來世界是這樣的。我們被時間與規律矇蔽了,看不到正常中隱藏著的不正常。

村上的書隨為青春派的書。但同齡人少有人讀。很少有人願意去品讀《且聽風吟》緩慢,悠然的感情。在《1984》那樣赤條條的鞭撻下,《1Q84》那樣瞬息中隱藏的血淚顯得那樣難以琢磨。我沒法言明品酌村上書的快感,我也不知日漸心燥的現在還能不能悠然地在燈下伴書慢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