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恶魔不全是罪恶。善恶自在人心

记得在《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中看到过对“善恶”一词的解释为:“

合于理的称之善,乖于理的叫做恶。”也就是善恶的区分在于顺理和逆理,就像电离平衡的特征一般,平衡遵循的原则在于四个字:动等定变。由此可见平衡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善恶的平衡就是在顺理和逆理之间追求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相对状态的确立又是以大多数人能够接受为其标准的。

村上春树因为亲身经历并调查日本奥姆真理教的恶性事故,因而他便想从中诠释人类如何控制他人与自我控制,以及他们的思想灵魂究竟是怎样被异化的。因此,这也成为了他创作《1Q84》的直接原因。小说的主题很是宏大,且多样性,善恶平衡就是其中之一。但在这个充满善恶辩证的故事里,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却又没有给出完全的或者是明确的界线,如果以故事里的人物深田保的话来说就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善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的改变所处的场所和立场。一个善,在下一瞬间也许就转换成了恶,反之亦然……但重要的是,要去维持住转换不停的善与恶的平衡。一旦向某一方过度倾斜,就会难以维持现实中的道德。对了,平衡本身就是善。”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契诃夫的那句名言:“小说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那本文就来探讨一下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恶魔不全是罪恶。善恶自在人心


小说中表现的善与恶

①以人物的两面性来模糊了善恶的界线

村上春树在《1Q84》这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且复杂多样。我们难以对人物的好坏进行明确的划定,可以说,在读者心中,善恶的标准非常模糊。这便看到村上春树对人物塑造的高明,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于善恶的看法。

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青豆,她表面上是一名健身教练,私下里却还拥有暗杀者的身份。她是一个能力很强,非常受学员欢迎的教练,但也是杀人不眨眼的暗杀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青豆雅美杀掉的都是有家暴倾向和犯罪行为的男人,那这何尝不是一种义举?

而男主人公天吾则是一名老师,兼任业余记者。童年时期母亲的出轨给天吾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以至于他不愿意面对任何人和任何事,不愿意承担责任。大学毕业后,他一事无成,由于对婚姻的恐惧,他没有结婚,只有一位性伴侣。当小松委托他改写小说时,他受到良心的谴责,想要中止写作并退还稿费——这说明他本质并不坏。作为老师,作为记者,他正直、勤奋、可靠,但同时他也有其阴暗的一面,这使得他成为小说中的一个矛盾体,我们很难判断他的好坏。

老夫人绪方静慧,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情商超高,她创建了心理咨询室和收容所,接受所有受暴力残害的女性,然而,她还有冷血的一面。她的女儿饱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选择自杀,为了给女儿报仇, 她将女婿折磨到生不如死的地步,同时,她是青豆暗杀行动的支持者。由此可见,绪方静慧被无情伤害过,但她又不甘心,要以牙还牙,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综合来看,一方面她极其富有爱心,另一方面她冷血残酷。

深田保,他是"先驱"(一个宗教组织)的领导人。在周围人的眼里,他精明、乐观、大方、有上进心,但同时他是一个强兼幼女的混蛋。然而,青豆后来发现,他的罪行有难以启齿的缘由,后来他甚至主动请求一死,让青豆也为之矛盾。

上面这四位人物,虽然他们在性别、年龄、社会地位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人格。四个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善良与邪恶的化身。这样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善恶的界线,成为一种交互浑浊的状态,故事的整体也自然脱离了传统的单一性和纯粹性,呈现出了现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②以非现实的手法来阐明善恶的平衡

小说中还有着"小小人"这一概念,他是由深绘里引导的。小小人能对世界造成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能被深绘里所感知和传达,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神秘色彩,超越了善恶的评判标准。

圣女般的深绘里:在小说中,深绘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她能预测未来,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而值得一提的是,深绘里和天吾之间有些微妙的关系,他们共享血肉,有意识相通。天吾在深绘里的帮助下做了很多以自己的能力难以完成的事,这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魔幻色彩的小小人:关于小小人的善恶,很难讲清楚,但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具有魔幻性并伴随着灵异事件。小小人从远古时期就已经诞生了,比人类的出现要早的多,可以理解为小小人超越了人类判断善恶的尺度。连“先驱”教主都不知道:“我们从远古时代开始,就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早在善恶之别还不存在的时候,早在人类意识还处于黎明期的时候。”

《1Q84》的中文翻译者施小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小人存在于人类身体内部,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定程度上能控制人脑。”而村上春树在回忆时说到,住在深山里的小小人超越了善恶界限,当他们走出深山,和人类产生交集的话,往往带着消极的影子。村上春树还说小小人是神话了的象征物,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超现实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把小说中的小小人理解为作者把意识具体化魔幻化的事物。小小人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思想中,是人头脑意识的一部分,也是人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小小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大小,同时意志也随之变大或缩小,当意志变得足够强大时,可以控制所有事物,这令人感到恐怖与惊慌。这时小小人的引导者深绘里和天吾站在一起反抗小小人。他们用自己的善来抵制所谓的恶,以此实现善恶的相对平衡。

③以宗教的两面性来消解善恶对立

证人会:是小说中提到的一个组织,它并不全是消极方面, 而是时好时坏,让人捉摸不透。青豆及其家人都是证人会成员,并且极度崇拜证人会,这也是她在童年时受到他人的排挤和孤立的原因。对于小孩子来说,被孤立是最为痛苦之事,从这一方面看,证人会给人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但是它也有积极的地方。青豆长大后发现,在宗教的影响下的生活,非常惬意,能让自己冷静。当青豆为自己的好友报仇而第一次杀人时,竟然无意识地说出祈祷词。在这里,证人会又具有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先驱:是深田保创立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宗教组织。先驱不像传统的宗教组织那样有压迫感,它在组织上相对松散,给成员一种自由感,内部成员主要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组织,但其后期发展出武斗派,与警察对峙。

宗教的集体生活体现了典型的宗教苦修式的生活方式,其中的子体、母体和小小人是有所隐喻的。母体是人本身,而通过空气蛹制造出来的子体则代表人最深层、最强烈的内心渴望,少女的子体,代表少女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所以后来少女逃出了集体;牛河死时,小小人从他的口中出来,用其头发做成空气蛹,表现的是牛河对自身容貌等现状的不满。所以,当内心深处的渴望变成具有形状的实体时,也就表明内心某一部分的欲望已经膨胀到了极致。宗教一方面投合人们心灵的渴求,另一方面,又因其以信仰或意识形态为准则而无法以伦理的善恶来进行批判,同样的如神一般存在的小小人也不能以善恶来批判,而小小人控制的先驱组织,因为它的宗教特点,也脱离了善恶的存在,善恶对立因此而被消解掉了。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恶魔不全是罪恶。善恶自在人心

善恶平衡的意义是什么

①是对体制的思考

小说中表现的善恶平衡观念正是反应了村上春树对体制的思考。因为他在一次受访时曾说:”奥姆真理教事故将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何谓伦理这样的大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犯罪的人和没犯罪的人之间相隔的避障要比我们想象的薄弱。假设中有现实,现实中没假设。体制中有反体制,反体制中有体制。我想把这样的现代社会系统的整体写入小说。我几乎对所有的出场人物都加以命名,对每一个出场人物都能反应我们自身的影子一样,尽可能精心地去塑造。”

正如小说中的深绘里、青豆、天吾对小小人的对抗。小小人虽没有明显的善恶标记,但他就好像是一种约束人们的体制,而对于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人来说,这无疑就是相对的恶的存在,这种恶的存在决定了必然有与之相对抗的另一个存在来维持平衡。小说中的青豆和天吾最终一起携手逃出1Q84的世界,他们就是另一种存在的象征,也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作者的美好愿望的寄托。他们在新的世界中虽有“相应的威胁,或潜伏着危险”,但与1Q84的世界相比,那里有代表光明的“崭新的太阳”。这也是平衡对抗的结果,也是村上春树对善恶平衡的深层思考。

②是对个体的思考

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善恶平衡的具体体现——复杂的人物身份和关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环境以及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事——不单是对村上春树个人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使他的创作由“私文学”到“公文学”的成功转化,也对每个人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促使我们对人性作进一步的思考。

善恶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小说中的善恶平衡当属相对的善恶观,或者如小说中所言是超越了善恶的善恶。不过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村上春树一直在探索和挖掘善恶背后的东西,人性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人性原本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有的只是在一定环境状态下的适应,以及为适应这样的环境而表现出的相对的善和相对的恶,而人的行动本身只是为了打破旧平衡创造新平衡,并不涉及对善恶结果的追求。

人通常状态下不能理解或者及时的意识到当做出某个自认为理所应当的行为时,其实已经在自认为的背后埋下了或淡或浓的阴影。而阴影是邪恶的存在,与我们人类是积极的存在相仿。我们越是努力成为善良、优秀而完美的人,阴影就越是明显的表现出阴暗、邪恶的意志。“

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没有光明的阴影。”卡尔荣格的话道出了善恶的相对存在,同时又在相对状态下表现出平衡的意义:有光明必然有阴影与之对立;有善的一面必然有恶的一面与之抗衡。人性亦是如此。这就是对善恶平衡意义的思考。

读过这本小说后不难看出,虽其表面看来情节设置的离奇,但却并不影响其深刻的思想内核。村上春树在对体制、宗教、暴力等问题思考的同时,也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思想空间。正如本文开头所说,这是一部提出问题的小说,它能让读者在关注人生的基础上对人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当然,它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在发现了善恶之间互相包容和转换的相对性之后,只是将其具有的相对性展现了出来,却并没有将表面的相对性引入过去的历史中去定论究竟何谓善、恶。

不过也正因如此,真正的善与恶便潜入了每个读者的心中,让我们自行给予标准。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恶魔不全是罪恶。善恶自在人心

结语

《1Q84》是对社会中善与恶的真实写真,虽然读起来荒诞,具有魔幻主义色彩,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却又如此真实,书中的善恶观来自村上春树的人生体验与价值观,也反映了对他产生深深影响的现实社会。关于善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因为当所有故事结束时我们便发现,“恶”并不是绝对的恶 ,而是一种迫不得已抑或为了维护周围世界平衡而做出的选择,譬如小说中老夫人所言“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种对善恶标准的不断追求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1Q84》:天使不一定善良,恶魔不全是罪恶。善恶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