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治療和複查還要不要繼續?突然發熱怎麼辦?六個針對腫瘤患兒的疫情期間防護指南

作者 | 嚴青

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讓大家都開始重視起了感染的預防。而腫瘤患兒通常免疫力較差,防感染更是重中之重。

那麼,對於不幸患有腫瘤的孩子們,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除了普適性的兒童防護以外

(孩子與疑似病人接觸了怎麼辦?家長如何幫助兒童防護?),還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嗎?

01

對於治療中和需要複查的孩子,可以說是面臨著兩難抉擇:不去醫院,怕耽誤治療;去醫院,又怕增加感染病毒的可能。該怎麼辦呢?

在這種情況下,應儘快和孩子的主管醫生取得聯繫。醫生通常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出建議

對於治療間歇期的孩子,如果只需要一些相對簡單的治療,醫生可能會建議孩子就近找當地醫院治療,以避免旅途中的感染風險。

家長要注意記錄這段時間孩子的服藥血檢等情況。

對於結療後只複查的孩子,如果到了複查時間,但並沒有不適症狀,醫生可能會建議將複查延後,視疫情發展再去醫院複查,以避免感染。

如果孩子確實需要就醫,一定要戴好口罩(有關口罩挑選、使用,請戳這裡),同時服從醫院的防疫安排。

從醫院回家後要換衣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對於住院的孩子,為了避免患兒感染,院方可能會發布一些陪護、探視方面的新規定。還請家長和孩子遵守醫院的規定和醫護人員的指示。在這段時間,孩子和陪護、探視的家長都要戴好口罩,儘量不要在醫院裡四處走動,以免交叉感染。

為此我們專門收集和整理了多個地區醫院的公告,方便家長查閱:

點這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醫院

公告

點這裡:遼寧、天津、河北、山東、陝西、江蘇、浙江、重慶、雲南9地醫院公告

02

腫瘤患兒出行需要注意些什麼?

首先,如果不是一定必要,儘量避免帶孩子出行,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諮詢醫生,目前很多醫院都已經推出了在線問診平臺,可以先在線上諮詢,減少出行和去醫院的風險。

如果孩子必須出行,那麼在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同時儘量避開人比較多的地方,也儘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

如果是遠途出行,比如異地就醫,儘量選擇私家車等人員不密集的交通方式,儘量避免火車、大巴等公共交通,以免增加感染機會。

03

腫瘤患兒發熱怎麼辦?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家長需要每天觀察孩子的情況,看有沒有感染或發熱跡象。

雖然說,其它感染也可能造成發熱、咳嗽、腹瀉等情況,但在疫情期間,應首先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家長可以帶孩子就近去兒科發熱門診就診,同時注意帶好腫瘤治療期間的病歷、檢查報告、影像學結果、出院報告等資料,方便醫生進行診斷。

04

腫瘤患兒的飲食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除了過敏和醫生要求的忌口外,腫瘤患兒飲食的原則主要是:

多吃優質蛋白(如畜瘦肉、禽肉類、奶類、蛋類、魚蝦類、大豆類製品等)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

少吃垃圾食品(如薯片、甜飲料等);

不要吃不新鮮、不衛生及可能有食品安全風險的食物。

在目前的疫情情況下,家長更要注意食品的衛生和安全。不要給孩子吃發酵類食物及包裝類食品(如包裝熟食、辣條等,罐頭類、含複合性食品添加劑的食物等等),不要隨意買街邊攤販或小飯館的成品食物;也不要給孩子吃剩飯剩菜。

同時,自備食物時也要注意衛生:準備食物前、處理生食及熟食之間、做完飯菜後,都要注意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菜要洗乾淨,生熟食物用的菜板、刀具、盛放用具等都要分開,整個烹飪過程要保證衛生。

另外,為了減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一定不要讓孩子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高溫可以殺滅病毒,因此建議食物烹飪熟透後再食用。

05

疫情期間,腫瘤患兒可以運動嗎?

對於腫瘤患兒來說,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鼓勵進行適量的活動的。運動可以增加食慾,減少便秘,更可以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孩子對治療的耐受性和對其它疾病的抵抗力。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可以選取適宜家中進行的室內活動方式。如果孩子身體允許,每天可以活動至少1小時。如果孩子年齡較大,可以活動更久。每次活動最好持續15分鐘以上。但不要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尤其是會出現身體劇烈碰撞的運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治療中的孩子來說,根據其治療情況的不同,運動耐受也會有所不同,請諮詢孩子的主管醫生,不要盲目讓孩子進行劇烈運動。

06

在家要注意些什麼?

由於腫瘤患兒較容易感染,因此在疫情期間,需要加倍注意預防感染。家長需要注意保持食物和飲水的清潔衛生、居住環境的清潔。患兒及其他家庭成員都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家庭成員外出回家時,要注意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重點、重點、重點:

·如果家中有需要居家隔離的成員,或者有家庭成員因為工作關係需要接觸到許多人,請儘量與患兒分開居住。

·如果沒有條件分開居住,那麼請在家中也戴上口罩,和孩子保持距離,不要和孩子同桌吃飯、同屋睡覺,更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毛巾等。

家中公共區域,如客廳、衛生間等,注意開窗通風。經常被人觸摸的地方(比如門把手)可以用醫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

注:本文的目的是普及一般性的科學知識,其內容不屬於醫療建議。具體的醫療建議,請諮詢孩子的主管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