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說曹操,曹操到”,一千七百多年來,人們始終在說曹操。舊道德法庭和京劇臉譜指定他為“國賊”、“白臉奸臣”。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姓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

生卒年月:公元155年一公元220年;

籍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

官職及尊號:漢大丞相,魏王,魏武帝;

簡歷:20歲任洛陽北部尉開始政治生活,30歲任濟南相,36歲募兵討伐涼州軍閥董卓,38歲收編黃巾軍三十萬降卒組成青州兵,40歲蕩平徐州陶謙集團,42歲迎漢獻帝而奉天子以令諸侯,43歲擊潰淮南軍閥袁術,44歲擒殺悍敵呂布,45歲迫使軍閥張繡投降,46歲重創河北巨霸袁紹,53歲徹底剷除袁氏勢力而統一北方,55歲兵敗赤壁,60歲掃平隴右割據勢力而完全佔領西北地區……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想一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戰火連天的情形,再看一看曹操的“簡歷”。一塊一塊的地盤被他佔領、平定,大大小小的軍閥被他消滅、制服。誰能不承認他是超世之傑?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作為一個領袖或統帥所應該具備的修養和素質。

天降大任於曹操,曹操何以能擔負起大任?對此,他回答說:“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只)多智耳”。這話既沒神化誇大自己,也不過分謙虛,說得實實在在。“多智”確實是曹操為人處世和治國治軍的優勢,使他外定武功,內修文學。

  1. 曹操為什麼能“多智”

《三國志》記載他“少機警,有權數”,這說明多智與天生麗質有關。但是,如果沒有必要的修煉磨礪,天性再好的人終其一生也不過花裡胡哨、小打小鬧而已。

曹操天性聰明,同時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特好兵法,先天因素與後天努力緊密結合,相互促進,成就了他的“多智”。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面對亂世風雲,曹操從青少年時代便憂世不治,決心不做巖穴(隱居)知名之士,而投身於治國平天下的事業。

他知道,只有熱情和抱負而沒有真才實學,只會落得志大才疏、一事無成的下場。因此他很注意從讀書學習中汲取知識,開發智力。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三十餘年手不捨書,兒子曹丕說他“常在軍旅,手不釋卷”。在各種書籍中,曹操尤其愛好兵書,他認為在鐵與火的時代,和平手段無濟於事,只有用戰爭來消除戰爭。

18歲至19歲期間,曹操不但收集閱讀了各家兵書,而且還彙編成冊,題名為《兵書接要》。此後,結合戰爭實踐,他又為《孫子兵法》作注,並自作《兵書》十萬餘言。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在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的軍旅生涯中,曹操觀兵書戰策多矣,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勤學不輟。正是由於擁有豐富的戰爭理論知識,並把它們與現實戰爭結合起來,曹操統帥軍隊三十餘年,用兵如神,奇策妙計層出不窮。

​也正是由於博覽群書,使曹操愛好文學,擅長文學,並提倡文學創作和研究,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

2. 別人眼中的曹操

《世說新語》記載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匈奴使者來訪,曹操嫌自己容貌短小,不夠威武,便讓部下崔琰代替他接見使者,而自己假扮成侍衛官執刀站在崔琰的旁邊。

接見完畢,有人問匈奴使者對“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曹操的雅量和名望非同尋常,但座位旁的那個握刀人,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可以設想,如果沒有充實的涵養和長期的鍛鍊,曹操的氣質是不會達到想掩飾也掩飾不住的程度的。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大概正因為內多智而外弘偉,所以漢代社會知名人士橋玄和人物評論家許劭,初次見到曹操時,一個稱讚說:“天下就要亂了,除非蓋世之才,沒人能安定天下,而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你了”;一個驚歎道:“你是一位治世能臣,亂世奸雄”。

3.求賢若渴的曹操

曹操的多智,固然有以上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善於延攬人才,充分發揮智囊團的作用,集思廣益,擇善而從。因而使他個人更“多智”,使他的集團勢力成為“多智集團”。

愈是亂世,就愈需要人才,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曹操高瞻遠矚,深知群雄爭戰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爭奪戰,誰擁有了人才,誰就能贏得勝利。

曹操真的是白臉奸臣嗎,其實他的檔案材料應該是這樣的

因此,求賢和用才,是他政治家修身學的首要原則。早在他擔任濟南(今山東章丘縣西)相時,他就認識到天地間,人為貴。決意黜陟幽明(撤掉昏庸無能的官吏,提拔精明能幹的)。當時濟南轄十個縣,曹操雷厲風行,上任不久就把八個縣的縣官撤職查辦。

公元196年,曹操從軍閥手中搶到了漢獻帝,政治上即將打開局面,這時他最擔心的是能否招納致人才。他像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那樣禮遇賢士,謙遜地訪問貧賤者的茅屋,不願失去人才。但是眾賓客飽餐後歸去,他還是擔心不能把賢才全都請來。

在傳世名篇《短歌行》中,曹操說“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再次表明招攬人才越多越好。

這樣的曹操是不是你認知的那位曹操呢?如果有些不一樣了,關注本頁,下期更新,與您分享不一樣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