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安市民“車讓人”,他們的素質為什麼這麼高?

大唐神都


我說說自己的感受,車讓人的確是一種比較好的通過行政手段來讓絕大多數司機或者市民養成良好習慣的方式。以前開車,確實沒有讓人的習慣,現在開車,不管有沒有人拍照,在斑馬線都會同樣讓行。過馬路的時候一樣,如果司機停車讓我,我過馬路的時候都會小跑通過,因為我知道司機開車的時候禮讓行人,而行人慢悠悠通過讓人有多煩。

習慣養成,有一個不好。就是去了某一省會東部城市(具體就不說是哪個了,省的引起罵戰),我在斑馬線邊準備過馬路,站了快10分鐘沒有一輛車停車讓行,後來實在沒辦法,跟著本地人一起直接過的。

想想這一點,還是覺得西安人民在不斷的進步。


君莫笑202136823


首先,西安市民“車讓人”這個問題貌似有點表述的不是很準確,是不是應該這樣表述:西安司機“車讓人”。

我是蘭州人,2010年來西安到如今已經八年了,也親身經歷了最初十字路口,人行橫道線人車搶道到如今的“車讓人” 並且我也是有車一族,所以我以我的觀點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記得車讓人應該是2017年大範圍的開始實施,並且是在政府出政策制度去約束“車讓人”的行為下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了。最早是提倡司機朋友主動禮讓行人,可想而知效果不明顯,後來就有制度強制司機朋友必須禮讓行人,不禮讓的後果是啥呢?扣分罰款!!以至於那個時候好多十字路口,人行橫道都有我們可愛的交警同志拿著相機拍那些不禮讓行人的司機朋友,扣分罰款對於司機朋友來說作用顯著,這時候大家都看到了西安司機朋友“車讓人”的文明景象。我這麼表述大家應該明白了,車讓人是在制度約束下呈現出來的,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好去評價車讓人是司機朋友的素質高低,還是因為制度約束下的司機素質提高了!

其實司機朋友們在考駕照的時候應該有印象,科一里反覆強調的就是車讓人。那現在車讓人的現象應該是理所當然。不過作為同樣是有車一族的我就這個現象說一下我的觀點,首先肯定的一點就是車應該主動禮讓行人,以人為本。那車讓人的前提是司機和行人的個人素質都應該高度一致。而目前是什麼情況呢?司機朋友在制度約束下不得不禮讓行人,而行人覺得理所應當,中國式過馬路體現的淋漓精緻,這種情況下大家就看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行人浩浩蕩蕩的過馬路,根本不管信號燈是紅是綠,因為他們知道司機肯定會給他禮讓,而再看看十字路口的車堵的密密麻麻,有時候兩三個綠燈都過不去一個十字路口!司機朋友是心理乾著急,表面還得裝作很紳士的要禮讓行人!

我認為車讓人應該是司機與行人雙向謙讓,十字路口快速有序安全的通過!大家怎麼認為呢?歡迎討論。


西北小油郎


大西安禮讓與守規的文明之城

近日,出現在西大街上的“車讓人”場景。 記者 王健 攝

  斑馬線前“車讓人”,不僅體現著一座城市對生命的尊重,也直接反映著城市的文明程度,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是西安追趕超越的重要支撐,也是助力西安大發展的重要軟實力。自2017年5月以來,西安在全市範圍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一年多來,斑馬線上的不文明行為發生了巨大轉變,主動停車讓行成為文明交通新風尚。

  2017年5月以來,西安對標杭州、南寧等地先進管理水平,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5月12日,市文明辦聯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發出倡議,號召駕駛員和市民積極參與活動。從5月初開始,全市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得到了全社會的積極響應,廣泛開展起來。

  行動一開始,公交車、出租車駕駛員率先垂範。市公交總公司在駕駛員中推行“5321”禮讓標準,引導公交駕駛員做到文明行車,帶頭踐行“綠色斑馬線、文明車讓人”主題活動。市出租車管理處組織20個督導組深入各出租汽車企業,協調全行業近3萬名駕駛員分批接受培訓教育並簽訂“車讓人”承諾書。制定嚴格考核制度,不禮讓行人達到8次後,會取消單車下一輪的經營許可資格。

  “典型引領、先公後私”。西安交警持續對不禮讓行人的機動車駕駛員實名曝光,並增加抄送車輛所屬單位環節,對當事駕駛員進行二次教育和處罰。除了私家車以外,公交車、出租車以及公務用車的不禮讓行人行為,均會被曝光,抄告所屬單位。

  多種措施的嚴格執行,使得文明交通“車讓人”有了“排頭兵”,隨後越來越多的私家車主也加入了禮讓斑馬線的行列。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與推進下,全市掀起了“車讓人”整治工作的高潮。作為城市交通管理部門,交警部門持續開展車不讓人等交通陋習集中整治行動。在全市選取10個重點點位,作為“車讓人”文明示範十字。高科技手段也應用到了查處車不讓人的工作中,各交警大隊共配發118個移動抓拍“布控球”,在全市試點四套高清一體化專拍單元,在公交車上試點了公交車抓拍系統,重點針對不禮讓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抓拍錄入,並積極發動市民通過違法“隨手拍”舉報。

  啟動人臉識別技術,在規範車讓人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大對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的約束,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市西華門十字、緯二街十字等10個十字路口安全並啟用了該技術,目前,已抓拍違法行為30萬例,警示效果顯著。並在全市範圍內加裝行人過街語音提示柱140個,在西北大學門前、太白南路等地安裝機動車禮讓行人智能提示裝置“小黃燈”,今年將在全市範圍內設置該系統50套,目前已完成18處。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違法行為65.55萬例。今年至今,共查處行人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43320例,非機動車違法行為117173例。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參與下, “車讓人”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隨著“車讓人”活動的深入,我市又將“人守規”作為拓展內容,以“車讓人”活動引發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城市公共秩序改善的“蝴蝶效應”。

  禮讓斑馬線不僅得到了市民群眾的普遍認同,自去年9月份以來,安徽合肥市、福建福州市、江西南昌市文明辦先後到我市專題學習考察文明交通“車讓人”活動,他們紛紛表示這項工作西安抓得好,抓出了成效,值得學習借鑑。

  “車讓人、人守規”,讓出了一份溫情,守出了一份和諧。只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努力營造敬畏規則、遵守規則、文明禮讓的氛圍,西安一定會不斷刷新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新高度,建設文明交通的新生活。在大西安當前蓬勃發展的環境下,這種難得的城市“軟實力”必將助力西安在追趕超越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快速向前。

  記者 袁玥 西安晚報> 2018年06月09日 > 版次: <03>


西安晚報


什麼事情都是人為的,西安“車讓人”如果做的好,那就是西安的這項工作有人認真的負責,或者說有人管的好!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素質的,西安“車讓人”做的好,這就說明西安開車的人素質很高,西安開車人的素質高,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西安在落實這項工作的時候,工作做的好,工作做的細,能把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能把這項工作的安全意識做到了開車司機的心中,讓司機從內心深處明白“車讓人”的實際意義!

當司機明白了這個道理後,遇上有人過人行道的時候,也就踩一下剎車,讓行人安全通過,這樣行人安全了,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他也就平安無事了!

這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講認真,西安在這個事情上就是講了認真,也就把西安司機的潛在的高素質調動了出來了,“車讓人”這個事情也就在西安認認真真的落實了下去!

我個人的觀點,也是支持“車讓人”的!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從善如劉L


我是一名因不禮讓行人被處理過的駕駛員,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不否認有些駕駛員主動禮讓是出於自身的意願而並不是忌憚監控,但大部分的駕駛員禮讓應該是出於忌憚處罰,畢竟一次3分一百塊。但我想交通部門之所以處罰這麼重就是為了讓駕駛員養成良好的習慣。(以我自身為例)剛開始是因為忌憚監控,但時間長了禮讓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現在每當過斑馬線或者路口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提前減油收速哪怕是在沒有監控的路口,禮讓行人確實讓我們的城市形象加分不少,每當在媒體看到西安市禮讓行人的報道以及每次禮讓後行人點頭或豎拇指的示意,我都會為自己作為一名駕駛員感到驕傲自豪。

但同時有時也會對一些行人的行為比較惱火,比如行人闖紅燈現象,明明人行道是紅燈司機還得停車禮讓,有些路口綠燈時間本來就短,因為行人的闖紅燈會讓通行效率下降。

總結:和諧禮讓是每個交通參與者的責任,在駕駛員提高素質的同時行人也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應該讓禮讓行人的法律成為一些行人“不守規矩”的保護傘




一個有態度的網民


我是一個西安剛開始車讓人,一天之內被罰兩次,一個月裡共四次。看到手機上的信息,心裡憤怒,你罰款就行為什麼要扣分。但是在制度規定下,跟我有相同遭遇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結果從此再也不敢與人搶道,經過兩年直至今天,車讓人在西安也就實實在在的印在我們西安人的心目中了。而且行人過馬路的速度也更快了,自己現在有時也小跑過馬路。看著西安的變化,相信全國如果都是這麼執行的話,全中國都會形成車讓人


武統華夏


又是一個我大西安的問題,在此需要對問題表述簡單溝通一下:應該不是市民“車讓人”,而是開車司機“車讓人”。西安的“車讓人”做的比較好,其實主要是把它當作一種交規來施行,並且有專項的人和制度去管理。

並非一開始就有的素質

“車讓人”體現出的素質高,也並非是一開始就形成的,核心是有約束以及不執行的處罰。比如你不讓人,那麼就是觸犯了交通法規,是需要被扣分和罰款的。在這面前,司機敢不讓行人嗎?




“車讓人”背後是眾多司機的苦不堪言

“車讓人”一度或者依舊出現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堵塞,汽車追尾,行人交規意識下降等,而這些都是司機苦不堪言的。



後“車讓人”時代更多的是習慣 演變為素質

當約束和規則之下,儘管有眾多問題,但也會慢慢被接受,畢竟“車讓人”本意是好的,對行人安全以及交通安全也是一種保障,也能在某種程度體現出人的素質和地方的形象。所以,當人們習慣了,也就無形中顯示出素質的提高,給西安整體形象加了分。


“車讓人”的一份期望

其實,“車讓人”大家並不是反對,反而多數贊同,但是如果能合理的解決期間的一些問題,那麼這個制度會更好。而如果能培養形成真正的司機行人的自覺性,那麼才是真正的素質的體現。那時候,大西安的風景會更靚麗…


郭一鳴


西安近兩三年異軍突起,著實在全國刷了一把存在感,房價大漲、人口大幅流入、抖音網紅城市成為西安的最強標籤,不過搖號門作弊事件、開發商自己吿自己也給西安抹黑不少。

當然,一個城市的高速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前進中的亂象必將被時間所吞沒,閃光點也同樣不會暗淡。就比如西安“車讓人”舉措的實施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使得人與車之間有了和諧共處的一面。

一座城市的崛起,除了自身經濟實力的提升,其他軟實力方面的提升也能為這座城市的飛躍添磚加瓦,比如城市的文明程度。眾所周知,2017年之前西安給外地遊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僅僅只有美食小吃,而西安的文明程度卻真的不敢恭維。

例如:在交通領域,行人與車主、車主與行人之間向來都是劍拔弩張,每次行人過馬路時,兩者之間都是一副準備博弈、掐架的狀態。一旦出事,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抑或是車毀人亡。

2017年5月12日,西安市政府打出“車讓人”這張牌。起初,早已習慣了慵懶安逸生活的西安市民,對於這項創新新規並沒有給予太多的期望,甚至一度詬病這只是政府的“面子工程”,作秀罷了。

而如今,在西安,當市民行至斑馬線前,一輛輛汽車主動緩緩停住,靜候行人通過斑馬線的時候,市民已切身體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文明在這座城市已開始生根發芽。

在街頭,我們會明顯的感受到,無論是行人還是司機,大家開始相互理解,車讓人的時候,行人也儘快通過,或者和其他人搭伴一起快速通過,儘量節省司機等候的時間,交通突然變的順暢和諧起來!

西安,在經濟大力發展的同時,也在地方政府的主動努力和推動下,搭上了“城市文明”這趟順風車,在近兩年的城市競爭中一路高歌猛進。

誰都不曾想到,這座曾經被稱之為“廢都”的城市,如今竟能被賦予“城市文明”的標籤,甚至成為了十三朝古都除歷史文化以外,一個新的IP。可以說,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已成為了西安一張新“名片”。

而這一切,皆源於2017年的“車讓人”,看似一個小小的舉動,實則一個大大的情懷,群眾從被動到主動,城市的溫暖源於地方政府的引導,大眾更加期待有理想、有抱負的官員能為城市的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群眾定會積極配合響應。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喜歡嗎?關注並點贊,留印腳印,常聊!


天檀


主要在個人素質,這項交規沒出來之前,有次在斑馬線我讓了兩個小學生,然後兩學生給我比了一個大拇指,從此就形成了習慣。然後說說目前現象:

司機, 看到的大部門司機都能做到車讓人,但實際是大部門都不願意讓,這個大部門就是被交規約束的,在人多車多的斑馬線都會讓,有攝像頭的地方肯定讓,哼哼 沒攝像頭的路段,大部分出租車真是可以用半人半鬼形容了,不但不讓,還玩漂移從人前面繞過去,而且是老遠就看見人的情況下,真想說你急這幾秒能掙多少錢!還有些司機前面車在讓人,他後面喇叭按個不停,這是急著投胎的節奏!當然車讓人也應該合理 會讓 讓好,一些司機看見人過斑馬線,但車速很快,然後突然急剎,你這樣首先嚇得人家過馬路的人都停下來了,你這樣讓不但浪費時間還有可能發生追尾等交通事故。

行人,就我在西安這六年的感覺,行人遵守交規的能達一半吧,其實要是行人也能遵守交通規則的話,車讓人就只適合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了。說下行人不好的方面吧,首先不要闖紅燈,你要闖紅燈,我就算被罰款也不會讓你,好好的交通秩序,被你闖紅燈給搗亂了,司機撞死你的心都有,還有車流量大 馬路寬的時候,儘量幾個人一起快速過,不要現在別讓人了,我就慢慢走,人家幾十輛車在等你呢,最討厭一些人過馬路的時候本來著急的很,車一讓反而慢悠悠的走,真搞不懂😌。當然西安這個紅綠燈有些設計也不合理,車直行遇左轉,車左轉人直行,尤其是車右轉的時候得讓兩個方向的行人,所以行人過馬路也替車想想。

我們每個人的角色都會變化,所以幹什麼多為別人考慮一點,讓一讓 很美好!


開馨916


我從另一個角度說一下。

我在東帝汶,這裡2002年獨立,當地用美金,當地人一般人工資大概120-150美金一個月

,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不誇張的說,這裡的很多人人跟剛從樹上下來的沒啥區別(也有一些人素質可以)。

即使這樣,當地也是車讓人。

然後你告訴我西安車讓人,西安人素質高。

我當然也是西鹹新區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不要鬧,車讓人應該的,

不是因為車讓人了就素質高,是因為原來車不讓人本來就不符合常理,現在只不過是正常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