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冠肺炎注册实验已超300,中国医学界都在关注什么?

新冠肺炎注册实验已超300,中国医学界都在关注什么?| 新京智库

这些药物或许能为新冠肺炎的治疗带来一丝曙光。

新冠肺炎注册实验已超300,中国医学界都在关注什么?| 新京智库

文 | 邹瑞雪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公布的,关于最新的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研究索引目录中,截至3月5日凌晨已有338项注册实验(其中8项已撤销),涉及研究该病毒的疗法与药物的临床研究超过约七成。

1

综合临床药物试用信息与临床研究进展,下列药物未来或许能为新冠肺炎的治疗带来一丝曙光。

瑞德西韦(Remdesivir):

目前最有希望的抗新冠肺炎药物之一

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美国吉利德(Gilead)公司开发的抗病毒药物。其本质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前药,能够抑制依赖RNA的RNA合成酶(RdRp),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据吉列德公司官方信息,尽管目前没有任何抗病毒数据显示瑞德西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活性,但在先前的体外实验与动物模型中,它展现出了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病原体的治疗活性,而这是与COVID-19相似的两种冠状病毒。该药也曾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

今年1月,据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同情用药”原则下使用瑞德西韦后24小时内症状明显改善。由于在这一病例中效果显著,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COVID-19的药物之一,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可。

新冠肺炎注册实验已超300,中国医学界都在关注什么?| 新京智库

2月初,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新增适应症的临床Ⅲ试验在中国多家医疗机构启动,进行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该临床试验计划招募700多名轻中度患者,预计4月27日可公布试验结果。

同月25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布公报,瑞德西韦已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MC)主导开展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成为美国首个新冠肺炎疗法临床试验,预计于2023年4月1日结束。

目前,瑞德西韦尚未在任何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上市。据复旦大学病毒学家姜世勃,目前这些研究最快可能在4月底前完成,该药可能最早在5月能得到批准。

克力芝(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

抗艾滋病用药,可抑制冠状病毒有作用

克力芝是一种常见的抗艾滋病用药,由两种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组成,通常在鸡尾酒疗法中较为常用。理论上,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与艾滋病毒同蛋白酶结构类似,克力芝对新冠病毒应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科学研究报道,在动物研究中,该药也表现出了对SARS和MERS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在SARS和MERS暴发期间,克力芝曾被纳入诊疗方案。在此次疫情暴发期间,在国家卫健委下发的诊疗方案中,克力芝也被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试用方案之一。

目前,在广东、湖北、四川等地区的多家医院正在积极开展超过10项关于克力芝针对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法的临床试验。

法匹拉韦:

作为广谱抗流感病毒获批上市的药物

与克力芝类似,法匹拉韦也是一种RNA合成酶(RdRp)抑制剂。2月17日,作为广谱抗流感病毒获批上市的药物,其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以及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疗法的效果对比,正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试验中。

氯喹:

能够在细胞培养中杀死新冠病毒

氯喹是一种疟疾类固醇类的抗疟疾药物,目前已经在国内上市多年。在细胞实验中,已被研究人员证实可以在细胞培养中杀死COVID-19冠状病毒,尽管原理未完全明确。

2月17日,在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磷酸氯喹这一药物受到了钟南山院士领衔专家组的推荐。据研究报道,该药已经在国内十余家医院联合开展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评估中,初有成效。

新冠肺炎注册实验已超300,中国医学界都在关注什么?| 新京智库

相较于对照组,该药不仅对肺炎的症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部的状态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效缩短了病程。2月19日,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磷酸氯喹被正式纳入抗病毒治疗方案。

目前,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国内有约20个针对氯喹/羟氯喹对新冠肺炎的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并且,在更新的第七版方案中,该药目前仍为国家推荐的主流临床治疗药物之一。

阿比多尔(Arbidol):

可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阿比多尔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A、B类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据李兰娟院士,根据初步测试,阿比多尔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可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目前临床试验仍在进展中,尚无明确药效结论。

2

除了上述药物,还有一些针对新冠肺炎的疗法,也减缓了病人的症状。

康复患者血浆疗法:

血浆疗法是将康复者的血浆处理后,对感染者进行输入的一种方案。在目前试行的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康复者血浆治疗被建议用于病情进展较快的、重型、危重型的患者。

有临床反映,在十余名患者接受该类型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原理上,和其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情况类似,康复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高效价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通过采集康复患者的血浆,并进行病毒灭活等处理后,输入感染血液,可迅速帮助感染者战胜病毒。

鉴于血液制品成分的复杂性,其弊端也可见一斑,不仅可能存在人体排斥的副作用,且大量高效价的抗体在治愈患者体内存在的时间也较短,无法大规模成药。

目前,已有9项针对该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测试在全国展开。各地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呼吁康复者及时捐献血浆,将此作为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干细胞疗法:

危重症新冠肺炎的理想临床选择方案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MSC, mesenchymalstem cell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即在体内或者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发育成为多重类型的组织细胞,可以起到器官修复的作用。

据云南保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研究人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暨EICU/MICU、昆明学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单位2月27日在 ChinaXiv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过继转移治疗或可成为危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理想临床选择方案之一,且与其他免疫调节剂联合时,可增强治疗效果。

目前,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索引目录中,全国有超过10个项目针对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过继转移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进行中。另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也在利用宫血干细胞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中医药疗法:

已被世卫组织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中药制剂如连花清瘟胶囊、八宝单、金银花汤剂、喜炎平,以及一些复合方剂如清肺排毒汤等都被纳入目前临床试用的诊疗方案之中。部分涉及中医药概念的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也在各地流行,作为干预性治疗的辅助手段。

目前,有不少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中医药或者统筹中西医的资源进行协同治疗的疗法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的临床试验。对于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也予以了一定的肯定,并将其纳入了全球医学纲要。

3

面对大规模暴发传染病,疫苗仍然是防控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

未来防范的重要武器

注射疫苗,可保证未感染者产生对应的抗体从而对该病毒免疫。但由于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时间周期的不确定性(需要经历多重试验与验证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重重审批),可能难以缓解短期内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局面。

尽管如此,全球科学家仍在积极加快疫苗的研发,据BBC报道,新冠疫苗最快今年年底前可开始人体实验。

届时,这场疫情或许早已结束,但防范未来也是该疫苗研发的重要意义之一。

□ 邹瑞雪(生物从业者)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