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多家龍頭期貨公司與文華財經“分手”,背後原因何在?

1月10日,南華期貨、永安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發佈公告稱,自1月17日夜盤開始,將關閉文華財經軟件和APP,屆時將無法使用此軟件進行交易登入、查詢、交易等功能。

其實更早之前,廣州期貨和美爾雅期貨已分別於1月3日和1月6日陸續發佈了相關提示性公告,稱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存在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及可能停用。

其中,廣州期貨將矛頭直指文華財經,“經我司排查,目前提供的交易軟件中,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包括文華贏順、文華隨身行、文華贏智等)暫不符合監管要求。我司將繼續跟進了解文華財經交易軟件整改情況,若其在2020年1月21日前仍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將面臨停用的風險”。

隨後,文華財經1月6日公告稱,近期市場上流傳“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存在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及可能停用”是謠言,文華方面已給出瞭解決方案,並已發到各家期貨公司。但穿透式監管的技術需要經濟投入,有的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拒絕升級。因此,屆時僅僅是個別不想升級的小期貨公司的客戶會受到影響。

從公告內容看,文華財經被多家期貨公司停用的原因是交易軟件不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

但真正導致多家期貨公司與文華財經“分手”的導火索,是公告中提到的“穿透式監管的技術需要經濟投入,有的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

上述穿透式監管是指,按照中國證監會、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及各交易所此前分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期貨經營機構客戶交易終端信息採集有關事項的公告》(證監會公告〔2018〕27號)、《期貨公司客戶交易終端信息採集及接入認證技術規範》(2018年9月)、《關於落實穿透式監管相關要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期貨公司須嚴格落實終端信息採集、中繼代理軟件管理及認證等穿透式監管工作。

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文華財經若要符合監管的穿透式管理,需要在各家期貨公司服務器上架一個設備,但是這筆費用文華財經想讓期貨公司來承擔,那期貨公司能幹麼?”

隨著停用文華財經的期貨公司數量的增多,1月8日文華財經又發佈了關於穿透式監管的升級公告,稱此前忽視了與期貨行業上下游的溝通,導致在職責分工和投入分配兩方面和期貨公司產生了分歧,也給市場及投資者帶來了困擾。公告特別指出,文華財經正在針對小型期貨公司制定特別的方案和新版軟件。正在加班加點開發,爭取1月20日前完成。

公開資料顯示,文華財經是一家創立於1996年的金融科技公司,已與40家證券公司、146家期貨公司和1510家投資管理公司有合作。“文華隨身行”作為文華財經向投資者和期貨公司免費提供的行情、交易軟件,目前移動端市場佔有率高達90%。

多家期貨公司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期貨公司都願意和文華財經合作是因為,在期貨市場投資者看來,它們的軟件確實好用,因此有一定的客戶黏性。如果終止與文華財經的合作,期貨公司確實會有客戶流失的風險,增加獲客成本。但是文華財經將自己的合規成本轉嫁給期貨公司的做法實在不合理。

“自從文華財經開始向我們散戶收錢後,客戶黏性也不好說了。”上述交易員補充說道。

2018年10月,文華財經開始向期市投資者收費,這在期貨市場投資者收費模式中是首例,意味著投資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除需向期貨公司交手續費之外,還要向文華財經交手續費。收費標準方面,文華財經向期貨市場投資者收費0.2元/手。

某期貨公司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去年文華財經開始向期貨市場投資者收0.2元/手的手續費,而期貨公司向投資者收取手續費的平均水平是每手幾分錢。所以現階段期貨公司都在致力於開發普及自己公司的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