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東阿鄉村的記憶》之三:大店子

老土,原名王慶軍,祖籍山東,1969年出生於黑龍江,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東阿縣作家協會副主席。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發表散文、小說,至今已經發表作品近百萬字,作品被收入國內多種文集,出版有散文集《草木之香》和文集《我的島》。

《東阿鄉村的記憶》之三:大店子


從今東阿縣城向南五六公里,就是銅城鎮大店子村。大店子是解放後的叫法,解放以前叫北京店,北京店的稱謂可上逆到宋朝以前。大店子村向南十餘公里,有一村叫小店子。據說,從大店子向北到北京是960裡,從小店子向南到南京也是960裡,這條貫穿南北的路古時叫官路。這就充分證明了大店子在古代交通中重要地位。此村在古代曾是中國官家和商家的重要交通“中轉站”,取名為北京店。小店子叫南京店。

俗話說:“千年的大路走成河,千年的媳婦熬成婆”,歷經數百年的風雨,無數的官方軍隊,南北客商從這條路上經過,硬是把一條寬闊的路軋成了一條深溝,後有黃河水湧入,成為一條長年水流不斷的河。後來溝的東側的路被為官路,西側為商路。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都是走的這條官路。並在北京店的一家叫做“清風客棧”裡住過,經營此店的老闆姓刁。據說,當年的大店子的居民大都以開店為生,大大小小的客店有六七十家之多,另有酒店,藥店,各種商鋪,戲園子等,嫣然是一個不算的集鎮,當時是相當熱鬧和繁榮的。

《東阿鄉村的記憶》之三:大店子

馬站在過去極為重要的,官方馬站都備有精良的好馬,上千裡的上傳下達就是依靠在馬站換馬,然後繼續趕路。當年的北京店裡就有換馬站十餘個。所謂換馬不換人,“一騎紅塵姬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當地有老人說,為了交通便利,當年北京店附近的官路溝上就建有大小石橋五六座,其中一座最大的橋,建橋所用物料的數量老人也記得清清楚楚:石頭六百五十車,大板石八十四塊。橋為拱橋,有大橋洞一個,附橋洞四個,長百米,寬十五米。現在,那些橋已經被時間塵土掩蓋,不見了蹤影。但是,在一些百姓的家裡,仍存留著一塊塊從原來石橋上拆下來的北京店建橋專用的鐵鑄橋扣,上面清晰可見“北京店橋扣”字樣,橋扣對連接和加固石板起著重要作用。如今成了考究北京店的重要證據。

到了夜晚,北京店的大小街道仍是燈籠高懸,時常有車隊進到店子,店小二與客人打著招呼,就是到了深夜,也時有騎馬的人從石橋上經過,馬蹄踏在石板上,清脆的聲音傳出老遠,也傳進了駐店客人的睡夢之中……

《東阿鄉村的記憶》之三:大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