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撰文=徐三刀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PART1-风险,抹在网上



每一次写榆林,都会引发一次大讨论,很难想到一座地级市火力如此强劲。

赞者,好一座“中国科威特”,结果没有发展起来,楼市混沌没有方向,也没有好产品。批者,这是一座贫富差距极大,还库存量积压严重的城市,榆林房价高悬头顶,让人喘不过气。

人们最纠结的一点是,榆林究竟有多少库存量,是否如网上所说,一年供应66个楼盘同时开建,建面400万平,供给量达到3万套。

为此,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榆林究竟有多少在售楼盘,多少潜在存量,让市场风声鹤唳?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目前,榆林市场在售项目约14个,在售房源不足170万方。待售项目约21个,待售房源超过300万方,只有围墙,没有基坑/建设的占到1/3,典型如榆林壹号院、香缇雅境等项目。

必须备注一下,1、按照取证房源计算,已售房源不计在内,以实际踩盘为准;2、为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将部分有证死盘也统计在内;3、仅绿城桃花源就要占约1/3待售面积。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从在售房源和项目数量上来看,目前榆林市场潜在供应量相对18年略有上升,但与网传数据相差甚大。如果将在售房源划分到东沙片区、西沙片区、南郊片区、西南片区、老城片区、高新片区六个部分,每个区域只有不到29万方。

理性一点来看,这也是为什么榆林东沙某项目一开盘就告罄,高新某项目新房敢报价1.2万/平的原因。

分析到这里,下一个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榆林楼市潜在供应量如此之大,是否会再次出现2014年那种崩盘情况?

PART2-刻度,防患未然


关于这一点,榆林官方比我们考虑的更清楚,管理也更直接,据了解,榆林房地产开发必须施工到建筑2/3才给预售证。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正负零与2/3不都是盖房子吗?完全不一样!正负零,以下只是基础工程,这是最低确证标准,主体未动,先收首付。建筑2/3,榆林高层/小高层对半,这个要求就等同于“接近封顶”

以前,榆林地产野性十足,简直赤裸收钱,没有出正负零,没有预售证,没有售楼部,甚至于没有置业顾问,摊开一张图纸,就告诉你,敢不敢买?门槛太低导致烂尾概率大增,有兴趣去看一下东沙,很多烂尾只有基地,或者只有地面两三层。

为了严防死守烂尾再次集中爆发,榆林楼市执行了陕西省预售证最严条件,施工2/3才给预售证。这是陕西省绝无仅有的,是一种对购房者最坚挺的保护,几乎是封顶才能销售,差一步就是现房销售了!

这一政策有四个影响,我们在2018年撰文《逼退野蛮人!榆林楼市狙击战!》一文中明确提过: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当然,必须再强调一次,榆林楼市之所以如此强硬,敢于制定这种政策,也是底气十足。榆林搞发展不靠卖地,搞教育不靠配套费。放眼陕西,与榆林市场相比,西安,咸阳,渭南、宝鸡似乎略有不如。

当然,我们也提到了一个情况,因为施工进度要求,还有资金投资拉长,导致很多房源供应拖延到了2019年。

PART3-需求,不受重视


那2019年榆林楼市究竟靠什么驱动?这是一个终极提问,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拆分榆林楼市客户群体。

第一类,投资型,这一部分客户长期活跃于榆林楼市,对于房产增幅有渴望,但这一类购房群体主要瞄准西安,以及京沪深广。十年前,西安楼市高端盘最多的买家就是榆林客群,如今,这一类购房者对于榆林楼市兴趣寡淡。

第二类,自住型,这一部分客户群算是榆林自然需求增长,因为榆林属于工业城市,又几乎清一色国企/事业单位,户口锁定,自住安家、换房需求普遍存在。因此,高新、老城区有不少的品质项目,主流客户群都是这一类。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第三类,棚改型,这一类客户群最具迷惑性,很多人鼓吹榆林市场是棚改刮风,方向没错,落点不对。按照官方赔偿标准,拆迁完购买力还是有限。

如果,按照《榆林中心城区房屋征收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标准执行,住宅一般补偿6000元/㎡,商业一般补偿10000-12000元/㎡(两孔以内)。如果拆迁赔付200平,也就是120万。如果全款买房,也只能买一套高层110-120平三房,或者在东沙买两套90平米两房。为了买大房子,拆迁户会去买高新高价盘吗?不会!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大家回忆下,2018年榆林哪个区域销售量最好?不是高新区,反而是老城区、东沙、西沙,为什么?拆迁户多,房子便宜,销售量大。但我们反过来问一下,我们能说是拆迁户炒高了房价吗?肯定不是,这是绝对刚需。

可以说,榆林市场主流客户群,就是谋求居住升级,有迫切换房需求,或者刚性需求的一大波购房群体(当然,也不排除有客户群体划分重叠,例如又是国企员工,又是投资客,又有购房需求,还是拆迁户)。

换而言之,榆林市场消费群体排序,首先,是国企/单位机构;其次,是棚改购房群体,再次,零星的投资型客户。

但现在榆林人与五年前眼界大有不同,他们还会接受五年前畅销的产品吗?

不一定!这群已经住过,甚至于消费过高端人居产品的客户群,对于榆林市场有更高的要求,不是好产品,不会买单。

PART4-产品,还待升级


榆林市场十分封闭,也不算特别大,不算神木府谷之外,我们将榆林市场称之为“一极多元”。

所谓“一极多元”是什么意思?一个高新区为首,五个片区为辅。榆林高新区,是国家级开发区,是榆林市经济的关键点,因此,高端产品聚集,房价水平较高。其他五个片区,如老城区等,也各有特色情况不一,如老城区榆溪河边上,也是一方好地,却没有被开发出来。


榆林市场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目前,可以将榆林房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地,如文昌、泰发祥、怀远地产、兴泰地产、元驰地产、德通等;另一类是外来,如领航、中梁、万达、绿城、阳光城。从现在来看,因为工期被限制,销售被延期,双方市场竞争不明显。

但因为产品规划已经流出,市场上也在反复咀嚼,究竟哪一种产品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现在来看,本土房企,丽苑三期价格极低,关注度蛮高;名慧华夏城也已开盘,均价不过五千;高新御府品质不错,但楼栋已经建起,楼间距不算阔绰;文昌开发资格最深,物业口碑较好,几乎没有小面积户型。

从资料来看,外埠房企,绿城·桃花源,新中式合院,深处空港新城,沙漠环绕;中梁户型不错,四房大阳台设计;阳光城打响精装,户型尺度偏大;领航·星宸,采用杭州流行的玻璃幕墙,宽庭阔景,7米南向大阳台设计,近瞰榆溪河风景。

除此之外,榆林楼市普遍开始注重物业服务,过去曾有戴德梁行等五大行顾问贴标的方式,提升了一把品味。但榆林人显然不满足贴牌,现在开始引进龙湖、金地、阳光城、中梁等物业,例如领航·星宸引进的是南都物业,是目前中国首家A股上市物业服务企业。

可以说,从现在来看,榆林房地产开发,建筑、景观、装修、物业、智能都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这些既是市场需求,又是未来的增长点。

从现在来看,榆林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挖掘,但想要好产品有好市场,必须先提升认知!

PART5-未来,发展如何


房地产是一个政策市场,也是一个刚性市场,政策抑制,房价难抬头;自然需求,又不能不供给。

于是,在一个相对微观的市场之中,“供需之间”还是决定区域市场走向,如果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市场就冷;如果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市场就热。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2018年取证新条件执行,榆林市场房源供应统一向后推迟,一部分原本在2018年就应该上市的项目,被拖到了2019年,这就导致2019年客户需求量较大。

榆林购房群体主流还是“自住型+棚改型”两类,一般急需住房的棚改客户群,不会去高新抄高,价格太高;一般有实力的自住型客户群,也不会去东沙抄底,地段一般。因为购买力限制,人们只会买买得起的产品。

那到底什么样的产品市场接受度高?一定是成熟区,配套好,产品新,服务好,这一类产品才能够赢跑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