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微信公眾號:王雅媛港股圈,歡迎前往原文閱讀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婚姻就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股市也是如此。可當你有衝動想要衝進去或逃命的時候,得先想清楚股價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

也許你會看到賣方建議與投資者行為相悖,會看到業績不錯,股價卻表演滑鐵盧。別懷疑,你能看到的都是真實存在的,但事出必有因。正如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下跌的股價。

作為合格的投資者,本著對血汗錢負責的高度責任感,要先思考後行動。

恰好8月底剛公佈業績的中國建材,就符合了上述所有可能發生的現象描述,看看專業的二級市場研究猿是怎麼剖析其原因的。

作者 | 麻瓜交易員

數據支持 | 華盛證券

中國建材(3323.HK)上週五(8月24日)交出了合併後的第一份財報:

營收952.28億元,同比增長22.0%;

權益持有者應占利潤為人民幣38.12億元,同比增長159.8%。

實際上超出了Bloomberg一致預期,以至於財報後,18年的盈利預期又被再度上調。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資料來源:Bloomberg;華盛證券

但這周以來,中國建材的股價表現卻跑輸大市,投資者為何失望?中國建材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改變?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分別是負債率、彈性和盈利能力。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一、壓制估值的高負債率是否正在降低?

遠高於行業的負債水平是壓制中國建材估值的關鍵。

2018H1中國建材的財務費用54.6億元,同比增長3.2%。

長債664.2億元,同比增長8.7%,短債1508.2億元,同比增長1.8%。債務合計2172億元,現金260億元,也就是淨債務1912億元,而現在市值約為575億元(按股價7.85HKD和0.868匯率計)。

這裡重點關注下淨負債率指標,具體分兩種情況看:

1.合併後口徑

中國建材淨負債率僅從2017H1的149%下降到2018H1的148.1%,並沒有明顯下降。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2.按非合併口徑

中國建材的淨負債率從2016年的262%下降到2017年的221%,再下降到目前的148.1%,已經明顯改善。

所以,初步結論是合併確實大幅改善了中國建材的負債率,但是中國建材內生性減槓桿的動作不明顯。這也是財報後,中國建材股價連續回調的主要原因。不過,隨著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釋放信息發酵,新的預期或將形成。

管理層表示,希望在2018年削減1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對於降槓桿的舉措有以下四點:

a.計劃發行永久債券,公司有130億額度,上半年的利息成本僅為4.05%;

b.債轉股,上半年這一進展放緩,但將在下半年繼續努力,互換主要發生在子公司層面;

c.公司將繼續保持盈利能力

d.資本支出管理,2018年經營現金流量應高於300億,上半年公司的資本支出同比增加19億(主要是收購西南地區的小型工廠)。希望將資本支出限制在人民幣200億元以下。

這裡面比較負面的是資本支出,之前給的指引為150億元,大行給的預期也都在80億元~130億元,所以,200億有些超預期。

1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削減目標相較於淨債務規模看似杯水車薪,但仔細算一下的話,在不考慮債轉股的情況下,即能將淨負債率下降到140%以下,個人認為還是可以接受的。

二、中國建材是否仍是水泥行業的高彈性標的首選?

在行業向上,確定性較高的景氣期,選擇擁有高槓杆的公司可以博取最大化收益。中國建材擁有最高的財務槓桿這點毋庸置疑,但2018H1同比歸母159.8%的增速相較於海螺水泥(0914.HK)、華潤水泥(1313.HK)來說並不夠優秀。

海螺水泥2018H1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92.7%,而華潤水泥則為145.5%。問題出在哪?

首先,財報中有12.1億元的按公允價值確認的金融資產損失(去年同期為5000萬元),若將這部分影響剔除,調整後歸母淨利潤達到45億元,同比增速可以上升到211.4%,數字好看了一些,但差距並不大,原因其實還是出在了經營槓桿上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對一家公司而言,它的槓桿可以拆解為兩部分: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過往我們或許過於重視中國建材的財務槓桿,而忽視海螺水泥和華潤水泥在經營槓桿上的優勢。

根據Bloomberg數據,中國建材雖然在財務槓桿上高於海螺水泥和華潤水泥,但在經營槓桿上,則低於海螺水泥和華潤水泥。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資料來源:Bloomberg;華盛證券

經營槓桿越大,意味著每單位銷量所揹負的固定成本越小。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及華潤水泥在經營槓桿的差異,實際上是來自於他們產能利用率上的區別。

根據2017年報,海螺水泥的熟料產能利用率約88%;華潤的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為96.3%和111.5%,但中國建材的產能利用率僅在50%左右。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那麼為什麼中國建材產能利用率這麼低?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

一方面,因為去產能這件事並不是雨露均佔,而是重點削減落後產能,所以落後產能佔比相對較大的中國建材會受到更多約束;

另一方面,中國建材作為行業老大,在去產能上需要身先士卒,其限制產能的行為實際是整個水泥價格的基礎。不管怎麼說,實際情況就是,在本輪水泥供給側改革中,老二比老大過的更舒服。

對於中國建材,未來的重點則是看其是否有機會提升產能利用率,個人對此保持謹慎態度。回到前面的問題,中國建材是否仍是水泥行業的高彈性標的首選?

綜合目前的財務槓桿和經營槓桿來看,它仍然彈性最高,雖然沒有和華潤水泥拉開太大差距,但增速上會大大勝於海螺水泥。

三、為什麼中國建材的盈利能力落後於行業水平?

先來看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兩個指標: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第一、毛利率

中國建材2018H1的毛利率為29.94%,較2017年27.62%略微上升2.32個百分點,但是與行業中位值的差距顯著擴大(-0.15%→-6.77%)。為什麼中國建材毛利率低於行業水平?

除了剛剛提到的產能利用率問題,還有就是不同地區提價差異的因素

可以看到,上半年不同地區的水泥價格和供求關係其實差距不小。雖然說本輪水泥行情的核心是看供給端,但由於華東、華南更強的經濟韌性、需求旺盛使得華東、華南的區域水泥龍頭有更好的業績表現。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資料來源:中國水泥網、華盛證券;2018年上半年各區域水泥價格指數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資料來源:中國水泥網、華盛證券;2018年上半年六大區域水泥產量及增速情況

第二、營業利潤率

中國建材2018H1的營業利潤率為14.78%,較2017年12.17%略微上升2.61個百分點,但與行業中位值的差距顯著擴大(-4.65%→-14.14%)。

這裡面重點在於2018H1管理費用94.9億元,同比增長38.1%,高於營收同比增速,並佔到整個營收的10%。

早先市場的看法普遍認為,隨著中國建材和中材股份的合併,管理費用理應有所下降,現在看來這一整合進程還需時間發酵。(回顧更多內容《中國建材和中材股份合併,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如果要去進一步分析管理費用上升的原因,個人認為中國建材在整合行業過程中,雖說規模上成了中國水泥龍頭,但是這些收購的子公司、聯營公司管理水平較低、人員臃腫,而中國建材出於就業、社會責任等很多因素的考慮就不能有大刀闊斧的動作。

(不過,業績會上管理層也重點強調,將會把公司數量減少50-60,並在未來2~3年內將勞動效率提高50~60%的目標,謹慎樂觀吧)

以上,無論從較低的產能利用率,還是走高的管理費用,大概都指向一點,那就是中國建材作為國企、作為行業老大,它的目標和普通投資者的目標或許存在一定分歧,這也是投資者需要正視的事情。

四、總結

綜合看下來,這份財報令投資者不滿意的點是在:內生性減槓桿成效不明顯、資本支出略超預期、被壓制的經營槓桿以及管理費用的不降反升。

但樂觀看的話,中國建材的投資邏輯並未傷筋動骨。去槓桿正在路上、依舊擁有最高的彈性、估值上並未反映太多樂觀預期。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水泥價格似乎已經牢牢把握在這些水泥巨頭的手上了。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中國建材(3323.HK):財報發佈股價下跌,判斷邏輯已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