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吸氫療法”納入新冠診療方案,引發關注,有人直指是“偽科學”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chinanewsweekly 作者 杜瑋


“吸氫療法”納入新冠診療方案,引發關注,有人直指是“偽科學”

3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治療章節裡,除了一般的氧療措施,還增加了“有條件可採用氫氧混合吸入氣(H2/O2 : 66.6%/33.3%)治療。”


《中國新聞週刊》從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助手蘇越明處瞭解到,這一治療手段是在鍾南山的建議下加入第七版方案的。蘇越明稱,氫氣治療加入方案是經過了討論的。對於吸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蘇越明稱,吸氫雖然不能殺滅病毒,卻能改善症狀。但對於具體能改善哪些症狀,蘇越明沒能給出答覆。他還介紹說,吸氫不僅能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也能用於治療其他疾病。


吸氫療法進入到第七版方案後,引發關注,有人直指這是“偽科學”。實際上,這不是吸氫療法第一次引發爭議。2019年6月,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創始人、榮譽總院長徐克成出版了新書《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基於 82例吸氫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隨訪,得出了氫氣可以控癌的結論,當時招致多方質疑。對此,《中國新聞週刊》曾採訪了徐克成與相關專家,對此做了深度報道。


82例患癌吸氫報告


徐克成氫氣治療的一個成功病例是廣州市60歲的退休教師全孝蓮。全孝蓮患有卵巢癌III期、復發伴多發性轉移,患癌5年來,經歷過5次化療,但腫瘤標記物一直沒下降,還有帶狀皰疹。2018年6月底,她停止了化療,堅持吸氫一個月後,指標下降到了正常範圍。這一過程記錄在《氫氣控癌》中。“(後面)觀察了幾個月,盆腔和腹腔轉移未復發,但腹股溝淋巴結出現轉移,接受了手術。”2019年6月,徐克成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說。


徐克成的《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一書,封面上寫著“腫瘤康復顛覆性探索”“天然之氣,居家康復,生理之氣,無藥為醫”等字樣。書的正文前面,有肝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內科血液學專家、工程院院士王振義,“肝膽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吳孟超,呼吸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四位大家分別作的評述。


徐克成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十多年前,在氫分子醫學逐漸在國內走紅並在各地看到一些癌症患者吸氫“神奇康復”後,他決定投身這一領域。他在其健康工作室設立了三四十臺氫氧氣霧化機,產生氫濃度66.7%、氧濃度33.3%的混合氣體。每天,有上百人前來免費吸氫,這也是其找尋病例、做隨訪觀察的部分來源。


在書中寫到的82例癌症患者中,受訪者每天吸氫時間不少於1.5小時,至少要連續吸3個月。患者的癌症種類包括肺癌、肝癌、婦科惡性腫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十餘種,所有受訪者都為癌症的III期和IV期患者。“排除I期和II期患者,(因為)治療效果很難判斷,很可能有化療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III期和IV期患者,都是接受了常規治療沒有效果後,到這裡來的。”而實際過程中,III期、IV期患者中也有吸氫氣和放化療聯合治療的情況。


通過對82例患者為期3~46個月不等的隨訪,徐克成發現,患者食慾、睡眠等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不同腫瘤類型患者體能改善狀況不同,其中肺癌患者效果最好,婦科腫瘤及胰腺患者效果最差。在腫瘤標記物方面,呈現相同的趨勢,肺癌患者腫瘤標記物下降率最高,達到75%,胰腺癌、肝癌患者無人下降。疾病控制上,肺癌控制率最高,大於78.9%,胰腺癌最低,為20%,而且,III期病患的控制率高於IV期。同時,有12例患者因病情發展、感染等原因死亡。


通過觀察,徐克成得出結論,吸入氫氣能控制癌症進展。而所謂控癌,徐克成強調稱,不是指“治療”,而是“康復”,即完成癌症主要治療後,恢復階段的保健和養生。“這是我自己界定的,迴避一個法律風險,我認為,這是一個輔助的手段,不是一個主要的。”


氫氣醫學源於東亞


氧化損傷與炎症被視為多種疾病發生的基礎。徐克成認定吸氫控癌有效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目前被公認的氫氣的選擇性抗氧化作用及抗炎症作用。所謂選擇性抗氧化,是指氫能中和掉對機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而不影響其他重要物質的運轉過程。


吸氫治療在業內被稱為氫氣醫學。在全球範圍內,關於氫氣治病的研究始於1970年代。直到十多年前,氫氣選擇性抗氧化的推斷在日本被提出,氫氣醫學開始逐漸成為業內研究的一個熱點,並於2008年左右進入中國。


第二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教授孫學軍是國內氫氣醫學研究第一人,2014年3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孫學軍任主任。


孫學軍介紹稱,過去12年來,世界範圍內共有1200多篇氫分子醫學論文發佈,其中來自中國的文獻佔了論文總篇數的55%,日本則佔33%。這期間,除了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氫氣的抗凋亡、調節細胞信號通路等機制也被研究者提出,而抗凋亡的解釋本質上依然是消滅過多自由基。同時,值得注意的是,1200多篇論文中,絕大多數都為動物實驗模型,關於人的臨床研究僅有60多篇,涉及氫氣對糖尿病、痛風、心肌缺血、高脂血症等病症的作用,但都為小規模的人群研究,證據等級不高,而有關癌症的人體臨床研究數據更少之又少。


孫學軍說,目前,氫氣的選擇性抗氧化作用也只是基於觀察到的減輕炎症等現象所給出的一種解釋,科研人員對於氫分子在體內具體作用的機制實際上並不清楚,

“氫分子比較小,不好標記追蹤,它的反應過程我們現在是不掌握的”。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於觀貞認為,徐克成所做的這項研究只屬於“零星個案報道”,而且,方案設計中,“病種比較亂”,治療方式中也有著單獨吸氫、氫氣+放化療聯合治療等多種形式,這會使得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有偏差。“氫氣運用到人身上是非常複雜的,現在這麼做有點過了,沒有到完全成為醫療手段的程度,容易讓病人產生誤解。” 第九OO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房文錚認為,這一研究並沒有遵循標準嚴格的臨床試驗方案設計,病例也只有80餘例,“可信度很差”。


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馬雪梅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氫分子生物學研究。她分析說,科學需要嚴謹,個案代表不了一個領域的發展,從徐克成的研究來看,只能說為氫分子醫學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線索,而且,數據量還不夠,當數據量足夠,並且採用很好的實驗設計手段後,才可以稱之為證據。在她看來,對於不同類型的腫瘤,氫氣所起到的作用會有差別,而即便對於同一種類的疾病,不同人群的治療效果也有不同。孫學軍稱,目前,對於氫氣治療疾病還沒有得出最終的結論,

“就是說證據還不是非常充足,只是看到一些現象。”


氫氣治療的安全性也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業內分析中,大都把氫氣描述為一種極其安全的氣體。但孫學軍在一篇論文中提及:有關氫氣安全、無明顯毒副作用的認識,主要來自潛水醫學中應用高壓氫氣對人體無明顯影響的理論推斷,未見系統的生物安全性評價研究報道。


至於有效性,業內不少聲音也對此發出疑問。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馬克·格拉德溫曾在《自然醫學》期刊上發文稱,外界給予的氫氣遠遠低於有機體內還原性物質的含量,氫分子與羥自由基發生反應的速率也遠遠小於體內還原性物質,難以解釋少量氫氣在如此低的反應速率下依然可以起到清除自由基並表現出顯著的抗氧化作用這一現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博士迪克·託拜厄斯·彼得則分析稱,像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帕金森、腫瘤等疾病中氧化損傷的作用可能被誇大。


鍾南山團隊的研究


現實層面,想要證明氫氣有效性的最好方法是開展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記者從市面上生產氫氧氣霧化機的主要廠家之一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瞭解到,幾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及其團隊就開始在國內十多家醫院開展6項氫氣治療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共有800餘名患者入組。其中,有152人參與的過敏性鼻炎氫氣輔助治療和108人入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的氫氣輔助治療兩項研究已完成,但以上研究的結果尚未見公開發表。另有一項非小細胞肺癌氫氣輔助治療的研究尚在倫理申報中。


據《中國新聞週刊》查詢,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氫氧氣霧化機價位在三四萬元左右。通過天眼查查詢,上海潓美醫療科技為廣州南山氫分子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股東,認繳金額700萬人民幣,控股70%。廣州南山氫分子醫學科技另外30%股份,由廣州南山健康科技創新中心掌控。


廣州南山健康科技創新中心的執行事務合夥人為周榮,2011年5月至今,為廣東省鍾南山醫學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據基金會官網介紹,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是在鍾南山院士領導下,由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產學研分中心發起,以鍾南山院士名字命名,於2011年7月5日正式註冊成立的獨立法人非公募基金會。


2016年4月16日,由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主辦,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世界胸科大會“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在上海召開,鍾南山出席主持會議,稱中國在氫分子醫學研究領域發展前景廣闊。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的官網上,2016年4月27日,發佈了關於批准建立2016年度第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的通知,其中鍾南山院士工作站的建站單位為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清風計劃#匯聚海上名醫,連接人與健康

#超能健康團#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