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明明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

用戶63953961247


就因為日本確切的知道,自己面對美國的時候不佔優勢,所以才要偷襲珍珠港。因為這對日本來說,是防禦,而不是進攻,是為了防禦所進行的進攻。

一戰前,日本在英國支持下,就已經逐步在西太平洋取得海上優勢地位,和正在崛起中的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利益發生了衝突。尤其是在對中國的態度上,美國也逐步調整了自己原定的中國政策,以適應日本的強勢崛起帶來的挑戰。美國的底線是,日本不謀求把中國完全變成其殖民地,但同時以不直接出動軍隊在中國作戰為限度。

一戰中,日本成為戰勝國,其主要參戰行動就是從中國的東北出兵,進攻在山東的德國軍隊。德國承認戰敗之後,日本就圖謀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將青島變為其租界。在巴黎和會上,日本提出的要求也就是這個。所以,五四運動才有了還我青島的口號。也是因為國內強大的反對聲音,中國代表團沒有敢答應這個要求。

由於列強在一戰中實力嚴重受損,而日本因為沒有實際參戰,所以反而漁翁得利。在一戰結束後,日本儼然以東亞地區霸主自居,大肆擴張其海軍實力。也因此,在華盛頓會議上,日本與列強談判的重點就是,日本要獲得在東亞繼續擴張其海軍實力的權利。而列強這時候也無力制止,加上英國明裡暗裡的支持,最後只能默許日本海軍擴張。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之後,日本當然也很清楚,如果不能迅速迫使中國投降,等到蘇聯、美國和歐洲傳統列強形成統一戰線,日本的失敗就是早晚的事。所以,日本在戰爭爆發後,就開始爭論,究竟是先進攻蘇聯,排除蘇聯對日本侵華戰爭的後背的威脅,還是先控制南海,排除美國和歐洲列強援助中國的可能性。

最後的結果是,日本和蘇聯在諾門坎戰役中交手,日軍一敗塗地,意識到進攻蘇聯沒有出路,蘇聯已經不是1904年日俄戰爭時的那個俄國了,於是轉而尋求難進的機會。所以,日軍一方面大舉進攻東南亞,試圖迂迴進攻西南,迫使中國投降,另一方面則積極籌劃切斷美國從太平洋上直接威脅日本的主要海上通道,保住日軍再東南亞的勝利果實。

偷襲珍珠港的意義也就是,先發制人的打擊,打掉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主要軍事基地。這樣,如果美國還想再進攻日軍,就不能利用其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了,只能從本土出發,這樣困難就增加了很多,美國再選擇支援中國抗日,也會因為沒有軍事基地而無法付諸行動,只能是經濟援助而已。而美國在太平洋上當時最主要的軍事基地,也就是珍珠港。

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對美國造成的震動非常大。因為失去了在南太平洋上的這個主要軍事基地作為支點,美國國內甚至有人已經開始談論,如果日本進攻美國本土,美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擊敗日本,保家衛國。其實當時的日本並沒有直接進攻美國本土的計劃,也沒有這個實力,只是先打掉美國的基地,保證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安全。

對於日本來說,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本身就是非常冒險的,利在速戰。只有速戰速決,通過迅速迫使中國投降,日本才能把全部精力用來應付北邊的蘇聯和東邊的美國的威脅。這和希特勒的做法其實是一樣的。希特勒先穩住東邊的蘇聯,全力進攻西歐,法國投降之後,希特勒就把蘇聯視為最大的威脅,不惜在敦刻爾克放水,讓英軍撤回本土,以求與英國媾和,好讓他全力進攻蘇聯。

日本悲催的地方就在於,不先打掉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就不敢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對付中國和東南亞上,也無法鞏固這些已經佔領的地區。只有日本全部佔領中國和東南亞之後,日本才能轉過頭來全力與美國爭奪太平洋的控制權,從而真正威脅美國本土。而這還是非常遙遠的事,即便中國投降了,東南亞也全部佔領了,日本要進攻美國本土,也還遠的沒影兒呢。

簡單總結一下,希特勒閃擊西歐是為接下來全力進攻蘇聯做準備,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為了沒有後顧之憂的全力進攻東南亞和中國做準備。


蕭武


1941年12月7號清晨,日軍做出一個瘋狂舉動,派出戰機轟炸美國位於夏威夷珍珠灣港口的戰艦,連瓦胡島上的飛機場也遭受重創,美軍傷亡人數高達2400多人,1250人受傷,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對日宣戰演講說:“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

為何日軍膽敢公然轟炸珍珠港呢?這是誰給他們的勇氣呢?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在1939年,日軍高層曾經做出了兩套大東亞作戰方針,

第一套方案就是“北上”,入侵蘇聯奪取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雖然位於高寒地區,但是各種礦產和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可為日軍戰備武器提供能源保證。蘇聯老大哥也不是吃軟飯的,集結重兵跟日軍在諾門罕地區幹了一架,日軍被蘇軍打得落荒而逃。第一套方案就此止步。

第二套方案就是“南下”,也就是奪取東南亞地區,但是當時的東南亞可是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日軍派兵奪取了大部分東南亞地區,歐美國家既得利益受損,當然不給日軍好臉色看。美國先發制人,下令禁止給日軍供應石油,同時凍結日本在美的資產。隨後英國、荷蘭等國家紛紛效仿。

日本是個島國,石油資源十分匱乏,絕大部分能源都依賴進口,如今石油被美國禁運,那就意味著所有的軍械工業都運轉不起來,如此下去只能是彈盡槍絕,坐以待斃!美國這個舉動把日本逼到狗急跳牆。

當時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在日方高層會議中揚言美國這是將日本逼上死路,為了戰爭的勝利,唯有拼死一搏,轟炸美軍艦隊,打擊美軍囂張氣焰,以此讓日本恢復太平洋的統治勢力。在山本五十六的堅持下,高層最終同意了這場戰役。

1941年12月7號,日軍先派出183架戰機轟炸珍珠港,第一波空襲轟炸結束後,第二批戰機共計168架開始第二輪轟炸,大大小小的穿甲炸彈打得美軍毫無招架之力。除此之外,各種魚雷也在同一時刻投向美軍戰艦,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給予美國群眾的不僅僅是憤懣,我想這憤懣之中還夾雜著不少的恐懼。



當時在日本軍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我們恐怕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

美國這個國家從來不記仇的,因為有仇他們很快就會報了。珍珠港戰役結束後,美國立馬宣誓對日軍宣戰,不報此仇誓不罷休!隨後的太平洋海戰,空襲日軍大本營,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這些都是美國對日本的“回禮”。


綜上所述,日軍明知這個戰役的結果可以獲得短時間內的勝利,但是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而他們也未嘗想到這個代價是如此之大。自作孽不可活,不知你們怎麼看?


鄧海春


現在很多資料都表明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前,羅斯福已經知道了,美國已經破譯了日本的密碼,而且現在已經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個事實了。所以美國知道日本不是自己的對手。


同樣日本也知道自己打不過美國,可是日本為什麼還要偷襲珍珠港呢?

首先就是日本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稱霸全世界,一戰後,建立的華盛頓體系,在遠東嚴重損害了日本的利益,九國公約中拆散了英日同盟,使日本獨立侵佔中國的夢想破滅了,而且五國海軍條約中把日本海軍限制在低一等的二流海軍。這對於日本一直以來想稱霸海上,稱霸世界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其次就是日本自1931年,佔領東北,37年全面侵華開始,都太順利了,佔領了大部分中國領土,這對於日本國內的侵略積極性是極大的鼓勵。野心也迅速膨脹起來了,

然後就是當時日本侵略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北上和蘇聯打,而是南下佔領東南亞。諾門罕戰爭日本戰敗,雖然蘇聯軍隊不如日本戰鬥力強,完全是靠強大的武器火力獲勝的,但是也見識到了蘇聯的軍隊武器火力的厲害。而且日本本來攻打中國打出的口號就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當然也包括東南亞,加上東南亞的石油,日本的鋼鐵都是從東南亞走的。東南亞對於日本來說太重要了,如果沒有東南亞的資源,日本就真的只有等死了。可是這時候的東南亞都是美國法國英國的殖民地。菲律賓就是美國的,所以日本要佔領東南亞免不了和美國要打的。

最直接的原因


也是1941年,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存款,這時候日本遭遇到了能源危機,都知道日本是島國,基本上所有的能源都是靠進口和搶回來的。美國一禁運,日本根本無法補充巨大的戰爭消耗,沒有石油,日本必須還要從中國撤兵。

種種條件下,日本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和美國打一仗,然後順勢佔領東南亞。

於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成功,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東條英機也命令日軍開始對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關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等,還有香港發起進攻。

其實從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和美國的國力差距誰都知道日本是必敗無疑。當時日本工業產值只有90億美元,美國則有2000多億,佔據了資本主義世界中的三分之一,到了1948年更是佔到了一半多。日本年產鋼580萬噸,美國達到了330萬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也迅速擴軍,到1945年達到了1050萬人。美國拖也能把日本拖死。

結果也可想而知了,日本戰敗。二戰結束之後美國也建立起了以自己為核心利益的全球體系。


小伍講歷史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一舉將駐屯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空軍基本摧毀,珍珠港軍港陷於癱瘓。羅斯福總統隨即在12月8日於國會發表講話,對日宣戰。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得知日本偷襲的消息後的第一反應是:“好了!我們總算贏了!”當時的日本無論是軍力還是國力都無法和美國抗衡,而且還已經在亞洲四處開戰,那麼為什麼日本軍方會做出這樣雞蛋碰石頭的決定呢?
羅斯福簽署對日宣戰書


事實上那會兒日本和美國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了,早晚必有一戰。美國不斷地用貿易禁運來卡日本的喉嚨,日本在東亞的擴張也在不斷地威脅美國的利益。在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實行禁運之後,帝國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被警告稱,他的艦船將在一年內用盡燃油。物資上的緊急情況使好戰的日本軍方覺得必須更加馬不停蹄地加緊進攻。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軍界首領表面上贊同天皇和近衛文麿首相關於和美國尋求外交出路的建議,但這只是為他們爭取時間的緩兵之計,他們從未準備接受任何具有明顯讓步傾向的交易,很多日本軍事高層寧可讓全國自殺也不願屈服。另外美國方面對日本的強硬態度也讓日本軍方的備戰行動找到了更多託詞。

美國軍艦“亞利桑那”號在襲擊中中彈


另外打美國儘管不合理,卻是符合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的政治準則的。他的準則很簡單:他打算在精選出來的勢力範圍內建立日本的霸權,打敗不接受這一點的西方國家(如果必要的話也包括蘇聯),吞併中國並將之納入日本帝國,同時在日本領導的亞洲“共榮圈”中給其他亞洲國家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說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拯救者的角色,將亞洲從西方殖民中“解放”出來,日本是第一個站起來的亞洲民族,亞洲各民族必將認識到它為了實現亞洲的現代化而作出的卓絕努力。現在美國是實現這個“偉大理想”道路上的最大障礙,那一定要除掉了才行。

山本五十六,珍珠港襲擊的核心人物


既然非打不可了,那要怎樣打才能勝算最大呢?東條英機認為和美國這樣的工業強國作戰是在賭博,山本五十六也同樣害怕其後果,所以不認為能在正面戰場贏,日本唯一獲勝的機遇是發動大規模偷襲,以奇兵取勝,不能拖延。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日本高層指示日本駐美國大使與美政府談判以麻痺人心,並在同時準備出戰,在12月7日清晨,製造了那起轟動世界的轟炸。

參考文獻:
(英)安東尼·比弗:《二戰史》,邵旭東、雲曉麗、何旋譯,海南出版社,2015年。
(英)基根:《二戰史》,李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歷史研習社


日本是一個經常賭國運的國家,把整個國家發展的興旺作為賭注,換取鉅額的暴利,這一習慣從日本明治維新後就一直都有。一開始日本是通過在朝鮮挑起甲午戰爭來賭國運,押寶自己能夠擊敗強大的北洋海軍,結果賭贏了,成為列強,然後是賭國運,不宣而戰打沙俄,打贏了日俄戰爭,二戰中,日本第三次賭國運。

珍珠港偷襲讓日本陷入多線作戰的困難境地。


有人寫了一本書,叫做《浩瀚大洋是賭場》,就是說日本海軍歷次豪賭,日本拿國運當賭注,久賭必輸,所謂的”HUANG 國興廢在此一戰“,截止到珍珠港偷襲,也就告一段落了。二戰中日本因為偷襲了珍珠港,逼迫美國直接動手加入了盟軍隊伍,而且讓日本和德國都同時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下,畢竟美國是一個海軍強國,陸軍也不太差,美國參戰讓法國滅亡、英國危險、蘇聯承受不住的同盟國陣營看見了勝利曙光,改變了戰爭平衡。

圖為二戰中的太平洋戰場局勢,可見日本已經取得了前期的巨大優勢,整個西太都被其所控制。


日本贏得了珍珠港戰役的一場戰役勝利,但是為整個戰爭的戰略埋下了極差的影響,甚至是偷襲珍珠港之日,就宣告了日本二戰的戰敗,可是日本也是純屬無奈。美國雖然一開始沒有明確加入同盟國陣營,但是卻給日本套上了極大的制裁,不向日本出口橡膠和石油,而且美國關係好的太平洋各國,比如菲律賓、澳大利亞等,都堅定的支持美國,而不是日本。

圖為美國海軍兩次來到日本近海的不同情景,第一張是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最困難時派出的大黃蜂號航母,起飛B25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的場景,圖二則是美國海軍大艦隊來到日本近海,數十艘航母和戰列艦準備對日本本土大舉進攻的場景。


美國儼然成為太平洋霸主,這讓日本早就預感到美日戰爭終究會爆發,日本判斷的只是一個戰爭爆發點的選擇,也就是何時對美開戰對日本有利。而在剛剛奪取中國戰場的幾次大戰役的成功,並且成功的佔據東南亞後,日本開始把目光投向資源豐富的太平洋地區,經過日本海軍軍部的推演,日本此時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兵力優於美國,畢竟航母有3比1的數量優勢。

圖為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海軍兩艘著名的航母,圖一是開啟全甲板攻擊戰法的突擊者號航母,圖二是美國海軍的航母歷史探索時期的產物,列剋星敦號航母。


於是日本通過發動珍珠港戰役,一戰消滅太平洋艦隊大半主力,來進一步擴大這個優勢,並且速戰速決,吸引美國海軍決戰,以取得太平洋上的制海權。結果美國在珍珠港戰敗後,連續多次海上決戰中都獲取了勝利,珊瑚海、中途島、馬里亞納,美國在多處接連取得重大勝利,讓日本奪取制海權的設想落空,至此,日本當年偷襲珍珠港,被看作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了。

圖為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沉船紀念館,巨大的戰列艦沉船殘骸訴說著美國的抵抗意志和對戰爭的思考。


海事先鋒


這個問題對當時的日本而言相當無奈。

對於當時的日本而言,高層內部雖然就北上和南下的戰略爭論不休,但兩派至少還有一點共識,那就是以日本當時的國力,無論北上挑戰蘇聯,還是南下進攻美國,都是在以卵擊石。日本的綜合國力,比蘇聯不足,比美國更不足。

而日本最後選擇南下挑戰美國,是因為對日本而言,南下比北上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而南下就一定要挑戰美國。

那麼對深陷中國戰場的日本而言,為何要北上或南下,尤其是南下。明知在綜合國力上和美國相差甚遠,為何還要冒險挑戰美國的底線發動偷襲珍珠港戰役呢?靜夜時認為此舉是日本無奈中做出的兩害取其輕的選擇。

對於日本而言,不挑戰美國是死,挑戰美國也是死,反正都是死,還不如死得壯烈一些。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不斷加強對我國的侵略。至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已經侵佔了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

日本在侵略我國的過程中,掠奪了大量的資源,有力的促進了日本國內的發展。但是日本在我國始終沒有得到他們最夢寐以求的東西,那就是石油。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戰爭期間更是維繫一國戰爭潛力的戰略物資。沒有石油的支撐,坦克無法發動,艦船無法起錨,一切戰爭行動就無從談起。

而二戰期間,世界著名石油產區不在今天的中東,而是分佈在裡海周邊的蘇聯中亞地區和伊朗高原,以及西太平洋的馬來群島地區。

日本雖然侵佔我國十多年,尤其是在東北地區尋找了多年,但始終沒能發現大型油田,我國因此也被扣上了貧油國的帽子。

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日本曾設想關東軍利用地理優勢北上蘇聯,搶奪中亞油田。畢竟1936年蘇聯、日本和意大利締結了《反共產主義協定,蘇聯本身就是軸心國的既定獵物。

但是經過了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的慘痛失敗,日本終於放棄了北上蘇聯的想法。

到德國閃擊蘇聯前,蘇聯在遠東地區尤其是中蘇邊境,始終保持著陳兵百萬的龐大規模,這使得高達70萬的關東軍不敢輕舉妄動。

而在此時,日本和美國的矛盾卻開始激化起來。1940年,德國橫掃西歐後,法國作為西歐第一陸軍強國宣告亡國,其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例如印度支那開始成為日本的目標。

在德國對英國進行瘋狂的進攻時,日本也開始了對英法殖民地的搶奪。先後佔領香港、印度支那、馬來群島等一系列英法殖民地。

日本的瘋狂擴張引起了美國的警覺,當時的菲律賓、關島等是美國的殖民地。在日本嚴重威脅美國利益的情況下,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並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使得日本陷入空前的困境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日本不向美國宣戰,那麼等待日本的必將是被美國困死的局面,要知道此時日本的石油庫存根本無法支撐日本的戰爭需求。

而如果在美國疏於防範時對美軍太平洋艦隊形成出其不意的打擊,使美國在至少兩年內無法恢復元氣,日本就可以趁此機會迫使美國坐到談判桌前,簽訂有利於日本的條約。而日本也可以藉此機會鞏固其在太平洋的外圍陣地,有效保衛日本本土。

所以偷襲珍珠港,從一開始就是日本上下進行的一場軍事賭博。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就是一個著名的賭徒,作為偷襲珍珠港的主要策劃者,山本五十六認為只要摧毀了美國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就可以使美國在至少兩年時間內無法對日本形成反擊。

而在日本和美國綜合國力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想要取得重大戰果,只有發動突襲才能成功。

不過山本五十六不知道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的電報早已被我國著名情報專家池步洲破譯,國民政府很快將這一情報轉達美國政府。不過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並未在意,這直接導致了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慘劇。

從戰後解密的文獻來看,當時的美國絕大多數國民不希望捲入二戰的漩渦中,國內高昂的反戰情緒是羅斯福始終無法公開參戰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成為點燃美國人民怒火的導火索。

所以從本質上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更像是羅斯福的一出苦肉計,通過珍珠港事件的巨大傷亡,為美國參戰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過程中,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居然全部不在港內,而且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恢復實力的速度只用了半年時間不到。這讓山本五十六企圖迫使美國人向日本妥協,甚至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元氣的幻想徹底破滅。

所以偷襲珍珠港,表面上是日本以卵擊石的作死嘗試,實質上是日本為擺脫困境進行的一次自救行動,更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軍事冒險。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日本問題要讓橋本來回答。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要談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從幾方面來分析。首先日本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能夠進入世界列強的行列就是進行了兩場戰爭,與比自己強大的國家爭奪,最後都獲得了勝利。如與清國戰爭獲得成為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臺灣的割讓,以及大量的白銀。與俄羅斯的戰爭,不但獲得旅順軍港,還完全獲得對滿洲的全部控制,讓俄羅斯的勢力全部退出了東北。這樣以小博大的勝利,讓日本全體上下都有了只要孤注一擲,就可以獲得勝利的幻覺,這樣的方式繼續使用。


在日中戰爭初期,日本與中國戰爭中,美國一直沒有對日本採取禁運手段,日本因自己不生產石油,而石油提煉技術都不行,航空汽油等油料都要從美國進口,中國政府從七七事變以後,一直要求美國對日本採取石油禁運措施,一直沒有或的美國政府的正面回應。直到日本看到歐洲結果,認為法國在歐戰失敗,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都要歸日本所有,出兵越南以後,美國政府開始向日本施壓,要求日本撤出越南北部,以及滿洲地區,如果不撤兵,美國政府將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這時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談判,關於是否撤兵以及有關日本撤離東南亞問題。


日本的戰爭石油儲備只有3個月,如果美國採取禁運,日本對戰爭的維持只有3個月時間,但日本國內對美國的最後通牒有以下的判斷:雖然美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強大,但是日本只要擊敗,消滅美國的第七艦隊,就可以控制東南亞的產油區,在美國沒有航母時,尋機與美國海上決戰,完全可以象與清國,俄羅斯那樣,一舉獲得海上的勝利。而且夏威夷還有很多日本人,對美國的軍事情報收集很方便,這樣也使日本方面對戰爭的前景很樂觀。


日本當時擁有世界最大的海軍艦隊之一,擁有8艘航母,以及先進的零式戰機,對於日本來說,美國很強大,但日本只要在第一次襲擊成功,就會獲得最後的成功,日本在與清國,俄羅斯的戰爭中都是使用過這樣的方法,但是美國不是清國,也不是俄羅斯,美國在第一次受到打擊以後,研究日本,最終獲得勝利。讓日本第一次知道了以小博大不會次次成功的道理。


橋本看日本


直接原因是日本軍隊不斷做死,佔領了南越,使美國宣佈對日石油禁運,掐斷了日本的經濟命脈。日本不得不孤注一擲,狗急跳牆

1937年日本侵華後,迅速攻佔了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全部港口,特別是1939年攻佔了海南島。由此獲得了“南進”東南亞的前沿陣地。

1940年,德國的閃擊戰攻勢下,荷蘭和法國兵敗如山倒,英國陷入包圍和苦戰。這幾個殖民大國在

東南亞的殖民地成為無主的寶藏”,其中包括生產稻米、經濟作物、稀有金屬和石油的印度支那、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尼),讓日本垂涎欲滴。

日本陸軍原本堅持“北進”,但是39年諾門坎戰役被蘇軍打得滿地找牙。在中國戰場上又進退兩難,因此轉而支持海軍的“南進”主張,並在1940年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的北部(相當於北越)。海軍原本也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在1941年初同意出兵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相當於南越)。

1941年6-7月,日本海軍運送陸軍登陸,佔領了南越

日本攻佔西貢(今天的胡志明市)

這對於美國來說是重大威脅。日本佔領南越,就直接獲得了攻擊馬來半島的跳板,同時,日本軍艦和飛機從南越的基地,對美國的菲律賓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1941年7月28日,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全部資產,實行石油禁運。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英國切斷了馬來亞向日本的石油供應,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紐約時報》刊登的石油禁運消息

解除禁運的條件,是日本不僅要退出東南亞,還要退出中國和東北,恢復到918事變之前的狀態。這意味著日本要把1931年以來攫取的利益全部吐出來,是它斷然不會接受的。

而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完全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而美、英、荷的石油是其幾乎全部的石油來源。禁運後,日本的陸海軍戰爭機器撐不了一年就要癱瘓,日本的工農業也會迅速失血。

日本既不願意接受退兵的條件,也無法忍受沒有石油的日子,也就只剩下狗急跳牆發動戰爭這一條路了。

可以說,當日本入侵南越那一刻起,日美之間的戰爭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萊茵的黃金


這個問題可以改成“因為……所以……”句式,即“因為日本打不過美國,所以要偷襲珍珠港”。以下,我做具體解釋。

首先說一下“偷襲珍珠港”的作戰構想是如何形成的。1925年,英國媒體人、海戰專家拜沃特寫了一本書,題為《太平洋大戰:1931至1932美日戰爭史》。書中描述了夏威夷美軍基地遭到日軍襲擊的情景。這本書被日本海軍參謀部譯成日文,列為海軍大學參考書,令山本五十六深受啟發。出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後,山本五十六規定該書為海軍軍官必讀書。1928年,山本五十六的部下草鹿龍之介少校也向他提出,如果日美開戰,必須攻擊夏威夷。也就是說,山本五十六攻擊珍珠港的構想,當時已初步形成。

再說一下日美交惡的原因。日美交惡有兩個遠因,兩個近因。遠因一是一戰後,美國主導建立華盛頓體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束縛日本在中國大陸的擴張,引起日本強烈不滿。二是1924年美國通過禁止不能融入美國社會的移民進入美國的移民法,被日本視為“排日移民法”,是種族歧視,使日本反美情緒高漲,當年6月,東京18團體發起6萬人集會反對該法。近因一是1940年9月《日德意三國同盟條約》的簽署,被視為向美國叫板,二是日本進軍法屬印度支那。1940年10月,日本進軍印度支那北部,美國政府隨即宣佈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廢鋼鐵作為制裁。這一制裁,將使日本的飛機軍艦變成一堆堆不會移動的鋼鐵。1941年7月28日,日軍進軍法屬印度支那南部。8月1日,美國政府宣佈全面禁止對日石油輸出。日美矛盾進一步激化。

最後說一下“偷襲珍珠港”的主要目的。鑑於美日關係日益惡化,山本五十六認識到戰爭已不可避免。他很清楚,“憑日本的工業,根本不能與美國為敵。如果非打不可,在開始的當年或一年中或可以奮戰一番,並有信心爭取打勝。但如果不能速勝,持續二到三年,日本將毫無取勝把握。”於是,1941年8月,山本五十六正式向海軍軍令部提出了突襲珍珠港的作戰方案,並獲得採納。這一構想的要點是:開戰之初,以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率領的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組成機動部隊,對停泊在夏威夷基地的美國主力艦隊進行空襲。山本五十六就這一作戰構想寫道:“在日美戰爭中,我首先應遂行之要領,是在開戰之初即對敵主力艦隊進行毀滅性猛烈襲擊,這種襲擊當達到使美國海軍和美國國民一蹶不振的程度,使之志氣沮喪。唯其如此,方能佔據東亞之要障,立於不敗之境地,方能建設並維持東亞共榮圈。” 也就是說,山本五十六試圖通過“偷襲”對美國予以狠狠一擊,使美國“服軟”,進而使日本的要求獲得滿足。

日本經過多次圖上推演得出結論:如果日本整體軍力達到美國的70%,即可發動攻擊(日語是何とか頑張れる)。至1941年12月初,雙方軍力正好達成這一比例。因此,日本在12月7日發起了攻擊。

圖:1941年7月,日軍第21師團進入越南河內。

1941年9月,東京日比谷公會堂舉行《日德意三國同盟條約》簽署紀念大會。


馮瑋


二戰爆發的時候,日軍在亞太地區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所入侵的地區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征服了東南亞各國,太平洋眾多島嶼,以及朝鮮半島,對華入侵正在逐步展開,而且進展非常順利,所到之處,民不聊生,橫屍遍野,日軍是二戰時期最令人恐怖的軍隊,他們的戰鬥力是用可怕來形容,在亞太地區幾乎找不到對手。那時日本擁有全球最強的海軍力量,日本海軍擁有的航母數量也是最多的,航母所搭載的零式戰鬥機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日本海軍像一隻海上猛獸迅速吞噬著亞洲各國的制海權!當時唯一可以對日本海軍以及它在亞太的利益構成威脅的就是美軍駐守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日本考慮到如果有一天美軍參戰,會對日本在亞太的控制權構成嚴重威脅,並且可能會切斷日本賴以生存的能源運輸。為了消滅這個潛在的威脅,日本選擇不宣而戰,先發制人!因此,日本海軍趁著美國沒有防備之心,在大霧天氣的掩護下悄悄靠近夏威夷附近海域,對美國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諷刺的是,當時美國夏威夷的雷達探測到了日本的戰鬥機飛進夏威夷,監察員卻以為是自己的空軍演練而沒有發出警報,知道炸彈落在美國軍艦上他們才恍然大悟,這次珍珠港事件,讓美國幾乎失去了當時停靠港口的所有軍艦,以及近三千人無辜喪生。

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來說是不幸的,同樣也是幸運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國三個航母編隊正好出去執行海上任務,沒有停靠在海軍港口,讓美國海軍保留了最強的海軍力量,為日後打敗日本海軍艦隊埋下了決定性的伏筆,其中的企業號航空母艦更是在對戰日本海軍中成就了傳奇!而偷襲珍珠港,對日本來說卻是有史以來範得最嚴重,最愚蠢的錯誤。因為二戰爆發的時候,美國是中立國,不會干涉二戰一切事務。然而珍珠港事件,驚醒了美國這頭沉睡的獅子,導致美國直接向日本宣戰,強大的工業力量讓美國軍事力量迅速成長,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最強對手,事實也證明,如果美國不參戰,日本是不可能被戰勝的,世界格局可能就因此改變,美國的原子彈,就是日本讓投降最直接的原因!日本做了偷襲珍珠港這個錯誤的決定,更大的錯誤是選錯了偷襲的時機,讓美國海軍保留了有生力量,絕地反擊!毋庸置疑,美國的參戰加快了二戰的結束,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在當時來說真的是拯救世界的存在。在對付日本以及德國,美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拋開美國現在的政治立場和格局,當時的美國值得每個人去敬佩!(以上內容均是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