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還是錯?

潤楊的紅樓筆記



馮玉祥可謂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後被稱為愛國將領,布衣將軍,有甚者罵其三姓家奴反水將軍等,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但就其武力驅逐溥儀出皇宮一事而論,於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而言個人覺得弊大於利的!

馮玉祥隸屬於直係軍閥,可算為直係軍閥中少壯派的佼佼者。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中,思想趨於激進的馮玉祥突然回師北京,發動政變,軟禁了當時的民國大總統曹琨。南北驚鄂,舉國譁然。但以其資力和實力是難撐局面的。因此,在力邀北洋系元老維持時局的同時,為彰顯自己革命進步,派兵武力驅逐清未遜帝溥儀出皇宮。此舉有向南方革命派示好,下投名狀的意味,這從後來馮玉祥的所做所為更可看出,當然對我們而言是後知後覺了,於馮玉祥恐怕未必如此。

馮玉祥的北京政變對當時中國的南北時局並未產生特別重影響(其實力不允許呀),但對後來中國時局的走向產生了不良影響。民國建立,清帝退位是有條件的。民國治下的軍人公然撕毀對清帝退位一系列優待條款,其實是損毀了當時中華民國的公信力。馮玉祥趕走溥儀就當時而言,於法無據,於情無理(禮)。當時,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清朝殘餘勢力是掀不起風浪的,只能逐步勢微。但此後以溥儀為首的一大票滿漢蒙人物被迫走向與日本人合作的道路,實質中國走向更復雜的分裂,日本人找到了夢寐以求的代理人!



民國了,溥儀等清朝遺老遺少還久居故宮當然不妥,但馮玉祥的做法更為不妥!試看幾十年後,溥儀心悅誠服地成為了共和國的公民!


小陌逢春


如果從結果來看,絕對是錯誤的,至少當時不是做驅逐溥儀這件事的時候。

馮玉祥的舉動,也許在表面上贏得了“共和”的面子,卻最終輸掉了國家利益的裡子,是為得不償失。

1924年,馮玉祥北京政變。

同年11月5日,馮玉祥率軍包圍紫禁城,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文件,宣稱要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如果溥儀拒絕,那麼馮玉祥就要炮轟紫禁城。這件事最終以溥儀的屈服為結果。


1925年,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的協助下,逃到日本大使館,然後前往天津的日租界。

1928年,孫殿英盜取清東陵,溥儀要求國民政府追究,但毫無結果。

………………

這些事件,最終把溥儀推向了日本人的身邊,成為後來滿洲國的一大助力。

在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曾試圖聯絡溥儀,並提出條件:

  • 願意恢復《清室優待條件》,恢復溥儀帝號,每年照付優待費等條件,以求阻止溥儀去東北。


這就說明,蔣介石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溥儀,雖然已經沒有皇帝的權力了。但他是一個重要的砝碼,如果落入日本人手裡就糟糕了。

可惜的是,為時已晚!

馮玉祥的行為,或許徹底革除了早已灰飛煙滅的帝制,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HuiNanHistory


答:首先,馮玉祥驅逐溥儀的初衷,並沒有現在許多人稱頌的那樣高偉光的。

讓我們把事情簡單地捋一捋。

話說,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

直系首領曹琨手下最能打的大將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打得難解難分,同是曹琨手下大將的馮玉祥卻突然反戈一擊,在吳佩孚背後捅刀子,並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

馮玉祥為什麼要這麼幹呢?

原因是曹琨為競選總統一度與吳佩孚鬧掰,原本存在感很低的馮玉祥趁機為曹琨鞍前馬後奔走,得到了曹錕的重用。

於是,吳佩孚就恨上了馮玉祥。

那麼,奉系首領張作霖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暗中收買了馮玉祥。

所以,馮玉祥就鋌而走險,向吳佩孚拍板磚,並趕在奉軍之前殺回了北京城,囚禁了自己的老上級曹錕,準備據有河北和平津三地。

吳佩孚後方有失,很快崩潰。

獲勝後的張作霖本來是想和馮玉祥坐地分贓的,但得知馮玉祥搶在自己前面霸佔地盤,就長驅直入,要與馮玉祥幹個你死我活。

不過,馮玉祥已經知錯了,他佔領了北京後,覺察到北京的實力派都擁護張作霖,沒有自己的市場,就興味索然。

為了挽回自己的個人形象,他就以革命者自居,用“革命手段”驅逐溥儀出紫禁城。

另外,他這麼做,還有一個見不得陽光的目的,即進宮收刮財寶,補充自己的軍費。

馮玉祥這麼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有一種說法,說當年袁世凱與清廷簽訂有《清室優待條件》,即清帝宣佈退位,清王室可以暫居皇宮,並且可每年可領四百萬優待金。馮玉祥這麼做,是破壞了契約精神。

但是,最先破壞契約精神的反倒是清室。因為在1917年,在張勳辮子軍的搗鼓下,清王朝搞了一次復辭活動。

另外,《清室優待條件》裡也講得非常清楚,清帝退位可以暫居皇宮——“暫居”,是暫時居住的意思,而不是無限期地住下去。

所以,馮玉祥以國民軍的名義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並沒有什麼不對。

事實上,由於溥儀一直在紫禁城裡稱孤道寡,也使得滿清遺老遺少總是念念不忘地做著復辟大清的清秋大夢。

馮玉祥這一驅逐,雖說是私心作崇,卻也上應天意,下應民心之舉,利國利民。


覃仕勇說史


馮玉祥當初為何將溥儀趕出故宮?原因還是因為溥儀不安分,從張勳復辟之後,溥儀一直在秘密從事復辟活動。

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呢?當時馮玉祥攻取直隸地區,但是吳佩孚和張作霖都在磨刀霍霍,而且還有閻錫山、張宗昌、褚玉璞等軍閥存在。


也就是說北方的局勢,基本上就是一團亂麻,可是溥儀卻偏偏不安心待在紫禁城,而是秘密聯絡已經下野的段祺瑞。

按照溥儀的設想,那就是通過他的影響力來幫助段祺瑞重新組閣。並且溥儀還大方的收買了不少人才,像康有為也跑到了其跟前鼓吹君主立憲。

而當時君主立憲的呼聲有沒有呢?是有的,且還很高漲,很多人認為軍閥亂糟糟,中國必須有個皇上。

所以溥儀動了歪心思,包括聯絡沙俄將軍這樣的事,溥儀也是做的了。可以說溥儀在當時,實在是違背了優待條約。

馮玉祥本來就是反對帝制的一個人,一開始他是同意優待條件,可是溥儀要在直隸搞復辟,馮玉祥決計是不能答應。

當馮玉祥派兵將溥儀驅逐時,說了一段很有意味的話,其說溥儀如果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公民,那他可以走出紫禁城。


如果溥儀不走出紫禁城,那麼他就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由此他還心存復辟之心便是中華民國的敵人。

可見當時溥儀離開紫禁城,確實是最好的選擇,避免了他有更多的機會去聯絡各方搞復辟。


而且後來溥儀同日本人合作,此時決計是怪不到馮玉祥頭上,因為如果溥儀還在紫禁城,情況只會更加糟糕,屆時只怕偽滿洲國將包括整個直隸和河北。


小司馬遷論史


1912年2月12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佈退位詔書,自此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大清王朝滅亡。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大致上宣告結束了。

但是雖然大清滅亡了,當時由於辛亥革命的不徹底,導致清宗室還是存在的,溥儀退位之後也是一直住在紫禁城,而且當時國民政府還承諾給清皇室每年400萬元的扶持。而且當時溥儀還是繼續保有帝號,大清很多的機構還是存在的。比如內務府等等,當時宮裡還有很多的宮女太監,可以說大清的政府機構在紫禁城裡面還一直存在。

一直到北京政變,也就是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軍。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宣佈成立“國民軍”。政變後,馮玉祥授意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清室遷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宮。

後來溥儀到天津等地,最後被日本人利用,到偽滿洲國當了傀儡皇帝。很多人都覺得這一切都怪馮玉祥,如果不是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皇宮的話,也不會讓日本人有機可趁。

其實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皇宮不能說對或者說錯,溥儀投靠日本人本來就是他自己的選擇,溥儀即使在皇宮也有可能投靠日本人。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去歷史意義還是很大的,徹底把溥儀想復辟的想法搞沒了,其溥儀退位的時候雖然很小,但是隨著自己慢慢長大,也是一直想恢復帝制的。而且當時清王朝的一些大臣也是一直妄想恢復帝制,比如說張勳復辟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溥儀被趕下了臺,但是溥儀之後一直和妄想復辟的一些人有聯繫,馮玉祥把溥儀趕出去也是為中國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歷史研究所


馮玉祥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兩個雅號“倒戈將軍“、“盜寶將軍“。馮氏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入駐陝西,民間有很多傳說,小時候聽大人們講,陝西軍閥郭堅秀才出身,曾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楹聯在陝流傳,是當時很有影響的人物。馮氏入駐陝西后邀郭堅面談收編事宜,郭堅欣然前往。馮氏站廳前迎候,當郭堅一行入內面見之際,馮氏突然變臉,大喝一聲“拿下“!郭堅侍衛欲拔槍卻被早已埋伏殺郭之兵士亂槍擊斃在當埸。

言歸正題。馮玉祥將未代清帝驅逐出宮是對是錯?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涇渭難得分明。筆者不願陷入一時一事之爭,只在宏觀上談點一斑之見。本人在8月30日應答“大清亡國一百多年了,還有懷念大清的人嗎“一文中表明瞭“最厭惡的是大清 “的態度。但一碼歸一碼,馮氏此舉卻令人不齒。

辛亥革命後,清庭順應歷史潮流,以遜位方式和平解決內戰之憂,化干戈為玉帛,避免生靈塗炭,在國際上成為歷史亮點,難能可貴。至於遜清皇室有違約之嫌,但民國政府不能及的應約供養卻也違約在先,談不上原則上的誰對誰錯。而馮氏貪圖以故宮之寶填充其軍費以私利驅逐未代清帝,又不以約妥善安置,以致清室流離失所轉投外邦。馮氏錯在那裡?孔子云,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錯在破壞、打碎了契約精神。聯糸馮氏人品倒也見怪不怪,這個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被燒死在黑海,屍骨無存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雙樵\n


首先,我覺得馮玉祥把溥儀趕出宮是正確的,我們分三點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歷史背景,為什麼要把他趕出宮,趕出宮的目的是什麼?

馮玉祥1882年生,1948年去世,享年66歲,安徽人,影響著他一生的最重要的兩次次事件就是替“孫中山趕出溥儀”,“舉兵反蔣”,在後人對他的評價當中,此件事情對於他的歷史榮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馮玉祥

先看當時的歷史背景:他把溥儀趕出宮的時間是1924年10月23日,到後來再沒有回去過,1924年,當時溥儀已經已經宣告退位已經長達12年之久,並且當時我們新成立的中華民國,還要花一大部分開銷養活這些祖宗們,大家看看這個時間,1912年2月9日遞交修正案,12日隆裕太后同意,2月13日孫中山提交辭呈,2月15日袁世凱宣佈就任第二人民國大總統,這說明一個問題,這其實就是袁世凱的意思,和溥儀簽訂的《清室有待條約》,有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我養著你,你只是個傀儡,讓你幹嘛你幹嘛,但是在1924年,袁世凱已經死了8年,而且那時候直系大總統曹錕,也是光桿司令,屬於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主,在那個時候,您說,一個還要花錢供奉著,一個還是大家都不認的主,讓他還呆在那幹嘛?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北京政變”。

溥儀趕出宮的車隊

為什麼要把他趕出宮?因為在北洋軍閥中,馮玉祥是唯一一個非常認同孫中山先生的觀念的,並願意為孫中山鞍前馬後,當時的中國,都是以孫中山為主國民黨政府,馮玉祥這麼做其實就是為了給孫中山送一個大禮!我覺得,這也是孫中山的意思,因為大家都知道,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方針,但是作為國民政府領導人,鑑於之前簽訂的有一紙契約,沒辦法直接下令,但是馮玉祥猜透了孫老先生的意思,就同張作霖一起推翻了曹錕軍閥,趕出了溥儀,也就是說,這其實也是孫老先生的意思。

溥儀被趕出宮的行李

趕出宮的目的:很明顯,在孫忠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方針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廢除帝王制,廢除不平等條約,如果不這樣,中華民國的民主共和制和清政府的帝王制的保留是相悖的,廢除這個條約之後,溥儀才真正的成為一名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誰,也不存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你都不是天子了,誰還挾你幹嘛,對不?民國政府提出的維護國家統一、民主的號召力才能更加強大!

孫中山在天津張園與歡迎人士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等人的合影

因此,我覺得馮玉祥把溥儀趕出宮是正確的選擇,也是實現國家統一、民主共和必須做出的一件事!

對此,您再怎麼看呢?


波仔談歷史



馮玉祥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故宮。此做法欠妥,可能會導致中國的分裂。但馮玉祥做法雖然過分。畢竟不是愣頭青。他並未完全廢除《清室優待條例》。而是做了修改。並且對於皇室的私有財產為給予保護。下面詳盡解析。

孫中山提出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推翻滿清。效忠於滿清的西藏、新疆、蒙古都將脫離中國。國民政府的領土就會與秦朝大體相當。

孫中山對袁世凱承諾,若能說服隆裕太后,讓滿清皇帝主動退位。就同意袁世凱做民國的大總統。

袁世凱回到北京。勸說隆裕太后主動退位。可以得享太平。並以法國皇帝不退位,而被推上斷頭臺的實例,警告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嚇破了膽,就與袁世凱商議退位的條件。


最終,袁世凱代表北洋勢力和革命黨,與滿清簽訂《皇室優待條例》規定:

一、溥儀暫居住紫禁城,後可移居頤和園。

一、清帝辭位後尊號不變。

二、每年由民國政府撥給銀四百萬兩。

三、服侍太后、溥儀的近侍留用。

五、溥儀的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六、保留溥儀衛隊武裝。 以保證個人安全。

在以上條件之下,末代皇帝溥儀代表滿清王朝頒佈退位詔書。把天下和平禪讓給國民政府。

若依據孫中山原先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用武力把滿清推翻。從法理上講,效忠於滿清的新疆、西藏、蒙古都自動脫離中國。

數百年來,中國歷史上功績最大的歷史人物無疑是袁世凱。

袁世凱說服隆裕太后,通過禪讓方式由國民政府接受中國。從法理上,國民政府就繼承了滿清的全部領土。

在以上幾條中,國民政府給予溥儀的待遇基本上都兌現。但由於國民政府窮的叮噹響,無力每年支付四百萬銀子。

隆裕太后和溥儀知道國民政府一窮二白。事實上免除了此款規定。

數年後,溥儀結婚時。北洋政府以皇帝禮儀為其操辦。北洋的幾位領袖送厚禮祝賀。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馮玉祥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包圍總統府,並監禁了大總統曹錕。並重新制定了《皇室有待條例》:

一、永遠廢除皇帝尊號。這意味著溥儀婚姻、喪葬、飲食都不再享受皇室待遇。

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五十萬元。

三、清室搬出紫禁城。

四、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派衛兵保護。

五、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並把傳國玉璽收回。遣散所有宮女、太監。溥儀暫居某王府。

單看馮玉祥修改《皇室優待條例》和驅逐溥儀出紫禁城。從法理上說,馮玉祥等於違背了國民政府與滿清皇室的契約。但在馮玉祥發動政變前,先有12天的張勳復辟。等於滿清皇室先違背契約。可是張勳復辟時,溥儀並不知情。並沒有參與謀劃。正因如此,復辟失敗後,段祺瑞才拒絕了馮玉祥驅逐溥儀的建議。

若無張勳復辟,馮玉祥之舉算是違背法理,違背契約。有張勳復辟在先,馮玉祥之舉從法理上,才能說的通。


楊朱學派


1924年11月5日,剛從第二次直奉戰爭前線,秘密返回北京的馮玉祥,掀起了一場轟動國內外的事件。

當天,馮玉祥手下的將領鹿鍾麟,帶著一對荷槍實彈的士兵進入紫禁城,嚴令住在裡面的末代皇帝溥儀、婉容夫婦,以及幾百名太監宮女,在限定時間內搬離出宮。

歷史上稱這次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的舉動為“北京事變”。當時的人們,對該事件褒貶不一。

持反對意見的一方認為,馮玉祥此舉,違背了辛亥革命清廷退位時,國民政府許諾的“清室優待條例”,是地地道道蠻橫的軍閥做派。

贊同的人則褒揚這一事件,是在廣大民眾的意識形態上,徹底剪除了帝制的“辮子”,是繼辛亥革命之後的又一次“精神革命”。

誠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終結了滿清封建政權,讓溥儀退了位。但作為帝制的象徵,退位的皇帝仍然住在皇宮裡,又確實給那些心有不甘的遺老遺少,增添了幾分不該有的期許。

就拿誓死效忠清王朝的張勳來說,清帝都退位了,他和他手低下的士兵,腦袋後面仍然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雖然寄身在大總統袁世凱麾下,但他時時刻刻忘不了圖謀復辟清室。

袁死後,盤踞徐州的張勳,組建起了13省同盟,一時聲勢十分壯大。再加上一個對清廷心心念唸的“保皇黨”首領康有為,一武一文就搗鼓起了復辟帝制的鬧劇。

可見,溥儀滿清末代皇帝的頭銜,在當時軍閥混戰的背景下,還是很容易被人拿來拉大旗扯虎皮的。

以溥儀為首的舊滿清勢力,對張勳和康有為的舉動,所反應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很可惜,12歲的溥儀選擇了復辟道路。如此,就在法理上違背了“清室優待條例”。

國民政府對滿清皇室的優待,首先是建立在清帝退位的基礎上。而且條例中也規定,清帝只是暫居宮禁,日後再移居頤和園。可實際上呢,溥儀住在裡頭一直沒動過。

因而,馮玉祥驅逐溥儀的決定,在法理上也還說得過去,並不單單只是動用武力的恫嚇。

再者,站在紫禁城的角度來說,溥儀的存在,也不利於保護這座積聚明清兩朝五六百年藝術珍藏的寶庫。

溥儀和弟弟溥傑兩兄弟,曾數次將珍藏在宮中的歷代珍品偷偷夾帶出宮,其中就包括有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宮中的太監也是順手牽羊、監守自盜,把夾帶宮廷的寶物當成生財之道。等到溥儀回過神來想盤點一下宮廷藏寶時,太監乾脆一把火燒燬了儲存皇室財寶的建福宮。

可見,只要這幫人一直賴在紫禁城中,裡頭的珍貴藏品,總有一天要被他們糟蹋精光。幸虧馮玉祥及時把他們驅趕出了宮廷,才使得宮藏文物外流的渠道,被一刀斬斷。


劇透歷史


當然是有錯的。在民國時期,有一部分領導人物根本不懂政治,其中就包括孫中山、馮玉祥、張勳等人。孫中山就只想憑藉著一腔熱血來建立民國,而馮玉祥則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馮玉祥被稱為“倒戈將軍”,其實就是經常叛變,馮玉祥有料可查的叛變就有八次。說他忠於國家吧,談不上;說他只忠於自己吧,也談不上。馮玉祥在驅逐溥儀的時候,就發生在一次倒戈中,事情具體經過如下: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和直係軍閥聯合討伐奉系張作霖,行軍途中,馮玉祥突然勒馬掉頭,包圍直係軍閥掌控的北京城,囚禁了直系領袖曹錕,解除了吳佩孚的兵權。此時,馮玉祥又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就是著名的“北京政變”。據說馮玉祥倒戈的原因,是奉系張學良給了50萬大洋。然而可笑的是,馮玉祥將自己的軍隊自命“國民軍”,卻不懂政治,將北京搞得一塌糊塗。他發電報請孫中山來北京,結果孫中山還真的來了——事實上他原本只是想假裝請孫,以穩定北京城的局勢。孫中山來了後,他不敢待見,北京再次動盪。最後的結果呢?他將已經無兵無權的段祺瑞請了出來,做了“執政府”。許多人都將後來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歸咎於段祺瑞,但是段祺瑞既無兵又無權,當時又不在執政府官邸內,真正的責任其實正是馮玉祥手下的部將。

再回到馮玉祥趕走溥儀一事上。具體優待條件修正如下:

第一條 大清宣統帝從1924年10月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權利;
第二條 自本條件修正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第三條 清室應按照原優待條件第三條,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得自由選擇住居,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責任;
第四條 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第五條 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馮玉祥趕走溥儀後,首先導致第一個嚴重的問題:民國政權不再合法。袁世凱是從清政府手裡和平接過政權的,當和平條件被強行修改時,政權的合法性就存在爭議。既然民國政權不再合法,那麼意味著滿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的領土主權全部不合法。這就導致了日本侵略滿洲、蘇聯干涉蒙古存在“口實”。而在1915年時孫中山密籤的《中日盟約》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兩件愚蠢的事件,分別給了日本、蘇聯留下了“文字性”和“實質性”的干涉理由。後來的結果已經眾所周知了,東北一槍不放丟了,蒙古一槍不放獨立了,新疆西藏在前些年還受到外國勢力的干涉。這就是“政治投機者”的所作所為。那些真正的政治家怎麼做的呢?北洋歷任政府都堅持用五色旗,意味著“五族共和”,堅持首都放在北京,將清室時刻按在眼皮底下。

第二個問題,由於政權不再合法,各個軍閥不再承認北京執政府,群起紛爭局面加劇。張作霖就對馮玉祥極為不滿,在“三一八”之後的一個月內就佔領了北京城。

第三個問題,馮玉祥驅逐溥儀,真實的目的是什麼呢?據曹汝霖的回憶錄,就發現馮玉祥的目的在於洗劫故宮財寶。他為自己辯護,讓士兵們大喊“馮將軍是清白的,沒拿故宮一針一線”這樣的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因為皇宮的奇珍異寶已經流入古玩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