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就綜合實力來說,俾斯麥級戰列艦和納爾遜級戰列艦,誰更強一些?

伍爾夫尤拉倫


作為德國海軍為數不多的主力,俾斯麥號服役於1940年8月24日,是一艘新銳的戰艦,艦長251米,寬36米,航速30節,標排41700噸,滿載50900噸,主要艦載武器為4座雙聯裝381毫米主炮。

德國海軍最重視裝甲保護,俾斯麥級是二戰時代艦體側面裝甲最厚的戰列艦,絕對厚度達480毫米,全艦的防護厚度超過了其它所有國家的主力戰艦。

(俾斯麥戰列艦)

納爾遜級,是條約型戰列艦,服役於1927年末,標排36000噸,滿載43000噸,航速23節,主要艦載武器為3座3聯裝406毫米主炮。

受條約限制,納爾遜級的3座3聯裝主炮全都安裝在艦橋之前,而動力機艙集中配置在艦體後部,這種非常規的佈局,除了造成主炮存在後方死角的缺陷以外,戰鬥中極有可能被一發炮彈擊中引起連鎖反應。

(圍殲俾斯麥戰列艦)

儘管從紙面技術上看,納爾遜級3座3聯裝406毫米主炮,口徑要超過俾斯麥級上的381毫米主炮,但納爾遜級排水量低,航速低,火炮射速慢,在海戰時,極有可能被俾斯麥艦主炮擊中前甲板,象英國海軍最大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一樣,被俾斯麥艦一發高爆穿甲彈擊中,引發彈藥庫爆炸而沉入大西洋。

相反,由於俾斯麥級重視裝甲防護,厚達480毫米的防護層,納爾遜級406毫米主炮,無論如何不能將俾斯麥艦擊沉,事實上英皇家海軍圍毆因螺旋槳受損減速非常嚴重的俾斯麥號,至少被命中了4條魚雷,加上數艘戰列艦406毫米主炮和重型巡洋艦203毫米艦炮不斷地轟擊,才最終將俾斯麥號送進海底,其中,魚雷的打擊才是致命的。

(納爾遜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戰列艦被艦炮擊沉的極少,大都是在航空炸彈和魚雷的共同作用下被擊沉,才魂歸大海。

綜上,就綜合實力來說,俾斯麥號戰列艦在納爾遜級戰列艦之上,畢竟納爾遜級是款老舊的條約型戰列艦,排水量低,航速不高,主炮安裝不合理,既有射擊死角,又存有殉爆的可能。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如果說綜合戰力俾斯麥級比那遜級強,那麼擊沉俾斯麥號的納爾遜級2號艦羅德尼號肯定是不服的,但是考慮到俾斯麥先和胡德和威爾士親王后打了一架,幹沉了胡德並趕走了威爾士親王號。半途又被劍魚斷了退,所以我覺得還是俾斯麥更強一些。


從紙面數據上來看,那迅疾唯一擁有優勢的就是其406毫米主炮,而且還比俾斯麥多了一根。火力上卻強於俾斯麥。但是在防護和機動上面似乎沒有俾斯麥那麼強,而且俾斯麥380毫米的主炮威力也不弱,畢竟德系炮一向都是主炮口徑較小,但是精度高、擁有更強的穿深。

而在機動上俾斯麥30節的航速能甩23節航速的納爾遜幾條街。防護上作為條約型戰列艦,為了節省空間將主炮壓縮在前甲板。而俾斯麥不但噸位比納爾遜級大,而且主炮噸位更小,節省下來的排水量給了防護,防護比納爾遜給好。從艦首捱了威爾士親王的3發炮彈,航速只下降到27節。之後又捱了4枚魚雷。這防護不算逆天也算屌了。


俾斯麥的裝甲防護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綜合實力?

考慮到實際運用,鐵王八的航速,說的難聽點,連吃屎都吃不到熱乎的,也就bsm被斷腿了,才有機會追上去。

任何一條高速艦,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戰力,連敵人都摸不到,沒資格奢談攻防。

(雖然這倆打起來也是互有命門)


37mmSKC30


納爾遜級更強吧,畢竟big7之一,納爾遜級二號艦羅德尼號也是擊沉俾斯曼號的頭號功臣,當時皇家海軍抵達戰場兩艘戰列艦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 英王喬治五世號因為主炮故障早早退出戰鬥 還有一艘戰列巡洋艦聲望號也因為被皇家方舟號上起飛的轟炸機誤炸沒有加入戰鬥,在皇家方舟號上的劍魚轟炸機炸燬俾斯曼號船舵系統後基本就是羅德尼單挑俾斯曼了


史上最強人羅布路奇


皇家海軍的底蘊不是暴發戶德國能比的

不說別的,讓英國人設計俾斯麥螺旋槳的槳型,俾斯麥至少能多跑3節你信不?

皇家海軍縱橫大洋三百年,點點滴滴的積累根本不是用文字能說完的

不過德國軍艦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家根本就不是為了戰列線對轟而設計的,人家所有的船都是為了突出北海進入大西洋去噁心運輸線準備的。

非要讓那些破交艦去比參數還真沒啥意義,因為有些東西在戰列線對轟的時候根本卵用沒有,比如歐根親王105mm厚的裝甲司令部外殼,而破交艦缺失的部分是因為人家不去戰列線對轟,完全沒必要畫蛇添足。

所以用途都不一樣,咋比較?


皇家騎士16


先不說俾斯麥級戰列艦,就納爾遜級來說雖然它有9門406毫米主炮,但是大家都知道它的船體佈局太奇葩,忽略掉它的主炮的話它的船體佈局就和現在的大型油輪或集裝箱船差不多,所以它在艦體後部的上層結構就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一旦被多發大口徑炮彈擊中的話,它基本就喪失了操縱系統,指揮系統和各種光學或雷達設備,這些容易被損壞的東西失去作用後它就只能撤退了。但是,就憑它那23節的最高航速來說,不管跑還是戰,都是死路一條了。而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弱點可能也就是它的船舵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如果俾斯麥和納爾遜單挑的話,納爾遜只能成為第二個胡德號,因為俾斯麥級有高航速(30+節),而納爾遜就只有最高23節的速度,就像前面說的一樣,打壞它的瞄準系統或操作系統的話,納爾遜就是一個漂浮的炮臺而已,俾斯麥確可以選擇任何角度攻擊它,比如快速繞到它的屁股後面使它的9門重炮成為擺設等。


渝採風


自然是俾斯麥。納爾遜除了火力,其餘方面均不及俾斯麥。噸位上納爾遜不到四萬噸對俾斯麥將近五萬噸,差距非常明顯。防護上納爾遜水線以下幾乎是裸奔狀態,防護存在有重大漏洞,俾斯麥是全面防護,雖然部分重點區域裝甲厚度不及納爾遜,但整體防護水平比納爾遜還是有很大提高,防護漏洞也小的多,配合冗餘噸位設計帶來的巨大抗沉性能,防護自然優於納爾遜。航速,納爾遜23節龜速怎麼可能與俾斯麥近30航速相比,否則納爾遜也不可能被叫淺水重炮艦。火控系統,不用說,俾斯麥又完勝納爾遜,差不多二十年的科技差距,俾斯麥在雷達壞掉的情況下用光學火控系統引導射擊成功的命中胡德,反觀英國方面,胡德至少多射擊兩輪,結果歐根還在海上跑,俾斯麥連毛都沒傷了,不是新銳艦的納爾遜估計比胡德強不到哪。


貓爪鋒利


俾斯麥的設計思路和胡德幾乎一樣,只是多出數千噸的裝甲防護,都是戰巡的思路,本來就不是拿來硬剛的。

如單純對比技術參數,俾斯麥優於納爾遜,畢竟早了十幾年,當時軍艦服役壽命也不過二三十年,技術十年一個革新,基本上差了一代。

納爾遜是典型條約型戰列艦,為了最大化火力採取奇葩造型,但更好的應用重點防護原則,齊射狀態防禦力更強。建造初衷就是用來決戰死磕的,機動能力放在必要地位。

這倆本來就不是一個思路的產物,難以區分高下。如果兩艦對壘,火力納爾遜絕對優勢(實戰中羅德尼已證明),俾斯麥可以利用機動優勢逃離戰場,納爾遜也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