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是怎麼統一德國的?

__滿臉陰霾


鐵血政策和民族調節。

所謂鐵血,其實就是俾斯麥和當時的普魯士自己明白了兩個問題:第一,普魯士的軍事實力在德意志諸國中已經是大哥大了;第二,想統一就用武力,不要和維也納那幫哈布斯堡老爺玩了。

這其實也是俾斯麥作為政治家抓住了歷史潮流,第一次工業革命過後歐洲成了世界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更讓各個帝國愈發膨脹,而此時德國的統一是有群眾基礎的:各個邦國已經受不了德意志四分五裂搞得經濟經濟起不來、外交硬不起來,所以統一也是必然呼聲。

小邦國自然無力統一,自然是紛紛投向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個大國。

哈布斯堡統治下的奧地利帝國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正統傳人,對德意志影響巨大,但是這和咱們中國戰國一樣,齊國楚國的文化實力多強啊,還不是被讓他們視之蠻夷的秦國推了?

然後是戰爭,遠交近攻,先打小的丹麥再打中等的奧地利,最後再處理最強的法國,當然這也不算是俾斯麥的功勞,老毛奇為首的優秀普魯士軍官團給了歐洲一個巨大的驚喜,但是這是在俾斯麥用外交手腕穩住諸強國的情況下才創造的奇蹟。

民族調節也是帝國誕生的重要一環,俾斯麥的老闆,普魯士王老威廉不是很喜歡德意志皇帝的稱號,但是俾斯麥強行制止了統一戰爭中“建立一個大普魯士帝國”的想法,以德意志皇帝尊號和帝國議會保持一些大的邦國如巴伐利亞權力,讓新生德國處於相對穩定之下。

民族問題嚴重的奧地利也被俾斯麥放棄,當1866年普奧戰爭中許多軍官要長驅直入維也納,建立真正的“大德意志”,但是俾斯麥等人選擇將奧地利提出德意志地區,一直沒有能力將其一次吞下,況且國際形勢也不允許普奧合併,二是之後的奧匈帝國的民族問題也證明了新生的德國不需要知道火藥桶般的奧地利。

我覺得如果說十九世紀最出色的軍事明星,那一定是拿破崙,而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正是這個在夾縫中創造了近代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歷史區的哈士奇


在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過程中,鐵血宰相俾斯麥起到關鍵先生作用,整個統一目標和如何行動在他腦海早已制定好,正所謂胸有成竹。統一過程猶勢如破竹,主要通過三次對外戰爭,在過程中體現了俾斯麥的智慧。




第一次戰爭發生於針對丹麥的1864年,原因是德意志西北部有兩個公國主要人口是德意志人,卻由丹麥人口居少數丹麥統治,普魯士決定拿丹麥開刀,按理說丹麥是打不過普魯士的,可為什麼普魯士非得拉著老哥奧地利一起去打丹麥呢?或許這就是俾斯麥的聰明之處吧,猜測想看下奧軍作戰水平,因為隨後就是對奧戰爭了!

第二次戰爭對奧地利很快就打起來了,原因還是這兩個公國,德意志老大哥奧地利和千年兩二普魯士對其歸屬意見並不統一。奧地利作為德意志的老大哥召集其他願意以他馬首是瞻的小邦國向普魯士開戰。普魯士是有備而來的,先兼併諸小邦國,並在薩多瓦血戰中大敗奧地利,將其趕回維也納。此時威廉一世和舉國上下都要求兵臨城下,要好好的教訓下哈布斯堡王朝,這就體現俾斯麥的厲害之處了,他向威廉一世提出對奧地利不割地不賠款,否則就辭職,威廉一世只好咬著後牙根同意了!對戰敗的奧地利只是讓他退出德意志的統一,答應由普魯士完成!俾斯麥有他自己的考慮,因為接下來是對付法國,這時對奧地利太狠,在對法國作戰時有可能會收到奧地利的報復,到時腹背受敵就很被動了!

第三次戰爭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奧地利覺得普魯士沒有讓自己收到屈辱,夠義氣,果真沒有背後搗亂!可見俾斯麥的手腕了吧!不單是穩住此時的奧地利。同樣,俾斯麥在對奧戰爭中先穩住法國,暗示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三世,只要保持中立,萊茵河流域土地會拿出一部分給法國,法國高興都來不及呢,巴不得普魯士勝利,怎麼會幫奧地利打普魯士呢?後來對奧戰爭結束後,俾斯麥不但不認了,還把和法國密謀的事改成是法國索取激的,然後公佈於世,惹得整個德意志都很憤怒!法國同樣憤怒,拿破崙三世認為受到極大的侮辱,盲目的對普魯士宣戰!而俾斯麥又巧妙的誘導德意志南部諸邦加入此時以普魯士為主體的北德意志聯邦共同抵抗法國,並在1870年9月2日的色當大戰中,俘獲拿破崙三世及其約9萬軍隊。

南普魯士諸邦受到極大鼓舞,其代表迫不及待的投入正在對法作戰的普魯士的懷抱。1871年1月18日在法國凡爾賽著名的鏡廳諸將及各邦的歡呼聲中,威廉一世加冕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首位皇帝,德意志統一宣告完成!

我是歷史小玩家,在手機上碼字不容易,如果覺得好就隨手點個贊鼓勵下唄!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速刪。謝謝!


歷史小玩家


歷史上俾斯麥做為一個"鐵血宰相‘’,打了三場戰爭統一了德國,並使德國從一個備受強鄰欺壓的國家上升為歐洲的強國。而當時統一和強國地位正是德國曆史發展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俾斯麥統一德國的成功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的基礎上,不如說是建立在關稅同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俾斯麥的成長過程。俾斯麥出身於容客世家。容客是中世紀初期在易北河山東的斯拉夫荒地上建立首批日耳曼定居點的騎士和征服者的後裔。容客只是當時的一種貴族等級,容客從來就不曾有過西歐各國或哈布斯堡國家貴族所擁有的那種財富、勢力和社會地位。俾斯麥家族也絕非是什麼大封建主。但容客做為德意志騎士的後代,他們經常採取暴力,廣泛地驅逐農民,到了十九世紀初,差不多每一個東部地區都處於莊園領主即容客的個人控制之下。1848年德國革命的失敗,使農村的土地佔有關係沒有經歷革命的變革,但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卻全面瓦解了作為統治階級的容客階級的主要經濟基礎一封建性的地產。1856年,普魯士的一萬二千三百多個容客莊園,只有百分之五十七勉強維持其"貴族生活‘’。大部分容客開始懂得,封建的勞役和地租作剝削的形式已經過時,只有把莊園建立在資本主義剝削的基礎上,才能逃避破產,並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上站穩腳跟。因此容客加快了解放農民的過程。普魯士封建性和半封建性的農業就這樣逐漸的轉變為資本主義。容客還舉辦許多鄉村輔助工業,投資鐵路建設。一部分大地產主都開始轉向重工業。容客階級出現了巨大的分化和資產階級化,俾斯麥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俾斯麥出身容客世家,在大學時期他的家庭就常感經濟拮据,財源枯竭,面臨破產。1839年俾斯麥拋棄小小的公職,回自己領地親自經營農業,他改變經營方式,不僅生產商品糧食,而且經營木材買賣。他的商品已越出本地範圍,而同國內外市場聯繫在一起,被捲入商品經濟的漩渦中去。到了五十年代初,俾斯麥已經瞭解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利益和意義,主張普魯士必須及早同德國發展著的各種"物質關係‘’

打交道。他拋棄了狹隘的容客偏見,成為資產階級化的容客。

正是在十九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大部分容客階級生存的基礎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性質,儘管他們還保持著強烈的封建觀點和偏見,但同資產階級的利益分歧不再是敵對的和不可調和的了。他們的經濟也同國內市場、關稅和世界貿易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德國的統一對他們不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是切身利益了。俾斯麥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由普魯士統一德國的目標和抱負,從而成為德意志的政治家。

德國的政治統一必須以經濟統一為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也就不可能有俾斯麥政治上的成功。這個前提在五十、六十年代的德國也出現了:普魯士領導的"關稅同盟‘’擴大成為國內市場、不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小德意志地區同普魯士在經濟上的逐漸一體化。

關稅同盟成為普魯士和俾斯麥手中有力的工具。普魯士不僅成為德意志各邦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而且把奧地利的勢力首先從德意志邦的經濟領域中排擠出去。到六十年代,在經濟上小德意志地區基本上已同普魯士一體化。1860年邦聯總的貨運量絕大部分由普魯士掌握和承擔,鐵路、郵電等都控制在普魯士手中。關稅同盟地區形成了共同的經濟生活,完善了共同的語言和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共同文化,德意志民族最終形成並得到鞏固。在這個意義上,俾斯麥統一德國的成功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的基礎上,不如說是建立在關稅同盟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


大汕十


簡言之,就是鐵血政策。

所謂的鐵血政策就是通過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國並且對外擴充地盤。

鐵血政策代表的是強硬的外交政策和軍事征服。

卑斯麥當上普魯士首相後,首先力排眾議,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擴充軍備,開啟戰爭機器。在統一德意志的過程中,俾斯麥領導的普魯士進行了三場戰爭。

進行軍事統一德意志。

首先是由北向南。因為普魯士主要佔據德意志北部地區。先通過武力威脅吞併了北德意志的一些小邦,然後聯合奧地利對丹麥開戰,奪得荷爾斯泰因,而奧地利奪得石勒蘇益格地區,擴充了地盤。

第二場戰爭是在東南方向,普魯士對奧匈帝國作戰。奧匈帝國失敗,普魯士不僅得到了石勒蘇益格並且抑制奧地利,得到了德意志統一的主導權。

到普法戰爭前,普魯士已經基本統一德意志北部。然後成立了北德意志帝國。

除了軍事統一德意志,普魯士還對外用兵。普法戰爭打敗法軍,逼迫法國簽署不平等條約,獲得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再次擴大地盤。

普法戰爭的勝利不僅讓普魯士獲得法國的兩個地區,還有更多收穫。受法國影響很大的南德的四個邦宣佈加入北德意志帝國。普法戰爭還未結束時,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登基,宣佈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普法戰爭的勝利及南德的巴伐利亞等四個邦的加入,宣佈德意志(除了奧地利之外)完成統一。




啦啦啦小小宇


俾斯麥運用鐵和血的政策,通過發動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統一。

第一次於1864年聯合奧地利發動對丹麥的戰爭,把屬於丹麥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併入德國。

第二次於1866年挑起對奧地利的戰爭。由於奧地利在德意志各邦勢力很強,是造成對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一大阻礙,而奧地利本身卻不希望德意志統一,統一的重擔就落到了普魯士肩上。打敗奧地利並把它從聯邦中排擠出去,從而將德意志諸邦置於普魯士的統轄下,成為了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外交策略,普魯士打敗了奧地利,統一了整個北部和中部德意志,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這樣除了南部的一些地區,德意志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統一。

第三次是對法戰爭,法國成為了阻礙德國統一最後的敵人,而法國也想通過對普戰爭轉移國內的革命情緒,保住自己搖搖欲墜的皇位,雙方戰爭不可避免。最終普魯士於1870年發動對法戰爭,在色當戰役中打敗法國,俘獲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及其王族大臣。德皇威廉一世於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宣告德國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


xiaoerlang0825


是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普丹,普奧,普法,俾斯麥運籌帷幄,知進退,但普法戰爭勝利後在法國鏡廳給德國皇帝加冕做的確實過分,法德仇恨就此結下,做人也一樣,得勢後給對方留一定的面子,別結死結,以後好見面。


東方一東


現在中國養老體系的鼻祖。中國專家照搬的模式!這就是中國專家。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生死比不一樣,時代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