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宋、齊、樑、陳四個朝代為什麼都比較短命?

流浪貓加菲呦


宋,齊,梁,陳都屬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首先看下當時的局勢。宋,齊時期對持的北方政權是北魏,梁朝時期變成了西魏和東魏,陳朝時又變成了北齊和北周。總體來說是北強南弱,首先說宋朝,劉裕死後,宋文帝北伐慘敗,宋朝國勢衰弱,被權臣蕭道成奪取了政權。其次是齊國,齊國在位23年,卻出了7個皇帝,很多皇帝都死於內亂,嚴重的削弱了齊國的國力,最後蕭衍上位。再次是梁朝,蕭衍在位47年,後期滅佛,搞的全國烏煙瘴氣,後來又出現了候景之亂,蕭衍本人也被餓死。梁朝北方大片土地被北齊和西魏佔領。最後是陳朝,陳霸先從梁朝接手後疆域已是南朝最少的一個,同時北方的北周漸漸強大,滅掉了北齊,統一了北方,虎視南陳。南陳後主好色,而且經常不理朝政,最後被隋朝楊堅的兒子楊廣所滅。宋,齊,梁,陳總體來說繼承的是東晉的疆域和國力,整體實力不如北朝,只能憑藉長江天險偏安一隅,而且內亂不斷,最終都比較短命。


言情九日


自公元420年東晉王朝被劉裕篡權後,在南方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而它們存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其中最長的不過59年,最短的僅有23年,是我國曆史上朝代更迭較快的一段時間。宋、齊、梁都滅亡于軍事將領的起兵反叛,原因就是東漢滅亡後,正統觀念喪失。至此,武力取代了傳統,成了君權的最大支柱,而佛教盛行,儒家文化的缺失,更是讓人們減少了對君權神授的敬畏。


戰鬥大黃蜂


歷史上宋、齊、梁、陳為何都比較短命?

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小王朝都很短命,最長的也沒有超過一百年,跟北方的北魏根本沒有辦法比。但南北朝大亂世,最終南朝也好,北魏也好都沒有完成統一中華的理想,反而是後起的北周宇文家族基本完成任務,隋文帝實在宇文家族的基礎上完成統一的。

南方四小朝廷前後更迭,他們短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沒有實力,其次是沒有理想,但還有一個比較玄乎的原因就是沒有“王氣”!

我國曆史上有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建都南方的(主要是南京)朝代,大都是偏安朝廷,即使有大一統的經歷,但時間都不長。比如建都南京的宋齊梁陳,疆域都是長江流域以南,時間很短。大一統的時代也有,朱洪武時代的明王朝,不過到了朱棣手上就遷都北京了。民國也建都南京,時間三十多年,也不算長!

而北方就完全不一樣了,西安、北京、洛陽,哪一個沒有千年帝都的歷史,而且都是大一統王朝,動輒統一全國兩三百年!秦漢唐的西安,東漢魏晉隋唐之洛陽,元明清之北京,都是鑄就了無數的輝煌。

而南方建都的歷史裡,雖然也有文化昌明、人文薈萃的小高峰,但總體給人酸澀、委屈之感,器局偏小!

箇中原因,誰能簡單說清呢,也許這就是王氣吧?


週週說古今



陳朝存在了32年,557年由陳霸先建立,但589年就被隋朝滅亡。雖然在中國歷史中,短命王朝屢見不鮮,但是南朝的陳朝,這麼短命還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原因的。

南朝宋齊梁陳政權不斷更新變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中國北強南弱越來越明顯的過程。北方,從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再轉變為北齊北周,再到北周統一北方,實際上實力能力越來越強,且越來越集中。南北對比前提下,南方疆土越來越少,而北方對南方優勢越來越明顯。所以在陳霸先取得政權時,就已經積重難返。

尤其是在梁朝時,梁武帝在位,尤其推崇佛教,國內政治一塌糊塗。侯景之亂後,北方取得了對南方的絕對優勢。雖然陳霸先本人素質一流,但面對著南梁留下來的爛攤子,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可以轉圜的餘地。

關鍵在於,陳朝後期帝王能力一般。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後主,但是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已江河日下。而與此相比,北周以及繼北周而立的隋朝,幾任皇帝都是勵精圖治,其實這麼對比,結局已經相當清楚。

當然,在東晉開始的若干年內,中國經濟形態逐漸南移,這當然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南方越來越有錢的前提之下,並沒有帶給南方人尚武的特徵,反而讓南方人更喜歡避戰求和。這在歷史上也是一次又一次反覆出現的現實。

所以其實並不在於南朝的陳朝短命而亡,而是南朝宋齊梁陳在面對北方的弱勢之下,必然會失敗的這一種結局,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實。陳取代梁,其實也只不過南朝的一次內部改變罷了。


惪州元良1978


有人會說因為宋,齊,梁,陳都定都南京,南京龍脈被秦始皇斷了,所以短命,有詩云:“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子不語怪力亂神,我不太贊成這種觀點,下面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自魏晉以來,門閥士族權勢日漸強大,到東晉時,已然成為幾乎凌駕於皇權之上的龐然大物,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這時的帝國佔統治階級的是士族階級,士族大家和皇帝共同擁有帝國,或者說,皇帝也是士族,只是被推到檯面上的那個,類似美國財團推出來的特朗普。

南朝不光是朝代命短,更替快,就連每個朝代的皇帝更替都快。南朝政局不穩,充斥者皇族內的自相殘殺,而皇族內鬥的背後,則是世家大族間的角逐。南朝諸帝即位後都會大封諸王,諸王大多從少年時起就冠以刺史徵鎮名號,出鎮地方,而實際把持地方軍政的往往是世家大族;諸王成年後,也會依靠世家大族與皇權對抗。新帝即位,會打壓叔侄系諸王,動輒全滅。

在這種背景下,士族達成了共識,換個皇帝就像換個總經理一樣容易,換上的皇帝是同族就還好,如果是異姓也就改朝換代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東晉和宋齊梁陳這五朝,實際就是同一個國家,只是換了個異姓的皇帝,換個國號。鐵打的門閥,流水的皇帝。社會並沒有本質變化,就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停換皇帝,換個皇帝有同姓和異姓而已。

南朝宋

劉裕兒子宋少帝被大臣所廢殺,大臣立宋少帝弟弟宋文帝,宋文帝被太子所殺,太子又被武陵王所殺,武陵王成為宋孝武帝,宋孝武帝兒子宋前廢帝被自己叔叔殺掉了,叔叔成了宋明帝,宋明帝子宋後廢帝被大臣蕭道成所殺,這次士族換了個異姓皇帝。

南朝齊

鬱林王蕭昭業被蕭鸞所殺,蕭鸞成了齊明帝,齊明帝然後大肆屠殺宗室,因為害怕其他宗室篡位。齊明帝之子東昏侯蕭寶卷更是疑心大臣,將朝中大臣基本殺了個乾淨,引起士族不滿,結果士族直接換蕭衍上臺。

南朝梁

梁武帝蕭衍雖然和南朝齊的宗室屬於同宗,但蕭衍不是和他們同一脈,類似宋武帝劉裕和漢朝(宋武帝先祖是漢朝開國皇帝漢高帝劉邦的弟弟楚元王,雖然宋武帝和漢朝皇帝是同一個家族的,但宋武帝沒有祖宗做過漢朝皇帝)

,所以蕭衍換了國號。蕭衍做了幾十年皇帝,一直阻礙士族利益,正值侯景幾千殘兵造反,士族轉而支持侯景(侯景從北方來的時候只有幾千北兵,圍困梁武帝時水軍20萬,旌旗千里,聲勢之盛為南朝所未見,如果沒有士族的支持,侯景一個北方外族人,短短時間能發育這麼快,實在是匪夷所思),侯景之後又殘暴無端,反而屠殺士族,士族連忙支持大將陳霸先。

南朝陳

此時經過侯景之亂和諸侯王混戰士族力量被侯景嚴重削弱,到南朝陳時,士族已經無力再操縱政治,也無力恢復故土,保衛國家(自己的利益)。所以終南朝陳一朝,除了太清北伐短暫的恢復了淮南之地,其他地方例如巴蜀,荊州,襄陽等除淮南的江北之地,始終在外國手裡。隋朝南下時,更是沒出現淝水之戰一樣的有力阻擋,南朝士族可以說基本上走向了滅亡。


百勝軍節度使


題主好

宋,齊,梁,陳,這是四個王朝都是屬於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朝代,這些王朝共同的特點都是,通過暴力,謀殺,造反建立起來的王朝,都是被下一個王朝的創建人所推翻的,在這一時期的南朝整個社會風氣都是出於爭權奪利當中。

這四個王朝的治國理念已經完全被權欲衝昏的頭腦,宋朝時期,其劉裕的兒子,孫子,曾孫子死於宗室亂斗的就有64人,在段時期的歷史完全可以被稱為中國歷史時期的BUG,梁武帝蕭衍雖然採用仁政治國,當時歷史劇本依舊是重複上演。

國君無能,權臣內亂,這四個朝代的無論開國之君怎麼英明能幹但是就是阻止不了內亂,統治階層的宗室相殺導致了在位的國君都是昏庸無能,無法駕馭群臣,例如,南齊時期,蕭衍累官雍州刺史,蕭衍騎兵造反時,蕭寶卷還在飲酒作樂,結果被殺,之後被梁朝取代。

四個朝代就像一輛失控的列車,無論怎麼更換司機也阻止不了它的覆滅


小歷史課堂


南朝短命有其必然的歷史因素在其中。

第一,劉裕開創了武力奪取國家政權的惡例。在南朝之前,秦代亡於農民起義,西漢亡於王莽篡政,東漢亡於曹丕嬗代。曹魏亡於司馬氏奪權。晉朝亡於五胡入華。這些王朝的更替都是符合傳統思想上的盛衰興亡,國君在末期都保證了基本的體面。而且這幾代對於亡國遺民都保證了優待,漢獻帝的山陽公,魏帝曹奐的陳留王都有一席之地來保持自己的宗廟。可是劉裕身為臣子,一無臣節,二無仁德,多次弒殺皇帝,東晉司馬德宗、司馬德文都是死於他手,還誅殺了司馬氏全部的皇族。這就導致後人也可以如法炮製,對付他的子孫。公元479年權臣蕭道成奪位滅宋,建立南齊就是同樣的手段和過程。

第二,內亂不停。宋、齊、梁、陳都曾經爆發過大規模的內亂,有的是同姓宗室手足相殘,有的是權臣禍國擁兵自重。宋時義嘉之亂,齊時宗室之亂,梁時侯景之亂,陳時後主之亂。這幾場內亂都深刻的動搖了國本,以至於每個朝代都不長久。

第三,僧俗關係緊張,人口減損,豪強四起。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是社會上的真正統治者,南朝尤為嚴重。再依託佛教思想控制人心,使得世家大族的權力幾乎比皇帝還大。他們的支持足以顛覆皇朝,又通過莊園經濟和廕庇制大量地吸收人口,所以國家的經濟基礎十分脆弱。

第四,社會思想混亂。這一時期湧現出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怪異理論,尤其以社會上層為多。皇帝之中甚至出現了大量半痴失智,心智失常,人格分裂的奇葩。統治階層都是如此荒誕,更不要說底層的群眾。所以,這樣混亂的文化和思想自然會使得社會陷入混亂與動盪之中。


經典守望者


這與東晉、南朝的政治形勢有著密切的關係。核心問題是鎮將與中央政權的矛盾。東晉是以南遷的少數民族、士族為骨幹,他們聯絡南方士族而建立起來的政府。北方士族帶領自己的武裝來到江南,他們成為士族的主要武裝力量。當時東晉朝廷勢單力薄,他們為了不得不依靠這些北方武裝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逐漸這些武裝就不斷髮展壯大,形成了鎮將。由於這些鎮將實力過於強大,他們便攻破建康,逼死了晉元帝。翻開這幾個短命王朝的“革命史”一切將一目瞭然。

首先說劉宋,出身寒門的劉裕在402年鎮壓孫恩起義後嶄露頭腳,逐漸掌握了東晉軍政大權,他先後攻滅了南燕和後秦後被封為宋王,成為統治階層中最有權勢的人物。420年他逼迫晉恭帝讓位,自己做了皇上,國號宋。再說蕭道成的齊國,劉宋末年,出身布衣的蕭道成幫助朝廷平定皇族鎮將的叛亂後先後做了鎮軍將軍和刺史,沒過幾年就廢了宋順帝,改國號為齊。

齊末,幽州刺史蕭衍在江州刺史的支持下乘朝廷內亂攻入建康,當上了大司馬,在502年稱帝,建立梁朝。蕭衍晚年,從北朝投降過來的侯景發動叛亂,一度使蕭衍驚慌失措,朝廷頓時大亂,出身寒微的陳霸先在打敗侯景後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557年廢了梁敬帝建立了陳朝。

由此可見,南朝宋、齊、梁、陳的更替實質上市強大的庶族出身的鎮將篡奪政權而已。南朝從宋順帝劉裕開始,歷代皇帝為保住江山,改用皇子、心腹大臣做鎮將,但是皇室內部卻為了權力互相爭奪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統治力量,這就為庶族出身的鎮將在混亂中奪權創造了可乘之機。南朝宗室內部“骨肉相殘”的醜劇一出接著一出,幾乎連綿不斷,比如其齊武帝死後,諸王紛爭作亂,宗室互相殘殺,八年間居然換了五個皇帝。所以,可以看出鎮將的逐漸強大對朝廷內部威脅有多大,有如此強大的鎮將存在,南朝的王朝頻繁更迭也就不足為怪了。



御前帶刀侍衛


宋,齊,梁,陳是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四個短命王朝,其中,宋持續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他們上承東晉,下接隋朝。

四朝的更替如出一轍,都是權臣一手遮天,殺死當朝皇帝后先立一個傀儡,然後名正言順的接收禪讓當上皇帝併成立新朝。

南朝的時間短有以下幾個原因。

南朝開始的時候,王朝的建立就不是名正言順,劉裕本是東晉大將,立下了赫赫戰功後,逐漸排斥異己,獨掌大權,隨著野心的膨脹,他開始隨意廢立皇帝,最後乾脆自己篡位當了皇帝,同時還把東晉的皇族殺了精光,由於得國不正,天下人於是認為誰都可以當皇帝,因此為後來的動亂埋下了隱患。後來的三朝都是通過這種模式進行改朝換代。

南朝的整個過程也是一部血腥的屠殺史,在每個王朝,皇帝動則殺人或被殺,兄弟相殘,比比皆是。這些動亂嚴重的動搖了政權的穩定性,由於政權動盪,一些地方勢力趁機而起,掌握了朝廷大權,一直髮展到取而代之。

外因也是南朝時間短的原因,尤其是候景之亂直接使得南朝由盛而衰,導致梁朝的滅亡,而隋朝的興起也徹底使得南朝走向終點。

綜上所述,道德喪失,內亂,外患這幾個因素構成了南朝宋,齊,梁,陳成為短命王朝的原因。


莫冬寶


之所以短就是因為燕雲十六洲的缺失。

燕雲十六州,大致位於今天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東西六百多公里,南北約兩百公里,面積約十二萬平方公里。在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保全自己,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這個做法對於後來的中原王朝而言,意味著災難。從北方的地理格局來說,燕雲十六州就像中原王朝的門戶。傳統中原王朝,以農業為主。

他們側重防禦,跟遊牧民族相比,機動性較差。而遊牧民族的機動性,主要依靠騎兵。在槍炮沒有出現的年代,想要抵抗騎兵,基本要依靠地理環境的幫助。利用天險,對騎兵進行阻隔。對於古代戰爭來說,狹長的燕雲十六州,憑著自己的地理條件,成為絕對的天險。對於中原王朝來說,燕雲十六州可以起到阻隔遊牧民族軍隊南下的作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燕雲十六州的內部地理環境中,北部位於華北平原北端。

華北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屬於重要的產糧地。這樣的地理條件,如果遇到騎兵,那就是長驅直入,根本很難防禦。可是,巧合的地方在於,燕雲十六州北部地區,囊括了燕山山脈,以及北太行山山脈。這兩座相連的山脈,就如同兩座天然的城牆。

遊牧民族的騎兵想要進攻華北平原,就要直接進攻,或者施行大迂迴戰略,繞道而行。在過去那種交通工具落後的時代,軍隊想要跨過這兩座山脈,難度係數極高。對於另一面的中原王朝,只需要少數軍隊就可以防禦。

“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除了軍事上的優勢,燕雲十六州在經濟上,也有極大幫助。燕雲十六州所處的緯度,溫暖溼潤,降水充足,適合農業發展。

在過去的時候,燕雲十六州也是中國傳統的農業區。這裡的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條件都不差。即便北宋時,江南地區逐漸發達。但是燕雲十六州的實力,依然位居全國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