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職場:什麼時候,才是一個人跳槽的“最好時機”?

《楊瀾訪談錄》有一期節目《人才相對論》,節目中邀請了幾個人力資源領域的大咖座談。

網友提問環節,有一個問題是“對於職場人士來說,何時跳槽最佳”。

通常大家都覺得說我乾的不爽的時候,不舒服的時候就跳槽了,但最成功的跳槽或許並不是這樣。

職場:什麼時候,才是一個人跳槽的“最好時機”?

1、讓你停滯不前的是平臺還是個人?

面試的時候,在問到候選人前幾份工作的離職原因時,有一個原因普遍都會被提及:“個人發展問題”。

而當我問到對方具體是哪方面沒有發展,以及您所謂“個人發展”的標準是什麼。

個人發展問題,我覺得更多和個人本身關係更大。

每個人的一生,你的每一段經歷都會成為你成長路上重要的一筆積累,就看你是否用好了它。

我曾經就職一家企業,在入職半年後就覺得自己陷入了舒適區,每天工作沒什麼壓力,沒有挑戰,有點像“養老”的感覺。

但當時我對自己的要求可是每半年要晉升一次。

當時公司發展現狀、對那個職位的定位及你上面的領導不會變化的時候,你能做的似乎就只能舒服的安於現狀。

或許換做別人,沒有發展那就趕緊跳吧。

而我卻選擇了留下。覺得當時的自己還需要一些積累和沉澱,所以繼續呆了兩年後才離開。

那兩年,除了超額完成工作任務本身,靠著信息發達的網絡、靠自己的自學,我學習和研究當時崗位本身接觸不到的其他每個模塊知識,半年後順利拿到人力資源資格證書。

兩年後選擇跳槽的時候,是因為我的手上已經握有各方面都比當時要好的機會,雖然新的機會是一個挑戰,但之前的儲備讓我並不擔心,反而信心滿滿。

所以,每次面試的時候當我聽到對方說“離職是因為公司平臺問題,學不到知識,沒有發展空間”時我是不認可的。

學習更多的是自我學習,而不能依賴企業或他人。

發展也不是企業發展了你才有機會,而是當你具備這種能力了,企業提供這個舞臺時你就可以自如施展了。

只是說,在雙方都比較匹配的時候,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這種狀態是最佳的。

那選什麼樣的土壤,什麼樣公司才有發展,我覺得其實行行都出狀元,重要的是這個公司它一定願意變化,而不是它在這個行業裡守著固有的傳統的模式、傳統的模型來做公司。

只要它願意追求這個變化,這樣的公司就有機會。

人也如此,你願意擁抱和適應這種變化,願意堅持和不斷打磨自己,才能把握住更多好的機會。

職場:什麼時候,才是一個人跳槽的“最好時機”?

2、舒適區能滋養你,還是會吞噬你?

人的本能都更願意貪圖安逸享受。

但若這種狀態成為一種常態時,是不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呢。

我面試過一個女孩。

看履歷,一本院校畢業,非常好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在校成績優異。

簡歷上的照片看上去也很端莊大方。

待我見到她的時候,她一身休閒服飾,臉和身材都比照片上微胖了一圈,表情不太放鬆,看的出來有些緊張。

典型的是很多年沒有出來找工作的一種非職業且不自信的狀態。

她剛剛從任職了8年的公司離職,原因是老國企改制,經營不善被迫出來找工作。

畢竟自己還年輕,32歲的年紀,孩子6歲。其實這是最好的職場黃金時間。

面試結尾她告訴我(她已清楚沒有面試上)她的感受:

前幾年也想過提前出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挑戰的工作,但一直在那樣的環境裡,舒適慣了,並且當年的專業也因多年不打磨而所剩無幾,沒有自信出來突破自我。

直到此刻,再不出來,她說自己整個人也會廢了。

她的臉上滑過一絲瞬間即逝的落寞和深深地煩憂。

李尚龍說過“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似乎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有些言過其實。

我們每一個人誰不願意生活穩定工作穩定家庭穩定呢,但穩定和舒適是相對的。

這個世上沒有所謂恆定的穩定,只有當你擁有你想要的人生,你有能力去掌控和獲取你想要生活的能力時,你才是穩定。

職場:什麼時候,才是一個人跳槽的“最好時機”?

3、乾的不爽,乾的最好,何時跳槽最佳?

我面試過一個同行但不是競爭對手的業務部門經理,當時她是在職的狀態。

見到她的時候,首先整體感覺很好。

高挑的身材、形象氣質談吐都讓人很舒服。

思維邏輯、溝通表達、過往業績表現、團隊管理能力相對也比較出色。

從這些方面來說是比較符合我們當時的職位人選。

但她身上有一點讓我覺得有一些問題。

當我問到“在您過往工作經歷中,哪一件事情或經歷讓您覺得有挫敗感,當時是什麼狀況,什麼問題,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她說的是原公司內部管理問題,公司薪酬居市場中低水平,並且激勵機制非常有問題,員工流動大,造成她自身工作及團隊管理上很大的阻力和侷限性等等。

且越說越激動,當時她的表情和狀態分明讓我們看到了這是一個對原公司表達不滿的“職場怨婦”。

雖然我能理解她當時的感受,或許她說的也是事實,但畢竟這是一場正式的面試,先不說員工對原公司表達這種隱含的不滿不太妥之外,也洩露了她當時的狀態其實並不好。

我相信每一家公司都有其體制或機制上的弊端,但對於個人來說,要麼你選擇離開,若只要還在職,只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去面對和接受。

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她的狀態,而狀態也會影響心態。

最終我們沒有錄用她。

一個僱主都希望在僱員,尤其是面試選拔候選人的眼中,看到一個人的光。

這種光是你內心陽光心態的展現,是一種自信的流露,是個人面對自己未來目標篤定且明確的追求和堅持。

這樣的人企業用了才會放心、省心,並且相信他會給企業帶來正能量的同時創造價值。

也只有具備這樣的狀態你才能感染他人,影響別人。

當你做的越好的時候,背後沒有人要趕你走的時候,那個時候跳槽或許是最佳的時候。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你來考慮一個外部的機會時,你才不會輕易的做一個決定,你才會非常仔細的衡量自己的價值所在,和你面對新的機會的空間是怎樣的。

職場:什麼時候,才是一個人跳槽的“最好時機”?

面對發展,更多和個人自身有關,我們做好當下的同時,需要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能。

面對舒適區,我們要有警惕心理,可以滋養但不能被吞噬,時刻保持學習和翻盤的能力。

只有在最好的狀態時,你才會更理性地、主動地去選擇和匹配最合適自己的機會,並且往往是機會等著你來選擇,而不是別人選擇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