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康熙有20萬八旗兵 為何還出動40萬綠營平定三藩之亂

1673年11月21日,以吳三桂起兵叛亂為標誌,清朝初期著名的“三藩之亂”爆發。

彼時,清朝已經入關近30個年頭,然而,民間反清勢力依然廣泛存在。吳三桂的叛亂猶如一點火種,引起了“反清復明”的熊熊烈火。很快,吳三桂就以雲南為根據地,進取貴州、湖南等地。耿精忠、尚之信分別在福建、廣東起兵。此外,廣西、四川、陝西等地紛紛起兵。最嚴重的時候,叛亂蔓延15省,這就意味著,清廷差不多半壁河山已落入叛軍手中。

康熙皇帝時年19歲,正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年齡。他得知“三藩之亂”爆發後,意欲御駕親征。幸好被大臣們及時勸告住了,否則場面一定會很難看。

康熙有20萬八旗兵 為何還出動40萬綠營平定三藩之亂

最初,清廷對“三藩之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只調集了7萬八旗軍。在他們看來,吳三桂等人的叛軍雖然數量眾多,但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只要八旗軍一出手,必定輕鬆解決,馬到功成,再次書寫當年八旗軍入關時縱橫無敵的神話。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八旗軍到達前線後,竟然一觸即潰,不堪一戰,到了後來,連與吳三桂叛軍打仗的勇氣都沒有。八旗軍雲集於荊州、武昌、宜昌一帶,黑壓壓的一片,看上去非常狀況,但就是不敢渡江作戰。八旗軍的膽怯避戰,讓吳三桂叛軍士氣大漲。

大家知道,清廷入關之際,八旗軍的戰鬥力確實很強大,往往數千人就足以擊敗上萬明朝軍隊,讓明朝軍隊畏之如虎。為何20餘年後,八旗軍就從一支“虎狼之師”變成了貪生怕死之輩?

康熙有20萬八旗兵 為何還出動40萬綠營平定三藩之亂

原因大致有兩點。

一是八旗軍在入關時,由於不斷南征北戰,傷亡不少。補充上來的新兵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淬鍊,戰鬥力明顯不如老一代八旗軍。

二是清廷入關後,多年沒有戰事。八旗軍普遍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有家有室。一生下來就拿著軍餉的他們,再也不願意為了一點戰利品和功名去拼命,戰鬥力自然會嚴重下滑。

怎麼辦呢?幸好康熙皇帝還有一支漢人軍隊——綠營可以使用。

清廷入關之初,為了統治急劇增加的領土,順治皇帝在20萬八旗軍之外又增設了一支以投降明軍、漢人為主體的軍隊。這支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故名為“綠營”。綠營成立之初,沒有承擔軍事作戰任務,只是負責鎮守疆土,屬於“打醬油”角色。

沒想到,綠營被康熙皇帝派往平定“三藩之亂”前線後,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與吳三桂叛軍對戰時絲毫不落下風。在戰爭中,又湧現了張勇、趙良棟、孫思克、王進寶等一批新銳漢人將領,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和重用。反而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八旗軍,淪落到當後勤保障和維持地方治安的地步,令人唏噓不已。

康熙有20萬八旗兵 為何還出動40萬綠營平定三藩之亂

據統計,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用了8年時間。期間,共計有40萬綠營軍隊被派遣參戰,成為平叛中當仁不讓的主角,為成功平叛立下汗馬功勞。在那以後。綠營取代八旗軍,成為國家常備武裝力量。數量也大幅增加,最多時達到了60萬。

有趣的是,多年後,綠營也跟八旗軍一樣,因為太平日子過久了,不斷腐化墮落,戰鬥力大不如前。乾隆時期,乾隆皇帝舉行閱兵儀式,發現綠營將士“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完全是一幫廢物了。以至於連小打小鬧的白蓮教都對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