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的晚稻,為什麼要比早稻的口感要好?

常德農村老趙


為什麼晚稻比早稻口感更好呢,以本人的經驗來看第一是品種的原因早稻一般用秈稻作品種,早稻播種在春季,夏季豐收。從南方來看春季雨霧較多,光照比較少,到花期的時候正好是春夏交接雨水也多,稻穀吸收過多水分煮熟後的米粒松疏,沒有粘性,口感比晚米要差。晚稻品種一般為雜交水稻,生長週期長,光照充足,營養物質積累更多,口感更好。

第二從生長週期來看早稻90到120天,晚稻140到170天,晚稻生長期平均溫度更高,光合作用更強,所以產生的影響物質更多,這就是晚稻口感更好的本質原因。





濟顛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稻穀的口感,與稻穀中的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含量直接相關:稻穀直鏈澱粉含量高,則口感較硬;稻穀支鏈澱粉含量高,則口感較軟。普通早稻的直鏈澱粉含量大約為百分之二十五,而晚稻的直鏈澱粉含量為百分之十五左右,所以就造成了晚稻的口感要比早稻好。那麼為什麼一般早稻的直鏈澱粉含量會比晚稻的直鏈澱粉含量高呢?我認為與早稻和晚稻的成長季節和成長週期有關:稻穀的直鏈澱粉含量,與土壤結構、肥料、溫度、水分、光照等條件息息相關,在同樣的土壤、肥料條件下,溫度、水分、光照等條件就成為了決定稻穀直鏈澱粉含量的決定性因素。早稻一般在春節過後就開始播種,到四、五月份就開始收割,這段時間在一年當中氣溫較低,水分和日照也不是很充分,再加上成長週期較短,因此早稻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夠充足,從而造成了早稻中支鏈澱粉合成量較少,而直鏈澱粉合成量較高;晚稻一般在五六月份開始種植,一直到十一、二月份才開始收割,這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水分和光照最充分的時段,水稻的成長週期也相對較長,因此晚稻作物的光合作用就足夠充足,從而使得晚稻中的支鏈澱粉含量較多,而直鏈澱粉含量較少。綜上所述,我覺得晚稻比早稻的口感好,主要還是由於它們的生長季節和生長週期造成的,生長季節和週期的不同,造成了早稻和晚稻的直鏈澱粉含量和支鏈澱粉含量不同,從而造成了它們的口感也不同。




土家阿杰


一、首先我覺得大米的口感與大米營養成分和結構有直接關係,而大米的營養結構和成分又與種植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種植環境包括土壤質地、肥料、水分、溫度、光照強度、地理位置等等因素。因此,大米的營養結構和成分的形成與溫度和光照強度關係更大更直接,影響程度更深。
二、早稻一般的品種生長週期稍微短些,整個生長期所獲得的平均溫度比晚要低,光照時間要短,光照強度要弱。這就導致早稻大米營養結構和成分與晚稻大米有相當大的差別,造成口感不同的主要原因。水稻得到的平均溫度越高,光照時間越長,光照強度大,光合作用產物越多越豐富。水稻的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包括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等等。平均溫度越高,光照時間越長,光照強度越大,合成的直鏈澱粉越少,支鏈澱粉越多,蛋白質含量越多,氨基酸的種類越多,脂肪酸的種類和含量也越多,大米的口感也就越好,反之,口感就越差。這就是晚稻大米比早稻大米好吃的主要的本質的原因。
總之,晚稻大米比早稻大米好吃的主要原因是種植過程中的溫度和光照不一樣形成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556e130ee084f32b91743ecf9b84ae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