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專門的槍炮部隊神機營,為何還是打不過清朝的八旗軍隊?

木子知兵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簡而言之,明朝神機營的火器,相對滿清的弓箭並沒有優勢,也很難擋住滿清騎兵的衝擊。

神機營的主要步兵火器為三眼銃和鳥槍。

其中鳥槍就是日本戰國時期那種火繩槍,但明軍和滿清作戰使用並不多。

這應該是中國北方的風沙較大,不適合火繩槍的使用。

所以,明軍神機營裝備最多的步兵火器,是三眼銃。

三眼銃可以連射三發,火力還可以,但最大缺點就是射程太近,約30米,根本無法和弓箭的射程相比。

三眼銃裝填太麻煩,實戰中幾乎沒有再次裝填的機會。三眼銃的射速,也無法和滿清的弓箭相比。滿清優秀的弓箭手,一分鐘可以射出七八支箭。


因為三眼銃的射程太近,也就是敵人衝到眼皮底下才使用的。這種打法,對於三眼銃的使用者,也就是明軍火銃兵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最低程度,火銃兵心理素質一定要過硬,不然根本沒法打。

實際上,明軍由於訓練不足,使用三眼銃並不得力。

交手中,面對滿清騎兵的衝擊,明軍三眼銃發射手經常面黃口乾,心慌手顫。各種裝錯鉛子,火藥,火繩的事故頻頻發生。

經常數百滿清騎兵衝過來,數百名三眼銃手奮力射擊。

短短三十米距離,滿清騎兵瞬間就可以衝到,最終就是數百名三眼銃手僅僅擊斃滿清騎兵數十名而已。而騎兵一旦衝入明軍陣營,立即左右砍殺,橫衝直闖,三眼銃也就再沒有射擊的機會,數百人瞬間慘敗。


說白了,這些火器和滿清弓箭手對射,根本佔不到什麼便宜。

以孫承宗編組的車營為例,其實真正厲害的是紅衣大炮和佛朗機輕炮。

這些火炮比較笨重,數噸的紅衣大炮在野外更是寸步難行。

佛朗機輕炮也有數百公斤的重量,行動不便,只能用於守城或者攻城。

說通俗一點,當時的步兵火器還是比較爛的,面對弓箭沒有什麼優勢,自然對付不了滿清的弓箭手,更別說騎兵。

話說回來,就算是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英軍的燧發火槍面對滿清的弓箭,也沒有什麼大的優勢,更別說200年前的明代。


薩沙


這其實是個觀念誤區,就是人們看到現在的槍械要強過弓箭,就認為槍一直比弓箭厲害。事實上在明代,火槍除了訓練快捷和殺傷創面大,其他方面都是要遜色於弓箭的。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雙方的裝備和人員訓練上做比較。

在裝備上,1625年之前,明軍的重火力主要是大將軍炮和千斤佛郎機炮,但是這些火炮過於笨重,很難自由的在野戰中運輸。所以一般明軍攜帶的火炮都是小型佛郎機和虎蹲炮這一類輕型火炮,這些火炮在北方平原野戰如果沒有戰車和重炮的掩護,其威力真不夠強勁。更重要的是女真八旗有大盾戰車,恰好可以抵擋住明軍輕火炮的火力攻擊。

就是明軍後來格外依賴的紅夷大炮,也是輸在機動性上,而且後來清軍擁有了數量更多的紅夷大炮,明軍的這一技術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火槍方面鳥銃威力雖然不小,但是和比蒙古弓殺傷力大的多的清弓相比,卻也是差不多的破壞力,而清弓是換彈速度可是要更快捷的。


更要命的是明軍的大部分火槍還不是鳥銃,而是更落後的火門槍,其威力甚至不能射透八旗軍的布面鐵甲。

這倒也不奇怪,當火槍可以全方位的勝過弓箭時,已經是19世紀火帽槍大規模裝備的時候了。

除了裝備並沒有太大優勢外,明軍的訓練也是很捉急。

就是不看近戰,在火器的運用上,明金戰爭期間的明軍對火器的使用的熟練程度,相較於萬曆三大徵期間的明軍,已經有了明顯的退化。當時熊廷弼經略遼東時,發現遼東鎮的鳥銃手練習射擊三十人僅有一人可以中靶,由此推斷遼東明軍空有十一萬之眾,真正能打仗的卻只有區區八千。



再加上三大徵後明軍對損失的戰車並沒有補漏,缺乏戰車的掩護,素質極低的明軍根本沒法和八旗軍野戰,更不要說發揮火器的威力了。


火器工坊


明朝的軍隊大體由兩部分組成,即京師衛戍部隊與地方守備部隊,京師衛戍部隊由三大營組成,也就是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是明朝的特種部隊,全營官兵五千人,裝備火槍、火銃、火繩槍、大炮等熱武器,戰鬥力十分的強悍,據傳神機營是明初名將沐英所創。神機營儘管是裝備最先進的軍隊,但是明軍依然無法打敗八旗軍隊,原因何在呢?其一、明朝窮;其二、神機營訓練不足,數量較少;其三、八旗兵戰力強悍。

明朝窮那是出名了的,除了朱元璋與朱棣那段時間國力強盛外,其它時間明朝的財政都十分窘迫。明朝的官吏工資十分低,行政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官員貪腐十分嚴重,百姓生活條件極差。明朝是典型的文官政治制度,做事效率低,內鬥黨爭十分嚴重,上層設計的不合理導致軍隊的戰鬥力也十分的低下。儘管明朝在編的軍隊有百萬之眾,但是大部分都是吃空響的,真正能戰鬥的士兵數量極少。戚繼光組建戚家軍時,數量最多時也就五千人,軍響還是胡宗憲的貪汙所得;孫傳庭出兵鎮壓李自成時,軍響還是自籌的。

神機營主力在土木堡戰役中全軍覆沒,留守的神機營老兵在北京保衛戰中大部分戰死,這導致後來重建的神機營在戰鬥素質與戰鬥意志上都遠不及前。神機營裝備的火槍、大炮十分的貴,比一般的刀劍矛戟要貴得多,另外訓練用的火藥、鐵丸、鐵蛋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明朝後期節據的財政無法供養大量的神機營將士。明朝是國窮、民窮,但是官吏富,這些官吏只管在戰爭中賺錢,要他們慷慨解囊捐錢資助軍隊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崇禎皇帝時期,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外有皇太極的後金軍,正是多事之秋時卻國庫空虛,拿不出銀子來裝備軍隊鼓舞軍隊作戰。

清朝的八旗兵弓馬嫻熟,比起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鐵騎有過之而無不及;明軍雖然數量多,但是精兵少,打起仗來只有部分精兵能作戰,其它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的吃軍響的疲民。清軍萬馬奔騰,明軍還沒有放幾槍,別人就衝過來了,箭射刀砍,很快明軍就潰敗了。關寧鐵騎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他們經常領不到軍響,朝廷拖欠他們軍響過多,導致他們成為將領的私人部隊;最終吳三桂就率領關寧鐵騎投靠了清軍。百萬明軍中只有數千神機營將士,就算他們戰力逆天,也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清朝也建立了神機營,不過結局跟明朝的神機營無法打敗八旗兵一樣,清朝的神機營也無法擊敗西方軍隊,在八里橋一戰徹底謝幕。


大秦鐵鷹劍士


前面幾位大大已經回答的很仔細了,我也就不不班門弄斧了,我表達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1.神機營是三大營之一,只是戍衛京師的不對,雖然裝備在那個時代是最先進的,但是人數少,而且在明末時候已經名存實亡了。

2.明末清初時期,在亞洲大陸,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 明軍雖然裝備有火銃等熱武器,但是製作要求高,成本也很高,不能大規模裝備。另外明末軍紀敗壞,火銃保養不當,而且製作粗糙,經常在使用時炸裂,導致很多士兵不敢用火銃,另外收天氣影響,一旦受潮,就變成了燒火棍。

3.當時的火器因為技術限制,不可能像現在槍械射程那麼遠,而且對能使用火銃等火器的人要求很高,不能像步兵騎兵弓箭手那樣比較好培養……另外,當時的八旗騎兵是亞洲大陸最後一支強大的冷兵器的部隊,雖然沒有像匈奴,契丹 、女真、蒙古那樣強大的戰力,但是在武備廢弛、軍紀渙散的明軍面前還是要強大的優勢。

4.滿清也有先進的熱武器。 因為在戰爭中滿清吃過有火器裝備的明軍部隊的虧,清軍也大力發展火器,尤其是部分明軍投降後帶來了火器,比如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就是帶著當時明軍最優秀的火器投降清軍的。使清軍的火器裝備不遜於明軍。

目前只想到這些,歡迎各位補充,謝謝!


歐陽小明5


打不過清軍的是明朝的制度以及衰微的國運,不是明朝有專門的槍炮部隊神機營,還是打不過清朝的八旗軍隊(哥們提問的語句很繞啊)。要知道不管是誰拿著領先一代的熱兵器幹拿著冷兵器的,保準一打一個準,前提是你用的對。

先講講神機營的歷史,及幾次戰鬥經歷。1410年,明朝皇帝朱棣,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使用火藥的槍炮部隊——“神機營”。這支部隊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其職責任務是“內衛京師,外備征戰”。這個建制,也早了歐洲第一支西班牙火槍兵100年。之後朱棣帶領這隻部隊和三大營,與同樣的騎兵的蒙古部隊進行對決。瓦剌太師阿魯臺帶著5萬精銳騎兵向朱棣發起了挑戰,朱棣帶著他最重視的三大營(其中最重要的神機營部隊)對戰阿魯臺的蒙古鐵騎。結果是,阿魯臺在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把朱棣堵在了一個峽谷裡面,並且攜帶著騎兵衝鋒之勢。本以為勝負已定,但是結果出人意料,朱棣利用“三行火銃戰法”:置火銃為三行,列陣中……前行退後,次行繼之;又不退,次行退後,三行繼之。也就是朱棣用他的火槍部隊幾番掃射,蒙古騎兵受到了強烈的攻擊,運氣差的蒙古騎兵直接被火槍射死,運氣好的騎兵也被火槍在山谷之間的聲勢嚇得滿山跑。朱棣帶領的部隊大獲全勝。這都是火槍隊完虐冷兵器旳實列,這比普魯士國王菲特列二世還早一百年發明了“三行火銃戰法”早了100年不止。

以及之前沐英在雲南,之後張輔在安南,打大象都用火銃,也都是用的這種戰術,甚至到了明中期在北京保衛戰中,于謙用火銃打同樣沒有重甲的瓦剌騎兵,那也是狩獵式的虐殺。甚至到了嘉靖、萬曆年間,戚繼光及慼慼家軍調往薊遼,利用火槍隊及擁有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擊敗同樣彎刀戰馬的蒙古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有餘,其中絕大部分是用大炮轟、火槍打而幹掉的。包括後期的袁崇煥打死努爾哈赤,都是憑城用炮方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清軍也有火器的,但是裝備跟明朝沒法比,明末降將尚可喜、耿仲明等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火器,但是並沒有發揚太光大。

火器這麼厲害,可是後來大明還是亡國了,為啥呢?

其實原因可以分成三本書來寫,分別是1.崇禎皇帝為何如此倒黴,2.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發跡史,3清軍對明朝的侵略及明朝的反侵略。畢竟一個折騰了二百七十六年的爛攤子,到崇禎手裡千瘡百孔了,當時政治黑暗,官僚腐敗,國家財政上,入不敷出,每年的財政收入,根本維持不了國家運行,而且前面還有個木匠皇帝哥哥加一個知名太監魏忠賢弄得烏煙瘴氣的國家已經危若累卵了。在1628年崇禎繼位,本來想幹一番大事業,可是這時候天意來了,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至崇禎十三年(1640年)連年大旱,崇禎十四年(1640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旱加瘟疫,崇禎就幹了17年,結果連續17年(第十八年就風調雨順了)鬧災荒,這期間災荒瘟疫導致千萬人死亡,流民義軍四起,同時清軍動不動就來幾萬人再狠狠搶一把,背後來一刀,明朝能不亡國麼,最後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最後歪脖樹下見了祖宗,明朝這才玩完的。


語不經人


首先,我應該大聲的呼喊一句,明朝的滅亡,不是因為武器,而是手握武器的人,更是指揮手握武器的統治者,他們的腐朽糜爛才是成敗的關鍵。

而清朝的勝利一方面確實是戰鬥力強悍,二是上下一心,行動力執行力很強,但是最為關鍵的有了極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

好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明朝這個火器大國為何敗在八旗軍隊的手下!



1,明朝也是個火器山寨國

我們不否認明朝對於火器的理解與製造能力,畢竟明朝創造出火箭和魚雷,在世界上也是頂尖的存在,但是明朝的火器絕大部分來自於仿造。

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兩種,一種管型火槍

鳥銃。另外一種叫佛郎機炮。

這兩種都是作為主戰武器使用,然後在根據這些武器加以改制,發展出名目繁多的火器。

諸如三眼銃,虎蹲炮等。

別看大明火器種類多,但是實際的效果並不強,射程不遠,精度不高,更為關鍵的是點火操作,受制於天氣,且發射頻率極其緩慢。

這三項標準遠遠低於弓箭。

由於製造工藝的低劣,成品率不高,還很容易炸膛,以至於火槍手作戰時開了一槍,對手沒事,自己卻炸傷或者炸死!

明朝著名抗倭將領在這方面深有體會!




2,腐敗導致的內禍波及全國

明朝統治者的能力一直在退化,朝堂成為黨爭的主戰場,而腐敗滋生的國家問題日益嚴重,人民食不果腹,又經歷長達幾十年之久的小冰河時期,旱災洪水不斷,大明王朝就如一位遲暮老者,精神萎靡,行將就木,百病纏身。

其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經濟的萎靡,加上為數眾多的農民起義,使得整個國家無法形成凝聚力。



3,八旗軍隊可不是純冷兵器部隊

自努爾哈赤死在寧遠城之戰後,滿清的統治者也意識到火炮的重要性。

八旗軍隊的火器獲得一開始來自於繳獲,後來隨著孔有德降清,把明朝唯一的火炮部隊送給了滿清,而且還包括很多工匠。

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滿清騎兵的戰鬥力加上火器的配合,造就了一支縱橫東亞最強戰力,隨後開始征戰天下,無往不利,朝鮮,蒙古,大明,皆成為手下敗將!



歷史的宿命輪迴,你不服不行,強如漢唐,軍功之盛,無以倫比,最終也是走向滅亡,滿清稱雄東亞,國運也未及三百年,所以說來說去,體制決定未來!


舊史風


制約火器戰鬥力的主要就是射速。

明朝火器技術是永樂皇帝征服安南的時候通過繳獲搞回來的。

被俘虜的安南胡朝國王胡季犛的長子胡元澄(明朝稱黎澄,胡季犛立次子為太子)被明成祖赦免後,由於擅長火器,被明成祖委派督造火器,明代軍士奉之為“火器之神”。

那個時候的火器,都是前填槍,根據槍的大小,分成火槍和火銃。也就要打槍的話,先把火藥從槍口裝入,再把子彈也從槍口裝入。然後再點火,瞄準,火藥點著了就能把子彈發射出去。

這種火器打一槍大約要三分鐘吧。明朝軍隊為了提高效率,減少誤傷,實行三人一組。每組配三支槍,兩個人在後面裝蛋,一個人在前面打。

明朝在火器使用方面,這個時候還是領先於西方的。但是100年以後,西方學會了中國的火器技術,馬上進行了改進。

到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軍在廣東新會西草灣之戰中,從繳獲的2艘葡萄牙艦船中得到西洋火繩槍。1548年,又在繳捕侵擾我國沿海雙嶼的倭寇時,繳獲了日本的火繩槍(鐵炮)。

經過學習研究,明朝也掌握這種半機械激發的武器,生產出自己的鳥銃。這種槍的射速有所提高,一分鐘左右可以打一發。(當時西方最先進的滑膛槍一分鐘可以打兩發。)

這是中國火器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技術革命。西方很快革新了技術,中國再也沒有跟進。

至於使用火器為什麼打不贏滿清,因為當時的火器還存在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產量問題。因為火器對鑄鐵要求很高,當時的鑄鐵技術不過關,提供合乎要求的鑄鐵的數量不夠。而且生產難度很大,會做的工匠又少,生產週期又長。產量小次品率高。

第二個問題還是射速問題。滿清是快速騎兵,不等你裝上藥他就衝到你跟前了。所以當時火器對付騎兵還不行。對滿清最有效的還是“憑堅城用大炮”,依靠城防阻止他進攻的速度,然後再用火器對付他。

當然,武器不是最根本的。明朝經濟困頓,發不出餉,軍無戰心,有什麼武器也沒用。後來投降的明軍把火器技術也帶過去,明軍的優勢就完全沒有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那時候,槍炮製造還很落後。炮很重,搬運難,只能在預設的陣地戰中發揮作用。槍實際是火藥槍。裝彈藥難,打一槍後,未及裝藥,對方騎兵就衝到了面前。那時無論槍炮,使用的都是彈鉛,俗稱鐵砂,威力有限。故那時的槍炮的實用性,還不如弓箭大刀。只是後來西方改進到開花大炮、來福槍,才終結冷兵器時代。


安平144796971


因為明朝官揚腐敗了,軍方高層更是如此,剋扣軍餉,再加上與國內各地農民起義軍長期交戰,大部分精銳在與農民軍交戰中損失殆盡,在於滿清交戰的部隊大多數是新招募的兵丁,普遍訓練不足,加上當官的剋扣軍餉導到兵土無心戀戰,所以打不過養精蓄銳的滿清八旗軍!


用戶神州大同天下


因為清軍的武器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遠超明軍!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會相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法聯軍的武器會不如幾百年前的三眼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