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老人頭暈莫輕視 須謹防疾病在作怪

  隨著人們年齡增高,眩暈的發病率逐漸上升,75歲以上人群的眩暈發病率達到40%。眩暈發作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更有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預警。因此,當老年人出現眩暈症狀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的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治療。

老人頭暈莫輕視 須謹防疾病在作怪

  專家表示:不少老年人因發作性眩暈而深感苦惱,尤其是當變換體位或頭頸無意識地在左右旋轉時,眩暈感更為明顯。其中一些老年人還同時伴有頭重、耳鳴、走路不穩或出現視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顏面和四肢輕度麻木。眩暈症患者長期不能確診,進行不當的治療,造成患者本身及其家人的心理負擔,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慮情緒。

  1、先排除普通情況下出現的頭暈。比如中暑(熱射病)、飢餓、經期前後、蹲久了站起來頭暈等。中暑後出現頭暈,往往有高溫史,伴有頭痛、乏力等症狀,應及時掛急診科;後面3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進食、休息過後可以緩解。

  2、腦供血不足導致頭暈,掛神經內科。心臟停搏、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等引起的急性腦缺血,會引起頭暈、眼花、胃部不適、暈厥等症狀。腦動脈硬化,腦瘤等引起的頭暈,可能會同時出現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等情況。

  3、忽然一下頭暈,且頭重腳輕、臉紅髮熱,有效先測血壓,再到心內科查查。高血壓引起頭暈時,還常伴有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這時應趕緊測量血壓,發現血壓較高,可以先服用降壓藥再就診。

  4、頸性頭暈要看骨科。頸椎病患者如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如果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會引起頭暈,這時應該到骨科就診,及時治療原發病才能緩解頭暈的症狀。

  5、耳部、鼻咽部疾病會引起頭暈,及時看耳鼻喉科。人的內耳不但負責聽力,還有平衡的功能。耳石症、美尼爾氏綜合徵等耳內疾病會影響平衡功能,患者會出現傾倒感、感到自身晃動、景物旋轉等眩暈的典型症狀,常伴有噁心嘔吐、冒冷汗等情況。

  明確是何種原因導致的眩暈,臨床上需要進行一些相關檢查,比如血常規、頭部CT或MRI、電測聽、眼震電圖、經顱多普勒和頸部血管超聲等。通過這些檢查不僅可以幫助明確病因,對疾病進行定位,還可以指導進一步的治療。

老人頭暈莫輕視 須謹防疾病在作怪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髮展,出現了一些藥品,雖解除了許多患者的疾患,但多數臨床醫生及患者,仍感到見效慢、療效差、服藥時間長、費用高、治療單一,與該病相關的體症不能兼顧治療,尤其對眩暈症反覆發作很難控制。現代手術治療眩暈方法不斷創新,但其危害性、副作用、費用高仍是易見的。此外,抗眩暈西藥起效快,但毒副作用較大,容易影響眩暈症患者的內分泌、心臟及肝腎功能。可以說,眩暈病人在服用西藥治療的同時,也吃進去了大量的毒素,不斷刺激胃腸,損傷肝臟,加重病情,造成患者喪失治癒的可能。

  引起眩暈的主要原因是腦髓空虛、清竅失養,痰火上逆、擾動清竅,與風、火、痰、虛密切相關,涉及肝、脾、腎三髒。以肝陽上亢,氣血不足,兼見腎陰虧虛,陽升風動,挾痰溼濁,上擾清竅,而發為眩暈者最為多見。病理性質有實有虛,實證主要責之於肝陽上擾和痰溼瘀濁,矇蔽清竅;虛證為陰精不足或氣血虧耗,不能上榮清竅。而虛實之間往往互相夾雜而成本虛標實。在治療上採用“病因為本、症狀為標,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治療原則,擬定燥溼化痰、抑肝潛陽、益氣定眩的治療方法,對眩暈發作期有顯著療效。

  三眩定暈湯組方依據:

  眩暈的發生,與風、火、痰、虛有關。急性發作時常以風火、風痰上擾為主,本著“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首當健脾燥溼,平肝抑陽,祛痰開竅,益氣定眩。三眩定暈湯由二陳湯和旋覆代赭湯中的主要藥物為基本方,二陳湯源於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半夏、陳皮、茯苓等組成,是燥溼化痰、理氣和中的常用方劑,正如《醫方集解》所云:“治痰通用二陳……”,後世多首治療痰溼的方劑內均含有二陳湯的組成,如常用的藿香正氣散、杏蘇散、導痰湯、蒿芩清膽湯、半夏白朮天麻湯、保和丸等,方中用茯苓、陳皮、半夏燥溼化痰以治其標,兼以疏利氣機,和胃降逆,又能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降氣逆而不伐胃。旋覆代赭湯是張仲景治療呃逆的代表方劑,並非針對眩暈而設,但根據此方的組成功效,現代多家臨床報道用於眩暈症療效確切,方中以代赭石、旋覆花平抑肝陽,降氣消痰;人參補益氣虛之體,扶助己傷之中氣;方中當歸、川芎養血行血,活血祛瘀;黃芩清熱燥溼,化痰瀉熱。諸藥合用,共奏燥溼化痰,平肝定眩之功效。

  三眩定暈湯辯證施治 針對眩暈病直達病灶 傳統中醫調理標本兼施

  第一步:平肝潛陽,祛痰逐瘀,補氣通絡

  能快速滲透腦、耳屏障直達病灶之所,強效疏通堵塞經脈,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增加血液流量,使機體血氧飽和度增加,改善"神經平衡中樞"的缺血缺氧狀態,抑制眩暈產生。

  第二步:修復病灶,恢復功能

  調節平衡體內微循環,改善腦部新陳代謝,消除水腫,強力滲透藥物,充分彌散、吸收,深層次碎解,隔離淤毒,對病灶進行全面、徹底的清除修復前庭組織神經細胞損傷,增強機體免疫,促進人體平衡,恢復健康本能。

  第三步:增強免疫,杜絕反覆

  通過健脾補氣,升清降濁,調和體內陰陽平衡,寧心安神而達到治癒此病,防治復發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